看了央視大型紀錄片《生活的減法》,我才真正理解了“斷舍離”

娛樂頭條 1823℃

看了央視大型紀錄片《生活的減法》,我才真正理解了“斷舍離” - 陸劇吧

真正的斷舍離,

不是看你捨棄什麼。

作者:洞見cc

知乎上有人問過一個問題:什麼是真正的斷舍離?

評論區里最多的回答是:扔扔扔。

似乎在大家的意識里,扔掉自己不用的東西,過上樣板間一樣的清簡生活,就是斷舍離的終極目標。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看完央視紀錄片《生活的減法》,我才發現:盲目的斷舍離,只會給人徒增焦慮,並不能直接帶給人快樂。

看了央視大型紀錄片《生活的減法》,我才真正理解了“斷舍離” - 陸劇吧

真正懂得給生活做減法的人,從不會只着眼於物品的簡化。

他們往往會從這三方面入手,讓斷舍離真正成為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1

謹慎購買:斷舍離不是不買,而是不輕易購買。

人之一生,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然而多數人卻控制不住自己買買買的慾望。

他們把囤貨當成了一種習慣,結果隨着家裡東西越堆越多,幸福感反而直線下降。

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很多人就覺得,既然要開始斷舍離,那就乾脆不買。

這部紀錄片卻否認了這種觀點,並提出觀點:斷舍離不是不買,而是不輕易購買。

片中有位主人公,是居住在北京的白領文文。

她非常喜歡囤積和購物,從來都是想什麼買什麼,從來不會去計算家庭生活開支。

看了央視大型紀錄片《生活的減法》,我才真正理解了“斷舍離” - 陸劇吧

同一個款式的鞋子,她能把所有顏色都買回來。

很多年沒穿的衣服,不用的舊物,她也捨不得扔掉。

這就直接導致,她家裡的物品就呈指數式爆發增長,生活空間被擠壓得所剩無幾。

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我覺得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垃圾場里。”

在這樣的狼藉中,文文終於下定決心改變。

為此,她特意邀請了收納整理師來家裡幫忙做斷舍離,通過整理、丟棄物品,讓家裡變得乾淨有序。

除此之外,她還聽從了整理師的建議,非必要不購買。

並將這個習慣一直堅持了下來。

後來,整理師帶着鏡頭再回訪文文家,發現她家依舊很整潔,而文文自己也過得舒適自在。

紀錄片中說:

我們可以通過空間去控制物品的數量,通過控制物品的數量控制人的慾望,從而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費。

在以後的日子裡,只買適合自己且真正需要的物品。這樣,你我都能在精打細算中,過出最有品質的生活。

附一份斷舍離購買清單:

1. 對於必需品,再貴的也要買;對於不需要的物品,再便宜也不買。

2. 不要為了體現合群去買一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3. 單一功能的物品,購買前先看看家裡有沒有替代品。

4. 逛超市之前,可以先列一個購物清單。

5. 同款式的衣服、褲子、帽子等物品,只買一件即可。

6. 不穿的衣服可以回收掙錢,減少浪費。

2

物盡其用:斷舍離也不是丟丟丟,而是珍惜物品。

斷舍離,這個概念最早源於日本。

它的意思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念。

總的來說,斷舍離的本意不是一味的丟丟丟,它的核心在於捨棄的是你覺得多餘的東西。

如果丟掉某樣東西,讓你感到焦慮,那反倒違背了斷舍離的本意;

如果留下某些值得珍惜的舊物,讓你覺得內心安定,也是一種對斷舍離的一種踐行。

真正的斷舍離,其實就在整理自己的內心。

紀錄片第三集中,講到了一個喜愛收集舊物的95後,武楷斯。

武楷斯是華南理工大學的高材生,畢業後,他就一門心思地投入了舊物收集之中。

他家裡99%的東西都是二手的,包括他身上所穿的衣物。

看了央視大型紀錄片《生活的減法》,我才真正理解了“斷舍離” - 陸劇吧

在武楷斯看來,舊的東西是有溫度的,會讓他感到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因此每次在收集舊物時,武楷斯都會特別投入,完全不在意外界的看法。

有一次,好友就問他:你知道在撿垃圾、翻垃圾桶的時候,好多人在那兒看你嗎?

武楷斯笑了笑回答:

我享受現在的狀態,思想自由、財務自由、人身自由,我整個人都是自由的,所以我並未關注你說的這些。

每個人的精力都有限,只有捨棄掉生命中不必要的部分,才能關注到內心真正的需求。

就像紀錄片中所說的:

真正的斷舍離不是看你捨棄什麼,而是要看清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學會取捨,才是斷舍離理念的核心。

在往後的日子裡,與其繼續在物慾的深淵中沉淪,不如剔除那些該剔除的,留下那些值得留下的。

只有這樣,你我才能掌控住自己的生活節奏,獲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3

適合自己:沒有完美的生活方式,適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道:

斷舍離,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

畢竟每個人的承受度都是有限的,如果負載太多,人生之舟則有傾覆之憂。

只有卸掉身上的負累,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條船才能從容地駛向遠方。

紀錄片最後一集,講到了中年漫畫師梁效禹的故事。

梁效禹早年的時候,曾是一家遊戲公司的設計師。

那時他的薪資很高,但工作的高壓,常常讓他過分消耗身體,無力顧及家庭。

一次,他凌晨兩點還在開會,開着開着他就雙眼一黑,差點栽到地上,過了好久才緩過勁來。

梁效禹意識到,再這樣下去,自己的身體早晚出大問題,到那時,他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該怎麼辦?

想到這裡,他毅然辭了職。

結束了那種疲於奔命的日子後,梁效禹在家做起了漫畫師。

雖然工資不比以前,但有了更多時間陪妻兒後,他的內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寧和滿足。

後來在採訪中回憶起這段經歷時,他也深有感觸地說道:

斷舍離並不是說要拋棄掉所有的慾望,而是說要直面自己最真實的慾望。

看了央視大型紀錄片《生活的減法》,我才真正理解了“斷舍離” - 陸劇吧

當你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麼辛苦也好,不被人理解也好,都不算什麼,因為這就是你真正想要的。

所以說,真正意義上的斷舍離,一定是逐步去除那些慾念,找到真正的自己。

就像演說家喬舒亞在演講時所說:

我們都需要物質才能生存,但當我們把那些當作最重要的事情時,就會忽略掉我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忽視我們生活的目標。

只有將那些不需要的東西,從生活里清除出去,才能在雜亂的生活中,集中精力,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看了央視大型紀錄片《生活的減法》,我才真正理解了“斷舍離” - 陸劇吧

人生,本就是一場化繁為簡的智慧之旅。

學不會擺脫物慾和執念束縛的人,必會為其所累,活得格外沉重。

只有懂得給生活做減法,遵從自己的內心去選擇,最後篩選出來的,才會是你想要的輕盈人生。

央視在介紹《生活的減法》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覺得深有同感:

什麼時候,我們能意識到少即多,生活該做減法。

什麼時候,我們肯停下腳步,去審視自己的人生。

這個時候,我們才算入了斷舍離的門。

所有斷舍離方式教會我們的,從來不是扔扔扔,而是教我們在物質世界與情感世界中找到平衡。

在整理物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梳理內心的不安,獲得精神的寧靜。

林語堂先生曾說:生活的智慧在於逐漸澄清濾除那些不重要的雜質,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當你知道了如何取捨,並以此簡化你的生活,便能清空內心的負累,洞見幸福的真諦。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