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影視之約| 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座城市以電影之名的節日

娛樂頭條 1068℃

人民城市·影視之約| 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座城市以電影之名的節日 - 陸劇吧

一張照片在影迷群里快速傳播:大光明電影院前,一名女孩撐着紅傘,面帶笑容,一躍而起。正在這裡打卡拍照的影迷心有靈犀,定格這一瞬間。觀眾的感受是相通的:「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就是享受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我。」

6月14日至23日,為期10天的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拉開了一場以電影之名、全球影人和全國影迷共享的盛大節日——

上海47家展映影院共放映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的影片461部,共計1636場,舉辦觀眾見面會82場,電影節總計放映量達1672場,舉辦觀眾見面會88場。截至6月20日晚20時,本屆上影節觀影人次達49.5萬,其中28%的影迷從外地趕來上海。

以電影之名,本屆上影節再次向全球展現和傳播上海這座人民城市的魅力、活力和影響力。

新朋舊友,紛至沓來

「剛開始我們以為來的觀眾可能大部分是華人,但實際情況是60%的觀眾是法國人!」今年電影節「電影發行新生態」論壇上,heylight國際電影發行公司合伙人聶博睿展示去年參加上海電影節活動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近期在法國試映的場景,「這個夏天我們會在400個影院發行這部電影。」在他看來,國際電影市場正在發生變化:「我們藉此向法國觀眾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中國商業大片的質量很好。」

每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都是國際影人的聚會,也是電影產業的深度鏈接。人們在這裡欣賞國際最新電影,交流一手信息和資源,也探討行業發展趨勢。

今年上海電影節徵集到來自五大洲105個國家和地區的報名參賽、參展作品超3700部。經遴選,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50部參賽作品進入金爵獎五大單元的評選,其中世界首映38部,國際首映6部,亞洲首映6部,首映率再創新高。包括競賽片在內,本屆電影節共展映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的461部影片,其中世界首映70部,國際首映48部,亞洲首映81部,中國首映73部,首映率連年提升。

五大單元的22位評委,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位嘉賓也在電影節期間相聚上海。評委、德國導演馬蒂亞斯·格拉斯納說:「我希望來上海參加電影節,開拓文化視野,通過電影看到在德國不太能了解和看到的文化。」

衡量一個國際電影節的尺度,除了競賽和展映的電影,還有國際市場的活躍度。「中國市場對國際電影行業的吸引力從未減弱。在全球影視行業集體復蘇進程中,上海國際電影節有着重要作用。」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的電影市場上,137家海內外影視機構亮相,泰國文化部、韓國kofic、波蘭電影協會、伊朗法拉比基金會等「老友」帶着更多製片公司再次設展,來自沙特、英國、格魯吉亞、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和地區的近年「新朋」也紛紛前來尋求合作機會。「去年在吉爾吉斯斯坦發行的中國影片數量在所有國家中排第6。」吉爾吉斯斯坦國家電影中心的代表表示,希望進一步增加中國影片在吉爾吉斯斯坦及整個俄語國家和地區的發行。

「我們很重視上影節電影市場。可以說我們的很多中國客戶都直接或間接來自這個平台。」ims馬來西亞拍攝基地商務拓展總監李欣瑜表示,中國劇組佔了基地客源45%,排在後面的是英國和美國。「ims很希望中國等外國劇組來,不純粹衝著經濟貢獻,也希望我們的工作人員能向海外劇組學習更專業的製作知識。」

孤注一擲》由馬來西亞mega films distribution公司在當地發行,獲得約3200萬人民幣票房,成為目前馬來西亞票房最高的中國內地影片。公司執行董事謝俊江表示,他們不僅引進電影,還學習了中國電影的宣發方式,「在《孤注一擲》首映禮上,我也請了網紅來看電影;結束後每人送一粒雞蛋,跟片中『排隊領雞蛋』的情節呼應,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吸引了一波熱度。」

