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黃璐 1月19日-20日,來自香港的《說唱張愛玲》將在深圳萬象天地劇場上演。該劇是進念 · 二十面體於2020年為紀念張愛玲誕辰100周年而製作的劇目。2024年,進念將攜《說唱張愛玲》再次回到內地,與深圳的觀眾見面,展現張愛玲和舞台藝術科技所帶來感官和心靈上的震撼。
這部跨時空的舞台作品,為觀眾帶來獨特的聽覺之旅,加之多媒體視覺效果,慢慢鋪陳開來的張愛玲的一生,讓人彷彿踏入這位才女的記憶之中,又似乎是成了她本人,正在經歷時間的回閃。
文本選取了張愛玲的作品及文章,配以獨特的舞台科技與創意,以說、唱文章片段形式現場演繹。劇目曾以不同形式演出,包括網上、現場表演及在大銀幕上映,多年來不同版本均得到不少觀眾好評,累積了相當的口碑。
《說唱張愛玲》在結構上,改編自《對照記》;這是張愛玲自1993年秋開始在台灣連載的散文集,是她在通往人生終點的道路上,精選了54張老照片,以相片集的形式,對其家族史和個人成長做了一次回望。
張愛玲的《對照記》,彷彿是“自畫像”一般,描繪了其少女、成年到晚年的三階段,看似紀實,實則虛幻。導演胡恩威,拿時下流行的“小紅書”來比喻張愛玲以照片敘事的表達,並戲稱“她是中國第一代kol,她是很接地氣的,都很跟生活有關”。
因此,搬上舞台的《說唱張愛玲》,巨大的投影,成了第一視覺,其大劇院的版本甚至將舞台上的兩側投影,“延伸”到舞台兩旁的側牆,使現場觀眾產生“被空間包圍”的感覺;圖片、影像、插畫等元素鋪陳,完成了張愛玲式的美學歷程。導演胡恩威說:“我們在劇場裡面的空間,要把聲音做得很好,把影像做得很好,然後演員跟聲音、跟影像去配合”。
《說唱張愛玲》,當然離不開“說”和“唱”。張愛玲70餘年的親情、愛情與友情,被十首歌穿起十多個不同的段落。
焦媛演繹的張愛玲,更多以自述的視角,帶領觀眾進入到主角的生命長河之中;蘇楚欣則用rap的曲風,以旁觀者的態度,為張愛玲一生的幾個重要節點,做了詮釋,像做閱讀時划下的高亮重點,同時,又為不同段落之間的轉換,做了鏈接。
胡蘭成這一角色的引入,則為觀眾提供了另一個看到張愛玲“感情”的視角,尤其是“結婚”又“離婚”的段落,在其濃墨重彩的篇章里,勾勒出了更為細膩的線條。
導演胡恩威不止一次以說唱的方式呈現張愛玲和她的作品,例如《半生緣》(2012年)、《紅玫瑰與白玫瑰》(2014年)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胡恩威素來主張的“科技劇場”,在《說唱張愛玲》里,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影像、聲音、燈光等技術手段,儼然成了劇場主角。在小劇場更加緊湊的觀演空間里,這些要素跨媒介地融合,放大了觀眾的感官體驗。例如張愛玲吟誦“人生三恨”的段落,當巨大的文字打在幕布上的時候,就像是蘸滿濃墨的筆觸,直接落在了觀眾的情緒里,傷感也好,哀愁也好,怨恨也好,都成了每一位在場者的記憶。
香港藝術節副節目總監蘇國雲這樣評價該劇,“利用張愛玲的文字創作她自己的‘感性’編年史,十分有趣;讓年青人認識愛玲的文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