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勿擾3》被年輕人拋棄,馮小剛的時代結束了么?

娛樂頭條 6039℃
《非誠勿擾3》被年輕人拋棄,馮小剛的時代結束了么? - 陸劇吧
《非誠勿擾3》的票房撲了?
該片上映首日,票房2485萬,大約是當日票房冠軍的十分之一。一般情況,首日票房對影片的後續表現影響巨大,《非誠勿擾3》起步就輸了。
低開高走也幾乎難以做到。對比同檔期的另外一部喜劇片《年會不能停!》,上映首日票房僅有3000多萬。隨着口碑發酵,大鵬的新片開始逆襲,已經累計獲得3億多票房,單日票房持續走高。
《非誠勿擾3》在元旦檔總票房破影史記錄時,才斬獲5500多萬票房,勉強擠進前五。其豆瓣評分也即將跌破6分,比吃相難看的《一閃一閃亮星星》的評分還低。綜合來看,《非誠勿擾3》票房撲街成為定局。
從2008年《非誠勿擾1》推出,2010年第二部上映,再到跨年進入院線的《非誠勿擾3》。馮小剛的這個愛情故事系列,也確實到了終章。
在首映禮上,66歲的葛優對47歲的舒淇說,“自己年歲大了,演不了談情說愛的戲了,讓導演給你找個年輕的秦奮吧”。范偉也在主演聚會中調侃老哥們“鬍子都白了”。隨後,舒淇發了條微博,表示秦奮和笑笑的故事走到尾聲,“雖然真的很捨不得,但我也要正式跟梁笑笑說再見了。”
但馮小剛可能沒有料到,會以這樣的局面結束,面子上多少有些掛不住。按照他以前的脾氣,這時候已經開嗓子,找個對象破口大罵,來吸引一波關注,拉一下票房。馮小剛除了是老炮兒,還有個外號:小鋼炮。這是他在影視圈沉浮多年的生存技能。
大多數時候,馮小剛“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時,必有新片上映,屢試不爽。他罵過同行,怒懟過行業人士,噴過記者,炮轟過演員,還連發微博,怒斥打差評的影評人。就連觀眾也沒有逃過,2017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他直接把他的電影不行,歸結為中國的觀眾不行,稱中國垃圾電影這麼多,是因為有一批“垃圾觀眾”。
這次,馮小剛溫和很多,小鋼炮彷彿被影院外冷冽的天氣凍熄火了。他沒有開罵,反而是想和這個世界交朋友。
他在給某社交平台的新年賀詞中寫道:“咱就都與人為善吧,善良也許不能讓你發財,但社會的整體善意會在你倒霉的時候獲得些許的關懷和同情。隨和點,人得有朋友,不能逮誰跟誰掐,得跟全村全公司的百分之九十的人交朋友而不是為敵。”
這可能是真心話,也可能是某種妥協。截止目前,馮小剛還沒有對《非誠勿擾3》的市場表現發聲。倒是“網紅媒體人”胡錫進,又當了一回“嘴替”,發了一篇長作文,“我很為馮小剛傷心,也很為馮小剛不服氣,為葛優、舒淇不服氣。”他說,很多人沒看懂這部片子,沒有理解馮小剛。
胡錫進還特意跑到電影院,看了另外一部愛情電影,也是元旦檔票房冠軍《一閃一閃亮星星》,試圖找出小青年冷落《非誠勿擾3》的原因。他說,“真是覺得它跟《非誠3》沒法比,沒勁透了,都想中間走人了。但是看到時空變幻那一處,它開始變得抓人,越來越精彩,直到最後深深把我套進去,觸動了我。”
《非誠勿擾3》拍的好不好,評價兩極。喜歡的影迷表示,可以為這個系列畫上完美句號。吐槽的觀眾直言,拋開情懷談故事,新片是“狗尾續貂”。
胡錫進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馮小剛的票房幾乎滑到了墊底位置,是“一個時代”結束了嗎?是他真的江郎才盡了嗎?
