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是深圳衛視全媒體新聞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團隊出品 更多分析請下載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
從3日深夜發表緊急講話宣布實施緊急戒嚴,到4日凌晨主持召開國務會議並審議通過解除戒嚴的議案,韓國總統尹錫悅發起的韓國44年來的首次戒嚴,在持續6小時後草草收場,衝突也僅限於韓國國會議事堂。除了震蕩的匯率和急速跳水的韓企股價外,韓國這場鬧劇式的戒嚴並沒有波及到更多的人。
看似深夜突襲、有備而來的戒嚴,為何在阻擊國會失敗後匆匆收場?
尹錫悅宣布實施“緊急戒嚴”時,給出的理由主要是在野黨“裹挾國會,攪亂國家”,舉出的例子包括國會自政府上台以來,共發起了22次針對政府官員的彈劾動議,現有的主要預算案都被阻擋等。而宣布戒嚴後,韓國戒嚴司令部發布了第1號戒嚴令,第一條內容為“禁止國會和地方議會、政黨的活動和政治結社、集會、示威等一切政治活動”。
而根據韓國國會事務總長金民基今天(4日)召開記者會披露的消息,在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令後不久,韓國警方從當地時間3日22時50分開始封鎖國會外圍大門,阻止國會議員和職員出入。此後,韓國國防部從3日23時48分開始到4日凌晨1時18分為止,先後24次出動直升機,230多名全副武裝的戒嚴軍進入了國會內部,另外還有50多名戒嚴軍越過國會圍牆進入了國會內部。
尹錫悅政府的目標很明確,想要阻止反對派進入國會議事堂召開緊急會議以宣布戒嚴無效。因為根據韓國現行的“第六共和國憲法”的規定,總統在“遇戰爭、事變或類似國家非常狀態,要動用兵力以應付軍事需要或維護公共秩序時”可宣布戒嚴令,而國會過半數在籍議員贊成要求總統解除戒嚴時,總統須予以解除。
因此可以看到,尹錫悅宣布戒嚴後,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邊直播呼籲韓國民眾前往國會,保護國會,邊肉身翻牆進了國會。前身為“白虎團”的韓軍精銳707特戰部隊也沒有封住議員去議事堂召開緊急會議的路,包括國民力量黨18名議員和在野黨陣營172人,總計190名國會議員趕到議事堂,於首爾時間4日凌晨1時左右召開緊急全體會議,全票贊成通過決議,要求尹錫悅立即解除戒嚴。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隨後宣布緊急戒嚴令無效。
而尹錫悅在“消失”一段時間後,還是不得不走了程序,出面宣布解除戒嚴。
事實上,韓國自1948年首部憲法頒布至今,總統與國會的權力一直在九次的憲法修正過程中不斷調整着。現行的“第六共和國憲法”於1987年頒布,之後前總統盧武鉉曾提議修改,但未獲國會通過。
韓國的首部憲法是在美軍佔領朝鮮半島時推出的。當時正是朝鮮半島大變局、大動蕩時期,也是三八線以南政治體系建構時期,一來號召組建政黨,一時間半島南部黨派林立;二來組成制憲國會,負責制定憲法、政府組織法等,制憲國會也是韓國國會的開始。
1948年5月,在聯合國韓國臨時委員會的監督下,三八線以南地區舉行制憲國會選舉。李承晚領導的主要政治力量在制憲國會選舉中取得優勢。美國解密外交檔案顯示,“此時的李承晚言談舉止中彷彿自己已經是總統一樣。”李承晚堅決反對憲法起草委員會提出的政府內閣制、國會兩院制提案。迫於其巨大壓力,韓國最終採取了總統中心制,後演化為總統制,作為一種制約,設立了國務總理一職。1948年7月20日,韓國製憲國會舉行總統選舉,李承晚當選首任總統。自誕生之日起,韓國總統強勢、國會弱勢的格局就確立下來。