為行業源源不斷地發掘、支持和輸送新人,是國際電影節的使命。印度導演阿比拉什·夏爾馬憑藉《以火之名》獲得今年上影節金爵獎亞洲新人單元最佳導演獎,這是他的第二部長片。「來上影節之前,我甚至沒有預算組織放映。」阿比拉什在上海看到很多觀眾排隊觀看,為影片鼓掌,獲得很大鼓舞:「這種感覺真的很好,我很高興來到上海。」

人民的城市,人民的節日

這幾天在電影院里「趕場」,市民肖文君去了五次上海影城sho。她幾乎隨時都能看到影迷在這裡進行獨有儀式:手持電影票,以影城led天幕和上影節海報作為背景留下紀念一刻。「今年大家手中除了電影票,還加上了上影節票夾、印章和各類周邊產品。」

身處影城一樓大廳,彷彿置身於一個電影主題集市:主題郵票、文創咖啡、電影周邊、ip裝置……觀眾對電影的熱愛與激情,在銀幕之外延伸。上影節期間,影城邊門一處布置成復古影棚的區域人氣很旺,幾乎隨時都排着長隊。這是上影節和淘麥vip、小紅書電影聯合推出的「我們都是男女主角」蓋章打卡活動。「6月14日就有200多人來蓋章。」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電影節開幕後人氣更旺。

影迷需求讓上影節有了多種「打開方式」:旅遊平台攜程與上影節共同策劃「攜影同行」城市漫步路線,包羅影院文藝漫步圖鑑和周邊餐飲娛樂消費路線,6月1日上線後網友自發上傳多種玩法攻略約8500篇,互動量達490萬;本地生活平台大眾點評與上影節合作的「電影院跑圖」於5月底上線,20餘天活動覆蓋全城百萬人次,人均打卡5家影院,更有一人完成30家影院的打卡紀錄,影迷在打卡同時貢獻千餘篇跑圖攻略,曝光量突破500萬;小紅書發起影迷一起來上海過「電影假日」,記錄下在「電影之城」有趣的偶遇……多倫多電影節首席執行官卡梅隆·貝利來滬參加電影節後深有感觸:「和陌生人在一起共同見證一些重要的片段,這就是電影節的魅力。」

開幕前,上影節與上海市民文化節、美琪大戲院等聯合舉辦系列講座,幫助市民和觀眾了解電影歷史,拓展電影知識。線下交流同時,微博端觀看用戶達40萬人次,觀眾還可以參加主題徵文活動。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長、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劉海波說:「在上影節不僅可以欣賞別人的故事,也可以在citywalk的同時閱讀城市之美,創作和發現屬於自己的故事。」

電影節,主題是電影,本質是節日。除了本地觀眾,還有28%的影迷由外地來滬,蘇州、杭州、北京的觀眾數居前三位。據攜程提供的數據顯示,6月至今,上影節帶動5萬人次異地用戶來滬,酒店消費量達2萬間夜以上,主會場上海影城周邊2公里範圍酒店在電影節期間每日滿房,平均每日入住超5000人次。

上影節也以觀影創造文旅消費新場景,豐富觀眾的觀影之旅。在普陀區普熙金融廣場·push藝術中心舉辦的未來影院,彙集全球頂尖的頭顯硬件供應商,為觀眾帶來26部國內外沉浸式體驗作品;「一帶一路」電影周系列活動之一的拉美風情嘉年華在比斯特購物村展開,拉美文化表演和美食、彩繪、消費品等在四天內吸引逾7000名遊客參與;黃浦文旅集團召集轄區四家展映影院與南京路、淮海路兩大商圈聯動,觀影購物享優惠。

「電影節不僅是影人的節日,也是影迷的節日,更是人民的節日。」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陳果說,時值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5周年,上影節這一屬於人民的節日繼續以便民、利民、惠民為出發點,全方位努力提升影迷觀影體驗。六家市中心電影院聯手推出「暖意場」,以50元優惠票價回饋影迷,總計50場;47家展映影院全部換上低故障、低延遲的新字幕機;為迎接拉着行李箱專程來滬觀影的影迷,34家展映影院開設行李寄存服務。

