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爵獎主席陳英雄:電影人應該傳遞不同的文化和開放心態

娛樂頭條 9689℃

62歲的法籍越南裔導演陳英雄出現在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大師班現場時,底下已坐滿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媒體和學生。

作為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席,陳英雄在電影節開幕伊始就以“花時間討論電影是一種榮幸”來表達心情。平時並不太看電影的他,因為上影節的關係,“和同行、電影人、朋友們集中精力看電影,並進行集中討論”,經歷了特殊的一段電影時光。

金爵獎主席陳英雄:電影人應該傳遞不同的文化和開放心態 - 陸劇吧

早在1988年,陳英雄就以短片電影《南雄的妻子》開啟導演之路。在三十多年的導演生涯中,他以東方式的安靜且柔美的鏡頭語言,展示出屬於他童年時代的越南。

1992年,陳英雄首部劇情長片《青木瓜之味》獲得戛納金攝影機獎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第二部長片《三輪車夫》由梁朝偉主演,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2010年,改編自村上春樹同名小說的日語電影《挪威的森林》於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首映。2023年,陳英雄的最新作品《法式火鍋》又斬獲第76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從梁朝偉、朱麗葉·比諾什到奧黛麗·塔圖,陳英雄與不同國家的實力派演員有過合作。從改編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到改編法國作家艾莉絲·費尼的小說《愛是永恆》,他也數次將文學作品搬上大銀幕。

在大師班,陳英雄坦言,學習是一個導演必備的功課,“一直到最後一刻,我都在學新的東西,理解新的東西,在與觀眾的對話中,不斷地發現自己做了什麼,這也是我希望下一部電影能夠做到的。”

東方美學意蘊下的“越南三部曲”

潮濕炎熱的熱帶雨林,連綿不絕的雨水,頭髮濡濕而沉默的女人,以及疾病、戰爭、夢魘,構成了陳英雄早期電影的經典元素。

在陳英雄的電影里,越南是殘酷的現實,也是含蓄的詩意。在處女作《青木瓜之味》中,一位越南少女東方式的純美愛情,寄託着導演對童年時代越南的記憶。

金爵獎主席陳英雄:電影人應該傳遞不同的文化和開放心態 - 陸劇吧

1962年生於越南峴港市的陳英雄,只在出生地生活到5歲,就與父母躲避戰爭前往老撾。1975年西貢淪陷,他又與家人逃亡到法國。學哲學出身的他,因為看到羅伯特·布列松的電影《死囚越獄》而迷上電影,去往路易·盧米埃爾學院學攝影,自此走上導演路。

他回憶自己決心要做一名導演時,確立了一套自我訓練的方法。每看一部電影,他都會帶上一個信封,裡面裝着鉛筆和紙條。看完電影的當下,他會用最簡單的語言寫下電影的觀感,無論優點還是缺點,立刻進行評價。

寫完紙條,他會丟掉,將自己在紙條上表達過的內容留在內心和腦海,成為永遠留存的肌肉記憶,“這些詞彙是你作為導演的基礎。如果你沒有辦法表達出來,它就不存在。日常生活中,每次感受到、體驗到什麼,都要想辦法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是你對電影藝術的敏感性,也是電影人的日常素養訓練。”

他喜歡反覆看老電影,並在腦海中不斷重演電影片段,仔細分析所有細節。有時他會分析聲音,有時則會回憶畫面,“尤其那些偉大的電影傑作,完全可以用這個方法去學習。”

陳英雄的電影中,常有靜謐而詭異的氛圍,音樂、表演與攝影渾然天成,這些都得益於他早期的自我訓練,他把這稱為第六感,“電影拍攝是爭分奪秒的,需要有很好的決策力,快速做決定,只能用第六感和多年積累的素養。當然,你還要依賴你所掌握的電影知識。在做電影的過程中,一定要把你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細化,達成你自己的風格。”

金爵獎主席陳英雄:電影人應該傳遞不同的文化和開放心態 - 陸劇吧

在“越南三部曲”《青木瓜之味》《三輪車夫》和《夏天的滋味》中,陳英雄拍出了戰後和後殖民時期的越南,儘管沒有直接表達戰爭的殘酷,卻傳遞出少女、三輪車夫、工人階級在漫長歷史影響下的生命痕迹,那些流離失所的人群和他們安靜又悵然的精神面貌,恰是戰後越南幽暗的社會現實。

