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20日,快手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數據顯示全年總收入1134.7億元,同比增長20.5%。利潤方面,全年經調整凈利潤和期內利潤均實現扭虧為盈,其中,經調整凈利潤首次超百億達102.7億元。對照其他行業還在掙脫虧損,直播已經沒有“差生”,證明了後者仍然是“奶蜜之地”。
同樣是挖掘直播賽道,每家巨頭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配方”,例如快手的“價值配方”無外乎線上營銷(即商業化)、直播,以及包括電商、遊戲、本地生活在內的其他業務。其中直播是驅動所有業務的基礎。
截至第四季度,快手直播業務實現收入100.5億元,過去幾個季度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需要注意的是,財報僅呈現了秀場直播的打賞收入,大到電商與本地生活,小到快聘、快說房,這部分收入通常被計入其他業務板塊,沒有完全呈現直播的價值。
結合過去一段時間財報可以看到,只要以直播為代表的內容生態保持繁榮,其餘業務就能保持高增長。
放大到整個行業,擁抱直播正在成為巨頭們的共識,如美團直播+本地生活,boss直聘在直播帶崗領域的嘗試等等。在2024年與目光可及的未來,直播毫無疑問仍是一門好生意。
內容是“基建中的基建”
內容生態的繁榮取決於三點,一是內容供給是否豐富,二是內容消費是否旺盛,三是商業轉化是否高效,平台需要同時讓三者均衡發展。
按照上述邏輯,我們可以進一步觀察快手直播內容生態的情況。
數據維度,快手直播內容供給的量與質都保持了增長,去年全年,快手的直播品類已經超過了425個。根據快手百大主播名單,可以看到其涵蓋站內最具代表性的100+位主播,覆蓋了超過十個細分直播垂類,內容與形式百花齊放。
內容生態供給充分集中表現在主播身份背景跨度大與內容形式多樣化。
傳統戲劇有着較高的品鑒門檻,傳承、發揚、出圈長期困擾着從業者,出身梨園世家的“終點娜”也不例外。作為地方劇團豫劇演員,她在直播間有一次唱豫劇《清風亭上》中表演了一段傳統的“哭戲”,自己十分入戲到淚流時,收到一條評論,讓她大受鼓舞。
“我今年19歲,雖然我聽不懂,但是我覺得你的表演很打動我。每天跟在你的直播間看你的表演,我現在也喜歡上了戲曲。”於是,終點娜嘗試豫劇教學,並試水流行化改編——她無心完成了一個全新的內容供給。
而更大的結構性變化來自ai技術所帶來的虛擬人直播等新模式的探索。
去年以來,包括快手(快手智播)、抖音(剪映“火種起源”)、百度(慧播星)都推出了各自的數字人產品,除了好不好用的“工具性”評價外,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的落地價值。
當前大部分虛擬主播聚焦於簡單的口播、夜場帶貨之外,一些新的探索還在深度改變直播內容形式。
“李好鴨”團隊注意到,“大家在你直播間中是不是真正獲得了一個快樂和陪伴的感覺?”於是團隊將重心放在了運營上,而幾乎放棄了最直接的變現路徑——帶貨。
借用ai技術,李好鴨能唱歌、跳舞、講故事,且製造了一個帶有“梗”性質的下蛋技能。另外,借用連麥方式與站內主播互動,給用戶呈現了一個更立體、直觀的ip形象。藉助優質的內容與合理運營,帶來沉浸式的情感價值。李好鴨團隊認為,孵化一個內容ip是一件頗有潛力的事情,直播間則提供了最好的孵化場景。
除了虛擬人直播外,快手直播還在探索更多垂直品類的新路徑。快手直播業務負責人付馳此前曾表示,過去一年,快手直播進一步提升了公會與主播長期經營的確定性,通過區域深耕提供精細化運營,不斷推動語音、宮格、虛擬人等直播新品類繁榮發展,實現遊戲與秀場的大娛樂直播生態融合發展。
這些探索帶來的利好是顯而易見的。
截至去年,快手主播日均直播時長同比提升近30%,優質主播數量增長超過100倍。內容供給在面和形式上的多樣化,得以覆蓋更多用戶需求,從而拉動內容消費側的繁榮。
例如去年第四季度,快手直播公會供給和規模持續上漲,合作公會數量超過1300家,公會主播數增幅40%,主播日均直播時長同比增長超過30%。內容形式上,戲曲、民樂,包括非遺傳承在內的傳統文化主播數量超過19萬。