過去,不少影迷要在上影節「趕場」,輾轉城市各處影院。今年上影節在排片策略上創新,將系列電影和具有相同元素的影片集中放映,多家影院還推出優惠輕食套餐。肖文君今年最想看的杜拉斯誕辰110周年系列全部影片,可以在藝海劇院或蘭心大戲院看齊。「『紮營』一家影院,把路上輾轉、外出覓食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放在電影上,很過癮!」

電影之城,光影傳承

「城市跟電影之間是一個相互定義的過程。城市本身孕育了上海電影,我們可以在城市裡發現跟電影有關的很多場所,這些電影也讓我們去更好地想像這個城市的過去、今天和未來。」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北影節策展人沙丹表示,「上海是少數幾個可以用城市命名電影的地方之一。」

新片首映與經典再現,是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的兩根主脈絡:在世界首映和國際首映比去年提升25.5%的同時,上影節堅持賡續城市文脈,傳播城市文化。本屆上影節開幕影片是由鄭大聖、崔軼導演的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年上映的同題影片是中國影史佳作,2018年上海歌舞團創排的同名舞劇常演不衰。此次煥新表達,再次彰顯上海的鮮明底色。

包括這部開幕影片在內,今年上影節的「城市·光影: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慶祝上海解放75周年」展映單元中還精選國產新片和不同時期的上海題材作品:新配滬語版《烏鴉與麻雀》、1949年公映的《三毛流浪記》、記錄上海改革開放初期工人生活的《都市裡的村莊》、導演賈樟柯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創作的主題紀錄片《海上傳奇》等,讓觀眾從不同時空欣賞上海的多面光彩。而本屆上影節特別策劃的「幽蘭雅韻:戲曲電影新萃」暨長三角戲曲電影展,運用新科技、新理念展現中華傳統文化,京劇電影《鎖麟囊》6月7日甫一開票即告售罄。

「上海的電影資源特別多,除了有歷史的電影院,還有大量電影故事的發生地。」劉海波發現,年輕人參與上影節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追隨展映電影的線索,去探尋電影背後上海的紅色文化紀念館,或者在海派歷史建築中探訪謝晉、趙丹等上海電影名人故居,也可以收集衍生品、在影城旁享受一杯咖啡:「對年輕人而言,往往只需要一個出行的理由。上影節就是一個感受上海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織魅力與底蘊的足夠充分的理由。」

上影節上,導演陳可辛回憶年初在上海拍攝電影《醬園弄》的經歷,「這部作品的成功拍攝,離不開上海的支持。」他直言被上海翻天覆地的變化和上海城市精神深深感染,把這座城市稱為「傳奇誕生的地方」。

作為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上海既是推動中外電影交流互鑒的文化碼頭,也是促進中國電影創作的文化源頭,更始終站立於世界電影發展的潮頭。

「一個好的ip開發,既要有跨代際的傳播力,還要具備跨地區的傳播力。」張藝謀將執導《三體》電影的消息在本屆上影節一經「官宣」,立即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ip全球多元化開發的潛力與想像」「人工智能+電影」「電影市場煥新升級」等行業前沿問題在上影節金爵電影論壇和多項活動中由資深業內人士頭腦風暴、深入探討,給予從業者和觀眾啟迪與思考。人工智能青年科學家戴勃在科幻電影周開幕儀式上說:「對『人工智能+』的行業和場景,既要心存敬畏,也要合力把握住這一輪aigc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共同構建未來的數字化內容生產方式。」上影節上,松江區人民政府和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上海科技影都ai創製生態中心項目正式啟動,打造「算力池+應用場景(基地)」相結合的平台化運作模式,助推上海全球影視創製中心建設。

本屆上影節長尾效應仍在持續。上影節期間開啟的「造夢現場」電影藝術展還將繼續;與上影節無縫銜接的張園&茂名北路時代光影藝術展,將電影與歷史建築、城市更新融合;「ai+影視基地」深度融合將持續發力……誕生於這座電影之城的上影節,面向過去,反映現在,更引領未來。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