陳英雄坦言,他身上有着“雙重文化”。12歲定居法國時,他可以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與熏陶,從這個意義上,他身上又不僅僅只有越南、法國兩重文化影響。

“人生的前十年是獲取知識的,也是形成自己感性定義的時期。”他說,自己在電影創作中有一個喜好,以慢節奏的方式去表達細微處的敏感,讓觀眾感受到諸多細節,而不是強烈的戲劇衝突。他將這種表達稱為自己的“小宇宙”,即便有人會覺得很悶,但那恰恰是他自己觀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一種具有東方美學意蘊的方式。”

電影不是要模仿生活

儘管拍攝過諸多題材,從越南語、英語、日語再到法語,並在文學改編與現實題材之間不斷跳躍,陳英雄的電影卻始終保持着他的電影美學——豐富而生動的聲音、光影與鏡頭,以及,不緊不慢的東方典雅韻味。

在榮獲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的電影《法式火鍋》中,開場半個小時,陳英雄就用油畫般的質地,拍攝出平靜徐緩的烹飪過程。鏡頭裡是一塊洋蔥被切碎,一壺奶油徐徐倒出,一鍋湯正在咕嚕嚕冒熱氣,配合著這些鏡頭的,是人的腳步聲、鍋碗瓢盆的碰撞聲、火爐燃燒聲、窗外的鳥鳴聲。極簡的畫面,幾乎沒有情緒的劇情,卻用精緻而深邃的暗流,傳遞出一個19世紀末的法國美食家與他的私人廚師之間的愛情故事,每日烹飪的匠心細節,顯得既神聖又日常,高度感官化。

談及電影語言的運用,陳英雄坦言,他很關心不同畫面的連接與切換方式,“當你從一個鏡頭轉到另一個鏡頭的時候,這就是你作為電影人、導演存在的意義。如果你不把精力放在這上面,你就什麼都不是,只是在表現一個主題而已。”

他鏡頭裡精緻的電影美學,有着深思熟慮的考慮,“你拍電影時,不是要模仿生活,不是簡單呈現生活中發生了什麼。個人的經驗會帶來個人的情緒,你在拍電影時要把這種情緒表達成為一種語言。”

從《青木瓜之味》開始,他就在電影里拍攝食物,通過放大越南普通家庭處理食物的細節,傳遞出人物的情感。

提到《法式火鍋》的靈感來源時,陳英雄說,這些年他一直在尋找關乎美食的主題,從職業和藝術兩個角度去探索。直到他讀到馬塞爾·魯夫1924年小說《激情澎湃的史詩》中關於法國美食家多丹的章節,想到可以拍這樣一部電影,去展示美食、愛與友誼。

金爵獎主席陳英雄:電影人應該傳遞不同的文化和開放心態 - 陸劇吧

陳英雄電影鏡頭間的切換方式很豐富,有時有強烈對比,有時很和諧自然。上一個鏡頭遠,下一個鏡頭近;上一個鏡頭靜默,下一個鏡頭吵鬧喧囂,“有對比才可能激起興奮,讓觀眾有興奮點,抓住他們的興趣和關注,讓畫面之間更有生命力。”同理,和諧的切換則能帶來流動感,“和諧並不意味着這裡是近景,下一幕就一定要近景,而是有對比也有一致性,保持一種流動、延續性的存在。”

他拍電影時很少提前準備,而是把劇本融入大腦,臨時決定拍什麼鏡頭,即興創作。在《法式火鍋》中,他用iphone先拍攝一遍,知道攝影機怎麼運動,演員怎麼在廚房裡走動。電影結尾處,有一個驚人的長鏡頭,陳英雄坦言是受到日本導演溝口健二的影響。

在陳英雄看來,電影是一門世界通用的語言,電影人更應該用好這個語言,去傳遞不同的文化、開放的心態。他發現,很多電影節在選擇影片時,越來越多地把關注點放在電影主題,過度關注主題,會忽略影片本身的質量,這個趨勢讓他擔憂。

他坦言,電影並不是簡單地去講述一個故事而已,不同文化語境下的觀眾能從同一部電影中獲得情感上的共鳴,實現思想上的升華,才是電影藝術的魅力所在。這也是陳英雄對電影的信仰。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