內容供給側增長,形式拓展,得以覆蓋更多內容消費需求,從而為拓展新的商業生態,提供“群眾基礎”。去年第四季度,快手月活首次站上7億,這為一些直播+的業務,提供了龐大的用戶池。
內容供給與消費雙增的同時,快手的ugc社區屬性也正在改變直播本身的商業形態。過去,秀場直播的商業化路徑最為清晰,打賞成為平台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而隨着直播電商的興起,直播有了更多變現場景。
商業轉化有顯性的一面,如財報數據,亦有隱性的一面,如拉動其他業務,例如直播與招聘、相親、房產等深度結合併探索新方向。
直播成為“價值基座”
“人貨場”不是簡單的並列,先有人,後有貨,人貨聚集而形成場。快手初創團隊曾提到過,是用戶解鎖了電商。
事實上,快手增長很大程度上受益於直播的“溢出價值”。這個溢出價值,激活了招聘、相親、汽車、房地產,乃至本地生活等業態,因此有觀點認為直播成了各個產業的“價值基座”。
有13年藍領招聘經驗的“閆偉·職小二”,藉助快手平台增加了業務的廣度和深度。他在平台坐擁400多萬粉絲,為之提供了潛在的業務廣度;而直播提供了更直觀、高頻的交互,從而讓閆偉更容易接近用戶內心。
在傳統招聘市場,或許很難出現用戶感謝招聘人員的情況,但閆偉通過直播+招聘的形式,甚至出現粉絲把“打工人的娘家人”牌匾送給他,還會在她遭遇質疑時為其發聲。
過去,在線招聘產品的“標品化”更聚焦於白領人群,在藍領市場,用戶更相信看得見、摸得着、更直觀的呈現形式。為此,去年年末,快聘推出了兩場跨界專場“職”播,邀請二手玫瑰主場梁龍、脫口秀演員何廣智和趙曉卉擔任“快聘推薦官”。直播+招聘+ip的聯動提供了更具場景化的解決方案。
去年第四季度,快聘業務日均簡歷投遞次數同比增長超200%,日均投遞用戶數同比增長超100%。
直播+產業的實踐遠不止於此,即便是逆周期的房地產,仍然可以藉助直播場,獲得增量。
當下,房地產市場步入結構調整之際,市場普遍存在返鄉置業、旅居置業、二次置業等需求。針對上述需求,快手理想家上線了“跨城聯賣”模式。
所謂“跨城聯賣”模式,核心是打破供給的區域不均衡,由客源主播、機構方和房源機構方共同合作完成。客源方主播發布短視頻內容,通過直播獲客,房源機構方負責房源匹配和地接服務,快手理想家作為平台方,提供線索流轉和流量分發能力,同時保障線索安全,最終共同幫助用戶更簡單方便實現跨城購房。
全國購房季期間,一對62歲的大連退休夫妻看到大連版納跨城聯賣看房團活動,便到了版納,原本打算旅遊,但體驗5天民風民俗後,對環境和服務頗為滿意,回去便在線上交了定金房款。
另一對60歲的哈爾濱退休夫妻,看了“大連李校長”直播,恰逢熱銷樓盤稀缺戶型臨時放出一批房子,前後共20多天完成跨城成交。
此外,包括直播+相親、直播+汽車,包括快手與攜程的跨界聯動之中,都能看到直播通過孵化新業態的方式,為產業與合作夥伴帶來新的增量。
寫在最後
2024年,諸多巨頭都在加碼直播板塊,這既包括前文提到的快手,也包括視頻號、百度等。如同烹飪一般,各家配方不同,但都離不開直播這一產品底座和內容形式。
當然,並不意味着“人無我有”的趨同演化,相反,各家陸續完成直播基建後,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在社交關係老化、衰竭之際,持續熵增。
有觀點認為,直播行業發展了十餘年,早已是紅海,天花板已現。其實真正觸及天花板的,只是一塵不變的內容形式。用戶確實會對一塵不變的內容感到厭倦與審美疲勞,只有不斷創造新的形式,才能最終留住用戶。
因而,觀察快手這類平台,除了數據層面之外,還應關注主播生態的更新,是否持續出現耳目一新的內容,或者顛覆傳統的形式,主播與用戶之間還會不斷裂變出新的互動與連接。
至於最終的商業化路徑,也遠不止帶貨一條,可以是招聘,可以是相親,亦可以是純粹提供情緒價值。因此,支撐快手增長,或者說挖掘直播行業的價值,歸根結底得依靠優質內容,而其他廠商也意識到直播對於互聯網的影響遠未結束。
從快手直播與不同業務的結合,攜程與快手的合作,從美團抖音圍繞直播+本地生活的鏖戰,毫無疑問,在2024年,直播仍然是行業的“價值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