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街頭髮生“感情糾紛”、名校畢業男子被裁員瞞着妻子送外賣、商場保安徒手接住墜樓嬰兒……近日,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一批無底線騙流量的短視頻。這些在互聯網贏得百萬瀏覽量的短視頻,看似是新聞事件,事實上均是通過擺拍、演繹的手法製作的。
近年來,虛假短視頻日漸增多,編劇本、找演員擺拍、亂剪輯強化衝突,無需真實,只要抓住“獵奇”心理,打上“真實記錄”標籤,披上“新聞”外衣,很容易就“火”了。
其實,虛假短視頻橫行的原因,不外乎流量思維作祟。一方面,製作者為博取關注,獲得更多的點擊量,最終實現流量變現,突破了真實的底線。公眾樸素的“同情心”“憤怒感”“正義感”在此類假新聞中被濫用,善意的關注變成短視頻製作者牟利的工具。另一方面,相關平台把關不嚴,給予獵奇內容更多關注。於是,這些虛假短視頻在平台算法推薦下,獲得進一步的推流,曝光在更多人眼前。
網絡時代,短視頻等新興業態崛起,越來越多人成為視頻博主。找准網友關注點製作內容本無可厚非,但絕不能為了流量失去底線。“傳播焦慮”“製造對立”“抄襲素材”……此類行為刻意製造矛盾,裹挾網友情緒,甚至不惜造謠傳謠,擾亂視聽,不光透支了公眾的信任,還容易引起社會的恐慌,向大眾尤其是未成年人傳遞不正確的價值觀。
根治短視頻虛假擺拍,勢在必行。2023年7月,中央網信辦發布《關於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自媒體”發布含有虛構情節、劇情演繹的內容,網站平台應當要求其以顯著方式標記虛構或演繹標籤。
根治虛假短視頻需要多方協力。
首先,短視頻創作者作為視頻內容的生產者,應堅守住道德和法律底線,拒絕造假,用優質的內容給觀眾帶來積極向上的體驗才是正途。只有優質的創作才能抵住時間及觀眾的考驗,隨之而來的流量也更站得穩、立得住。
短視頻平台,應擔當起主體責任,加強監督管理,優化平台算法和推送機制,不斷完善審核規則,杜絕造假擺拍,暢通用戶投訴渠道,對於查實的賬號和視頻及時封禁和下架處理。同時,及時做好澄清、闢謠工作,將流量更多向優質內容傾斜。
此外,作為互聯網用戶,在信息繁多令人眼花繚亂的今天,每個人要有“一事當前,先問真假,再斷是非”的思維意識,不要僅憑一家之言便擅自“斷案”發聲,讓子彈多飛一會。
虛假視頻亂飛的今天,不少網友直呼“情感錯付”,但這不僅是個人的“錯付”,更是社會信任的錯付。少些欺騙,多些真誠,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來源:檢察日報正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