這次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喚起了韓國民眾關於軍人統治時期不愉快的回憶,而這段時間也是韓國總統權力極度強勢的一段時期。1972年10月17日,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以實現朝鮮半島統一和應對急劇變化的國際形勢需要改革現有體製為由,發布“非常戒嚴令”,宣布全國戒嚴,現行憲法作廢,解散國會,禁止一切政治活動,所有大學停課,新聞、報紙、電視台實現軍事管制,史稱“十月維新政變”。當年12月,朴正熙實施“維新政治”,大幅推進改革,以期建立新體制,其中就包括新增加總統對國家重要政策得交付國民投票、採取緊急措施及解散國會三項權限。
這一套制度在朴正熙被暗殺、全斗煥發動“雙十二政變”及隨之發生的“光州事件”後有所調整。1979年,全斗煥通過“雙十二政變”實質掌握韓國政治權力,並於1980年5月宣布戒嚴令,這也是韓國上一次宣布戒嚴。全斗煥在根據“維新憲法”的選舉中被選為總統,並頒布了新的憲法,將此前新增的總統權力調整為,總統的緊急措施權應得到國會同意,國會解散權限制為國會成立一年後才能解散,且同一理由不能解散國會兩次。
而在盧泰愚上任後頒布的第六共和國憲法中,則徹底廢除了總統緊急措施權和國會解散權,不過增加了總統緊急財政經濟處分權、命令權、國家非常時態的緊急命令權,僅限“遇戰爭、事變或類似國家非常狀態,要動用兵力以應付軍事需要或維護公共秩序時”且沒有時間等待國會召開。這次尹錫悅宣布戒嚴依據正是源於此。不過既不是軍隊出身,又因憲法修改不再能隨時解散國會的他,大概要感慨一句“生不逢時”。
與此前成功發動政變的朴正熙和全斗煥不同的是,尹錫悅是檢察官出身,非軍隊人士。尹錫悅大概也深知這一點,今年8月他在國防安全系統方面有過大動作,包括撤換韓國防長申源湜,任命總統警衛處長金龍顯作為新的韓國防長。而金龍顯可謂是尹錫悅“心腹”,金龍顯是尹錫悅的高中前輩,在尹錫悅的大選團隊中,也一直全權負責安保政策。而剛上任10個月的申源湜,則被內定為韓國國家安保室長。此外,尹錫悅新設了一個崗位,名為外交安全特別助理,並且提名原來的國家安全室長張虎鎮擔任。但顯然,這樣的動作並沒有在這次的戒嚴中幫到尹錫悅,190名議員還是成功到達了議事廳。
有學者研究認為,人物中心主義是韓國政黨政治的主要特徵之一,政黨既然不是為追求國家整體利益,或者特定社會階層成員的利益而存在,而是特定個人或派係為追求私益所利用之工具。一旦政黨內部組織結構不夠完善,政黨領袖與少數幹部極有可能在不徵求黨員意見的情況下,徑自決定政黨的前途與命運。190名議員中的18名同黨人士依然同意解除戒嚴,說明尹錫悅因預算案而發起的戒嚴,顯然沒有徵求國民力量黨的支持。
此外,韓國的多次政變,也都有美國的身影,從李承晚的上任,到美國旁觀還是暗中協助莫衷一是的“光州事件”,再到美國的明確反對導致全斗煥退居幕後。而此次尹錫悅因為預算案等問題宣布戒嚴,從多方的反應看,美方沒有提前得到消息。當地時間12月3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韋丹特·帕特爾表示,韓國政府未事先通告美方將發布緊急戒嚴令。帕特爾說,“目前局勢非常不穩定,我現在不會妄下結論”,“我們希望並期待任何政治爭端都能在和平及遵守法治的情況下解決”。
而尹錫悅此時選擇發難,可能他們野陣營看到了可能上台的機會。最大在野黨黨首李在明正面臨5場訴訟,其中2項有了一審判決:11月15日,李在明違反《公職選舉法》案一審宣判,李在明被判監禁兩年,緩刑兩年;11月25日,李在明“教唆偽證”案一審宣判,李在明被判無罪,兩項判決均提起訴訟,韓國實行三審終審制,李在明一旦被判有罪,將失去國會議員的資格,而韓國憲法規定,韓國總統參選人必須具備選舉國會議員的資格,這也就意味着,這些判決的漫長的訴訟過程,將是留給李在明最後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