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的話劇標杆何以青春不老,北京人藝上海駐演主題研討會昨舉行

娛樂頭條 7117℃
古稀之年的話劇標杆何以青春不老,北京人藝上海駐演主題研討會昨舉行 - 陸劇吧

“這一次,我看到了一個72歲、進入古稀之年的話劇院青春不老的時代風采。”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原理事長、秘書長酈國義,如是感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今年上海駐演給予他的驚喜。

第二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北京人藝這個中國話劇界標杆攜《茶館》《嘩變》《日出》《杜甫》《正紅旗下》五台大戲“矩陣式”與上海觀眾見面,市場反響熱烈,大部分場次一票難求,並刷屏社交網絡。

“北京人藝不願成為‘躺在功名簿’上的劇院,在傳承好豐厚家底的同時,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造新的作品和藝術形式。”昨天是駐演收官之日,“在藝術節,遇見‘京’彩人藝——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上海駐演主題研討會”在錦江小禮堂舉行,北京人藝院長馮遠征濮存昕楊立新等演員代表與滬上文藝界人士展開深度交流,探討如何不斷擦亮金字招牌,以及新時代話劇藝術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藝術“老店”的傳承與創新

“北京人藝駐場演出掀起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文化狂歡,門庭若市,人頭攢動。”在文藝評論家毛時安眼中,北京人藝曾由郭沫若、老舍、曹禺主導,焦菊隱執導,並擁有于是之領銜的演員陣容,是中國戲劇界最負盛名、最具標誌性的表演藝術團體。“此次駐演的五台劇目,一劇一格,展現了這家藝術‘老店’堅守中國戲劇現實主義精神,多元呈現,守成開新的藝術實績。演出中演員不分主配、全身心的投入,使每一個角色都生動鮮活,使每一台劇目都散發著強大的生命氣場和藝術的感召力。”

古稀之年的話劇標杆何以青春不老,北京人藝上海駐演主題研討會昨舉行 - 陸劇吧
《茶館》
古稀之年的話劇標杆何以青春不老,北京人藝上海駐演主題研討會昨舉行 - 陸劇吧

《嘩變》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榮廣潤在《茶館》《嘩變》里看到了北京人藝對自己風格的自信和堅持,也在《日出》《杜甫》中發現了劇院的創造力。“一個劇院如果沒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大劇院。但是如果僅僅局限於某一種類型的戲劇的話,那也不是一個大劇院應有的風範。改革開放以後,北京人藝在這個方面更加自覺地努力,這是一個劇院生生不息的動力。”

關於繼承與發展,老戲骨楊立新直言不諱,對自身的高要求、不放鬆是劇院的立身之本。北京人藝是國內唯一一家不用麥克風的話劇演出團體,“這不僅是習慣,而是對演員的要求。如果在這個舞台上不戴話筒觀眾聽不見,你就不要演,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表演的質量、追求和水平。” 

古稀之年的話劇標杆何以青春不老,北京人藝上海駐演主題研討會昨舉行 - 陸劇吧

《正紅旗下》

“《正紅旗下》里有40多個角色,《茶館》里有70多個角色,每個角色都能讓人記住。”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劉明厚談到,北京人藝在劇作和語言上,往往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豐富的方言和口語化的表達方式,使劇中人物更具有生活氣息。同時演員的表演風格真實自然,注重情感的表達,五部作品通過人物命運的刻畫,對社會現象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兩個話劇重鎮的交流與碰撞

北京和上海都是話劇藝術的重鎮。從上世紀60年代算起,北京人藝多次南下演出,京味戲劇與海派文化碰撞出別樣火花。濮存昕回憶北京人藝1988年來滬演出,也是帶了五部大戲,很是轟動,報紙上一篇報道卻給了他們警示。“我清楚記得這篇報道的標題是《北京人藝的旗幟還能打多久》,當時北京人藝老一批演員正逐漸告別舞台,面臨新老接棒的問題。這句話一直激勵我們,我覺得這是肺腑之言,愛之深切的憂患意識。也正因此,我們這一批下決心開始演《茶館》,一直到今天20多年,戲穩了一些、深了一些,演到這個時候又該交班了。”除了來滬演出,濮存昕也愛看上海同行的作品,談及上海的舞台作品如數家珍,“我願意接他們的‘氣’,受益匪淺。作為同行,我為兩地的文藝特別是戲劇的交流喝彩。我們各具特色,能夠取長補短、共同提升。”

古稀之年的話劇標杆何以青春不老,北京人藝上海駐演主題研討會昨舉行 - 陸劇吧

《杜甫》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原藝術總監吳孝明將北京人藝此次上海駐演比作“石庫門和天安門的一次對話”,“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觀眾,被劇目和演員的魅力吸引走進劇場。全國觀眾的熱情,更加促使創作者去思索中國戲劇未來的走向,該拿什麼作品回饋給觀眾,所以我們要呼喚一批好的劇作家、好的導演、好的演員。”

在滬駐演期間,北京人藝的藝術家多次前往上海戲劇學院與師生們交流。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感慨,北京人藝對表演堅守的定力和對高水平藝術的追求讓上海戲劇學院收穫良多,“這次演出證明兩地的文化是可以互相借鑒、互相吸收的。”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奚美娟表示,此次駐演規模大、時間長,劇目題材豐富,形式多樣,演藝精湛,既是北京人藝演藝實力的全面展示,又給了上海話劇界、文藝界一次深入學習、廣泛交流和彼此提高的大好契機,“演出會結束,由此留下的藝術話題卻不會結束,還將繼續被熱烈地討論下去。”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辦公室、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文匯報社、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     

  作者:王筱麗

文:本報記者 王筱麗 圖:葉辰亮 范家樂 編輯:施薇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