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舞兩小時,奧希波娃為一位飽受折磨的芭蕾名伶獻頌歌

娜塔莉亞·奧希波娃曾被《紐約時報》譽為“21世紀芭蕾的代言人”,以脫離地心引力的跳躍而聞名。7月13日、14日,這位首度亮相上海的芭蕾巨星,將在上海大劇院帶來獨舞舞蹈劇場《趾尖》的中國內地首演。

《趾尖》由梅麗爾·坦卡德編舞,奧希波娃演繹,在2個小時的獨舞演出中,將荒誕滑稽的喜劇元素與悲劇主題融合,為一位飽受折磨的芭蕾舞者獻上頌歌。

《趾尖》劇照

雙線交織悲劇敘事

《趾尖》的創作靈感起源於奧麗嘉·斯帕絲維切娃,一位20世紀初的傳奇芭蕾女伶。

1916年至1934年,奧麗嘉曾在俄羅斯芭蕾舞團、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演出,最著名的角色當屬《吉賽爾》中的同名角色——被愛人背叛而悲憤離世、死後成為幽靈的吉賽爾。

為了塑造角色細節,奧麗嘉曾參觀一家精神病院,研究病人的行為和表情。這個角色也蠱惑了奧麗嘉。1934年,奧麗嘉在澳洲巡迴演出期間,被人發現在荒廢的馬路上遊盪。經過診斷,奧麗嘉有精神崩潰跡象,被送去美國的精神病院,在那裡呆了23年。

讀了一本關於奧麗嘉的傳記後,坦卡德被深深觸動。“她是一個對完美有執着追求的芭蕾舞者,會在把桿上不停地做技巧訓練。”越了解奧麗嘉,坦卡德越會想到年輕時的自己,同樣對芭蕾舞有着完美追求,“跳舞的女孩對自己的身材很嚴格,有人吃完又去吐,有很多極端的例子。老師也非常嚴格,為了讓女孩笑,會把孩子的頭往一桶水裡摁,為了打開軟度,會把孩子的腿綁起來用剪刀去戳。”

在1988年的世博會上,坦卡德編創並親自出演了《趾尖》。作品以雙線交織的敘事線,將奧麗嘉的故事與梅麗爾的經歷融合,以令人痛苦的美感,呈現悲劇性主題。作品穿梭於現實與迷夢,詼諧與悲涼交錯,還有不少荒誕、滑稽、幽默的部分。

很多年後,坦卡德又被奧希波娃吸引了目光,“跳《吉賽爾》時,她的風采很像奧麗嘉,也有人給我推薦她,覺得她適合跳《趾尖》。”“她在舞台上有着脆弱和易受傷害的一面,同時也有着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和堅強。”

2019年,坦卡德為奧希波娃編創了一個全新版本,對劇中的自傳元素進行重新創作,融入了奧希波娃自己的故事。比如,她睡覺時會把腿綁在床柱上,一直到頭頂上方,以便腿部得到伸展。奧希波娃小時候的影像、跳過的舞蹈片段都被投影在舞台上,此外,公眾、劇評家對她的表揚和批評,來自同伴的妒忌、和母親的複雜關係,也都有所呈現。

《趾尖》劇照

這部作品讓她心碎

奧希波娃1986年出生於莫斯科,自五歲起從體操轉向芭蕾學習,從小顯露出驚人的天賦,先後在莫斯科大劇院、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擔任首席舞者。

在《趾尖》的影像里看到幼年的自己,奧希波娃有一點悲傷,“我在莫斯科的一所學校完成舞蹈訓練,真的太小了,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在舞台上跳出一份大事業。”回望過去,現居英國的她又是開心的,因為她的事業發展順利,很值得驕傲。

“吉賽爾是跟隨我一生的一個角色。”21歲,在莫斯科大劇院,奧希波娃開始主演《吉賽爾》,從第一幕活潑可愛的農家少女跳到第二幕哀怨凄清的地下幽靈,舞出風格,打響名號。

“我不需要多想角色的情感,只要完全投入,就可以讓表演成型。”奧希波娃形容,第二幕離她很近,好像與生俱來,她演繹的不只是一個含恨而死的少女鬼魂,整個身體都發生了變化——那是一個生動的、令人不寒而慄的、非人性的吉賽爾,“我是以一種非傳統的方式來跳。我想老師會把我罵得狗血淋頭,但我有一種內在的自信,源自我與角色之間的深厚感情,以及我平靜且堅定地確信她本該如此。”

“她非常適合《吉賽爾》。第一幕,她是一個真實的小姑娘,第二幕,她把舞蹈技巧和戲劇表演完美融合……她的演繹完全從心出發,所有的動作都是從心裡外化出去。”坦卡德評價。

奧麗嘉留下了一段《吉賽爾》的黑白影像,奧希波娃研究了很多遍,“我的手位和姿勢,其實跟奧麗嘉不太一樣,需要反覆琢磨。”奧希波娃坦言,這部作品讓她心碎,甚至從身體到心靈都崩潰,是她有生以來最難跳的作品之一。

7月11日,奧希波娃還領銜帶來芭蕾精粹《天生我狂》,一群效力於馬林斯基芭蕾舞團、荷蘭國家芭蕾舞團、蘭伯特劇院的舞者,和她一起踏上藝術旅程。

演出以奧希波娃主演的《吉賽爾》第二幕雙人舞片段開場,奧希波娃與男友傑森·基特爾貝格編創的現代舞《灰燼》也會上演完整版,此外還有《遺留》《回到巴赫》《聖女貞德》《擦肩而過》《五首勃拉姆斯圓舞曲-鄧肯風格》等代表性現代作品。

奧希波娃和坦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