他這個萬能問句,放在周杰倫、董宇輝身上,都合適。從整部電影來看,《非誠勿擾3》的劇本由馮小剛親自操刀,故事設置在2031年,從第二部結尾接續。秦奮和梁笑笑領證後還沒度完蜜月就分離多年。為解秦奮相思之苦,老范(范偉 飾)幫秦奮定製了一個智能人笑笑。在第二部中,秦奮向老范推銷“分歧終端機”,用它解決科索沃、巴勒斯坦、美國總統換屆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機器人這個題材,對馮小剛來說,並不新鮮。早在1996年,央視春晚舞台上,郭達和蔡明合作的小品《機器人趣話》,馮小剛是編劇之一。
《非誠勿擾3》被年輕人拋棄,馮小剛的時代結束了么? - 陸劇吧
當時郭達頭髮還比較旺盛,蔡明的夾子音也很新潮,整個小品的概念也很前衛。放在上個世紀之末來看,頗為先鋒有趣,讓人印象深刻。但放在人工智能時代,觀眾似乎沒那麼買賬了。裡面還有很多馮氏喜劇的台詞和橋段,但放在時下,又顯得那麼不高級,像是在玩網絡梗。比如挖苦對方時說,“雖然你長得丑,但你想得美啊!”
馮小剛是公認的“劇本型”導演,從王朔到劉震雲,他擅長將別人的故事影視化。同時,他和周星馳一樣,視角更低,擅長小市民故事,展現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南風窗評價說,就圍繞一個字:俗。通俗者,迎合大眾喜趣也。這也是浸染在王朔、劉震雲文字里的基調,多少有些“頑主”的性格。
在個人風格定位上,馮小剛比觀眾、同行都看的清楚,“我給我自己定位就是俗文化,這能讓我保持一個不敗之地。”他還曾經表示,他甚至會害怕自己拍的片子有一天得到“雅”的評價,“那意味着我的票房要嘩嘩向下掉”。
他也試圖從市儈、喜劇的窠臼中跳出,往高雅、藝術方向探索,甚至在小熒屏上試驗,但成績乏善可陳。
比如《夜宴》,存在和陳凱歌《無極》一樣的問題,浮華,且不真實。《只有芸知道》,完全不像馮小剛,票房和口碑遭遇雙重滑鐵盧。而後他轉戰網絡劇,拍攝了《北轍南轅》(2021)和《迴響》(2023)。其中,《迴響》講了一半的懸疑故事,另一半陷入中年男女的情愛。兩條線割裂的推進,幾乎砸了愛奇藝“迷霧劇場”的金字招牌。
上映前的豆瓣熱評
胡錫進努力為馮小剛正言。他說,對今天中年以上的人來說,馮小剛-葛優就是賀歲片的代名詞。說誇張點,馮小剛-葛優幾乎就可以定義電影的一個時代。這也印證了內地電影觀眾的普遍共識:國產賀歲片,由馮小剛開啟。
但如今,就像有媒體評價,多數人能想得起的“馮氏電影”,要麼停留於2017年的《芳華》,或是2016年馮小剛以演員身份參與的《老炮兒》。“老炮兒”的結局,是孤身一人站在冰面上,寒光凜冽,行履薄冰。
馮小剛曾在《鏗鏘三人行》上分享自己對喜劇片的理解:“就是說人話,讓大家聽得懂,還愛聽”。他也會反思,稱一代導演服務一代觀眾,觀眾永遠需要喜劇,但不是永遠需要馮小剛的喜劇。甚至,他還虛心去了解起了彈幕文化。
道理他知道,但大家懂的、愛聽的,他未必真的都放在心上。《非誠勿擾3》里,馮小剛呈現的則是真實狀態——《我不是潘金蓮》上映時,面對輿論的非議,他很淡定的說,“到我這個年齡了,我就是順心而為。什麼叫順心而為呢?就是我只做我喜歡的事。”
從這個角度來說,馮小剛已經不再苛求世界圍着他轉,他也願意去交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
當然,屬於他的時代仍然沒有過去。包括張藝謀、陳凱歌,他們這一代導演的江湖地位,都是靠着一幀幀膠片,一格格動畫夯實的。張藝謀古稀之年,還能交出《懸崖之上》這樣的佳作,馮小剛也不是不可以。
馮小剛現在的狀態,就很像新媒體從業者,面對內容更新,也有焦慮症:
許久未發布內容,就想着從手頭積壓的選題里,攢把一篇,交了作業,興許能蹭上熱點,破了10萬+。還別忘了,他和華誼,還有年框(合約)在身,也需要向股東交代。
就像《一九四二》上映票房不佳,馮小剛隨手拍了《私人訂製》。他說,我隨便拍電影賣錢,認真拍電影就不賣錢。
這次,馮小剛大概也是這種心態。只是,算盤沒有敲響。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