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遺傳承,你嘗過嗎?

娛樂頭條 7558℃

已連續2年上榜“大眾點評必吃榜”的寧國素齋,近日又多了一項稱號——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項舌尖上的非遺文化到底有何魅力,跟着記者來一探究竟吧。

舌尖上的非遺傳承,你嘗過嗎? - 陸劇吧

傳承,不變的是口味和初心

上世紀80年代,16歲的王勇跟隨寧國素齋第一代傳承人代表姚志行廚師拜師學藝,他回憶道:“那時學藝,師傅要求我們向每一位前輩全方位學習,從切菜、配菜,到調味、掌勺,把原先宮廷素食、寺院素食及民間素食流傳下來的製作手藝完整承襲下來。”與王勇同時期入門的的朱文珍師傅,則跟隨着老一輩蘇式船點師傅學習,並結合素食齋點,創作出形象逼真的蘇式船點和齋供點心。

舌尖上的非遺傳承,你嘗過嗎? - 陸劇吧

2010年,他們隨平熹法師來到華涇鎮,參與寧國禪寺重建。從片瓦搭建的伙房到如今三層樓的寧國素齋館,他們堅守了近40年。“寧國素食老八樣,金秋蟹粉、掛爐脆皮鴨、糖醋排骨等都是幾十年傳承的菜品。”王勇告訴記者,寧國素齋保留了最正宗、最傳統的新中國第一代寺院素食特徵,融合海派特色和華涇鎮地域特點,最終形成寧國素食的本土特色。

寧國素齋按照傳統步驟,嚴格用料,成就了寧國素齋在食客中的好口碑。

舌尖上的非遺傳承,你嘗過嗎? - 陸劇吧

創新,營造的是意境和風格

時代在發展,素食技藝也在創新和改良。寧國素齋始終秉承着“傳承的是技藝,創新的是做法”的理念,從老八樣到新八樣,不單吸收了現代素食飲食文化,更吸取了各系菜譜之所長。“如新八樣中的‘海皇醍醐羹’,菜品從命名、選料、造型、擺盤等都塑造出文化意境。”王勇說道。

舌尖上的非遺傳承,你嘗過嗎? - 陸劇吧

寧國素齋在第二代傳承人王勇、朱文珍的帶領下,交棒到第三代傳承人史仁平、劉彬苓等時,寧國素齋對自身在倡導素食文化的定位也日益清晰。2018年,寧國素齋的對外餐飲部分進行了服務運營改造,加設寧國素齋面點部。2020年,寧國素齋館正式營業。同時,寧國素齋還推出了節慶糕點禮盒,素齋會根據傳統節日與當令節氣,製作時令傳統糕點,如重陽糕、八寶飯、湯圓、素青團、素粽子等。

舌尖上的非遺傳承,你嘗過嗎? - 陸劇吧

現在的寧國素齋有30餘名廚師、糕點師,服務着寺院素齋、傳統面點、創新素菜及節慶糕點禮盒四大體系,提供堂食和應季齋點禮盒等數百道菜譜品種。三代人的有序傳承和發展,使寧國素齋完整繼承了國家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擁有了更多自主發展的原生力量,造就了獨立創新與本土地域文化兼具的美食風格。

文化,就蘊含在民俗與歷史中

素食文化具有傳播民俗文化和健康美育的功能。寧國素齋一直以素食文化為載體,倡導“身寧、心寧、家寧、國寧”的理念。

舌尖上的非遺傳承,你嘗過嗎? - 陸劇吧

寧國素食所傳承的不僅有老口味,更有民俗文化和歷史的積澱。最簡單的素包和素麵中,都蘊含著美好祝願。如素麵以“吉祥”“羅漢”等命名,12元一碗,免費添面,寓意“添福添壽”。

當三代傳承人在手口相傳中,將民間最淳樸最原始的美食美學文化融入到一個素包、一碗素麵中。 

來源:上海徐匯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