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曾因「多囊卵巢」差點放棄懷孕,醫生澄清5個誤區

娛樂頭條 1828℃

受訪專家: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主任醫師 劉運鐸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冰潔

近日,中國台灣演員歐陽妮妮公開了自己懷孕的消息,並坦言幾年前被診斷為「多囊性卵巢」,差點放棄懷孕。這一消息一時間登上熱搜,有網友稱自己也查出多囊卵巢,但名字是「卵巢多囊樣改變」,也有網友說自己患上的是「多囊卵巢綜合征」,這些都是一回事兒嗎?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劉運鐸主任醫師告訴「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人們所說的「多囊卵巢」通常指兩種情況,一是卵巢多囊樣改變,二是多囊卵巢綜合征,兩者是不同的概念。

女星曾因「多囊卵巢」差點放棄懷孕,醫生澄清5個誤區 - 陸劇吧

「卵巢多囊樣改變」是對卵巢狀態的一種描述,並非一種疾病,指的是在超聲下發現,一側或兩側卵巢內有12個或以上、直徑2至9毫米的卵泡,使用過促排卵等性激素藥物的女性可能會出現。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也可在超聲上出現卵巢多囊樣改變。但「多囊卵巢綜合征」則是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統、多器官,患者常有月經異常、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樣改變,需及時進行藥物治療、調整生活方式等治療。可見,對於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少女性是只知其名,並沒有深入了解,網絡上也流傳着不少誤區。

誤區一:胖人才會患多囊。劉運鐸醫生強調,臨床診斷多囊卵巢綜合征需看三點:1.在超聲下卵巢有多囊樣改變;2.存在月經異常如月經稀發或無排卵;3.有高雄激素表現(痤瘡、多毛、黑棘皮征、脂溢性皮炎或脫髮,抽血顯示睾酮升高),成年女性滿足其中2條,便可確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可見,胖瘦並非決定性因素,正常體重甚至瘦弱的女性同樣有患病風險。

誤區二:得了多囊就沒法懷孕了。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常出現月經稀發,不排卵或卵泡發育困難,排卵期變得不確定,部分患者確實會因此難以受孕。但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妊娠已不再是臨床難題,通過性激素藥物治療,將患者的月經周期調整至正常後,醫生會指導患者在排卵期同房或進行促排卵,增加受孕可能。如果患者無法自然受孕,還可選擇輔助生殖技術。

誤區三:多囊治不好。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多囊卵巢綜合征雖不致命,但治不好。實際上,它是可以治癒的,並不一定會伴隨終生,只是不像治療炎症一樣立竿見影,需要患者長期堅持服藥、調整生活方式,需要的時間較長。有小部分患者隨着年齡增長、卵巢功能減退,多囊卵巢綜合征自行消失。

誤區四:多囊「生完孩子就好了」。不少患者把成功懷孕當成多囊卵巢綜合征治療的方法或最終目標。在卵巢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中,妊娠確實是有效治療措施之一。目前臨床普遍認為,多囊卵巢綜合征治癒與妊娠沒有直接關係。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本身受孕就比較困難,能懷孕的前提是接受規範治療,而不是置之不理、等待自然妊娠。即使順利生產後,患者仍需對疾病進行管理和監測,關注內分泌指標、月經情況,預防遠期併發症。

誤區五:不生孩子沒必要治。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治療不以「生育需求」為標準。這種疾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對女性的影響遠不止生殖系統,還可能伴隨血脂、血糖異常。長期放任不管,可出現子宮內膜過度增厚,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患糖尿病、高脂血症甚至心血管疾病風險均會增加。因此,無論日後有無生育計劃,都要規範診療多囊卵巢綜合征。

臨床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最重要的是長期管理,需要調整生活方式,包括運動、飲食控制、減肥等多元化策略。患者如有生育要求,可調整月經周期、促排卵,以達成懷孕目的;如無生育需求,可周期性服用復方短效避孕藥,或應用孕激素、雌孕激素序貫治療,降低雄激素,維持月經來潮,還要定期檢測血糖、血脂等指標,降低遠期併發症風險。

劉運鐸醫生強調,女性尤其是育齡期女性,一旦發現月經發生改變(月經稀發或周期不規律、不規則流血、經量少等),伴隨脫髮、多毛、脂溢性皮炎(痤瘡)或頸部腋下色素沉着,建議及時就醫,排查多囊卵巢綜合征。▲

責編:王曉晴

主編:徐文婷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