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着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指示精神,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攜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參與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2024“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活動,邀請外國青年走進法院,以獨特視角感知中國司法的溫度與力量,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7月27日起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外國青年看法院”系列報道,讓我們一同跟隨他們的腳步,開啟這場別具意義的法院之旅,聆聽新時代中國法院的精彩故事。
在明媚的夏日,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印度青年導演阿克沙伊·古里作為“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北京行”項目的一員,懷揣着好奇與期待,走進了蘊含著深厚歷史和人文底蘊的北京市東城區的衚衕里。在這裡,他與一位特別的法官相遇,他很“享受”這次相遇。
“背包法官來啦”
“一枚國徽、一個背包、一輛電動車組成了我的巡迴法庭。”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副庭長、四級高級法官馮曉光在首次與阿克沙伊·古里見面時,向他講述了“背包法官”與眾不同的辦公模式。
馮曉光告訴阿克沙伊·古里,起初,他在庭審過程中發現,對於那些缺少法律知識的人來說,當庭舉證可能非常有壓力。“為了讓案件的事實能夠更好地呈現,法官們決定到現場去,在一邊勘察、找尋真相,一邊審判、斷案的過程中,幫助當事人更好地解決糾紛。當事人在法院和法庭里往往都有些拘束,到老百姓身邊去,在他們熟悉的地方能夠更好地讓當事人敞開心扉,告訴法官他們真實的想法,這樣也更加有助於我們去幫助他們解開心結。”
為了讓阿克沙伊·古里詳細地了解“背包法官”的工作環境,馮曉光和阿克沙伊·古里騎上電動車,一同走入兼具歷史與熱情活力的北京衚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人們在街上經常能認出您嗎?”看着背着國徽在衚衕里走街串巷,頻頻遇到“熟人”打招呼的馮曉光,阿克沙伊·古里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出門辦案的時候我們會穿統一的制服,如果需要去現場開庭,我們會背着一個大書包,在包中裝入國徽、法袍、法槌和卷宗。我們會在老百姓的家中,或是附近的法官工作站開設一個臨時法庭,在那裡擺上桌牌,懸掛上國徽後在現場進行開庭審判。”馮曉光告訴阿克沙伊·古里,“因為常常到現場給老百姓辦案,幫助他們解決了很多的問題,因此,當我們穿着制服外出辦案時,許多老百姓會親切地喊‘背包法官來啦’!”
阿克沙伊·古里表示:“非常榮幸能夠跟拍這樣一位隨和、溫暖且具有人文關懷的法官。‘背包法官’工作的過程非常親民,他能夠把公正傳遞給那些沒有太多機會去接觸到法律知識的人,並為他們帶去公平的審判。”
“做法官,我覺得很幸福”
初步了解“背包法官”的工作內容後,阿克沙伊·古里與“背包法官”馮曉光一同騎上電動自行車,走進調解現場,走近群眾身邊。
在阿克沙伊·古里親身接觸到的案件中,有一起案件令他印象格外深刻:“在馮曉光法官受理的一起案件中,有一位九十歲高齡的女士是當事人之一,她幾乎不能獨立行走,我不認為她可以很方便地到法院。這時馮曉光法官就來到她的身邊,用非常簡明易懂的語言慢慢地講給她聽,用這種方式來幫助她理解,我認為這就是將公平正義帶到群眾家中的一個例子,也是‘背包法官’存在的意義。”
“明明知道眼前要面對很多矛盾,為什麼還要衝上去做這些事情呢?您又打算這樣做多長時間?”阿克沙伊·古里在被馮曉光法官的人文關懷打動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馮曉光法官向阿克沙伊·古里坦言,在他工作中最珍貴的記憶就是看到破碎的關係得到複合,爭吵的雙方能夠握手言和。馮曉光向阿克沙伊·古里講解道:“中國有一句俗語叫‘以和為貴’。作為一名法官,不僅僅要幫助老百姓斷是非,更要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讓他們能夠從過去的矛盾中走出來,共同面向美好的未來。”
馮曉光法官還表示:“我熱愛我的工作,做一名法官,我覺得很幸福。只要工作需要、群眾需要,我會一直背着包,將這項工作繼續下去。”
“在這裡,我感到賓至如歸”
從一無所知到“零距離”感受不一樣的法治文化,在為期一周的拍攝時間中,導演阿克沙伊·古里不僅僅被“背包法官”馮曉光的親和善良所打動,更愛上了這座美麗熱情的城市。
“馮曉光是一位溫暖且平易近人的法官,他與我在一些其他國家所見的法院工作者非常不同,他的親和力和人文關懷令人難忘。”阿克沙伊·古里告訴記者,“在這裡我感到了許多溫暖、幫助和愛,儘管我完全不懂漢語,但依舊感到賓至如歸。”
阿克沙伊·古里表示:“在拍攝開始之前,我已經對‘背包法官’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但在正式拍攝後,我對他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為馮曉光的工作非常重要,因為他將公平正義帶給那些無法接觸到專業法律知識的群眾。他在群眾的家中心平氣和地給大家解決問題,而這些人也可以從他那裡得到非常專業的建議。”
阿克沙伊·古里告訴記者,此次得以進入東城區法院、到達案件現場觀摩真實的調解過程,對於他而言是十分難忘且珍貴的,他還期望在未來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和探索中國的司法系統。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出品:王錦亞 、張守增
監製:何江、王兵、劉曼
策劃:王兵、張立葉
統籌:張立葉、柳傑、司雯
記者:司雯
攝影:王洋
封面設計:邢岩、張明翠
鳴謝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國際傳播研究院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項目組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