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咬定新疆有強迫勞動?他們自己就有奴役黑人種棉花的黑暗歷史

話說這幾天,


常年依靠中國消費者“吃飯”的多個國際知名快時尚、運動品牌突然像是“集體中邪”一般,先後曝出對我國高產優質的新疆長絨棉發出抵制聲明,這些品牌揚言以後堅決不使用新疆棉花,也不在新疆外包工廠業務,


而理由,竟然是說新疆棉花都是“血棉”??!



H&M,耐克等諸多國際著名品牌都無端發出這一聲明,



根據他們的說法,我們新疆的棉花地里正強迫着數十萬維族同胞勞動,在無邊無際的棉花農田裡持續採摘棉花,所以這些新疆棉都是剝削壓榨壓迫人權的產物,堅決不能容忍,


這些個突然冒出來的聲明剛誕生之初,全國人民的內心是懵逼的——


強迫勞動,壓榨剝削?這都什麼年代了,又不是幾十年前,壓根犯不着啊???


而這刻板又偏執的單方面憑空認為,到底是怎麼冒出來的?


這個巨大的疑問籠罩在如今又氣憤又震驚的國內消費者心中,但,實際上,正如我們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女士一針見血指出,


“我國的摘棉花強迫勞動我沒見過,不過你們西方世界倒是好像有過這段濃墨重彩的歷史。”



實際上,西方世界對這段黑奴為摘棉花累死累活的歷史應該是印象極為深刻的呢,


因為,要不是有這場現代看來慘無人道的剝削壓迫,美國可能還是世界上一個平凡的小經濟體,而西方世界也可能至今才大規模享受棉花產品帶來的物質生活質量提升…



在1831年至1870年這短短40年間,美國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棉花出口國發展到了每年為英德意諸個棉花使用大國提供大量棉花的世界棉花主要出口國,並搖身一變世界領先經濟體,實打實是搭上了全球最快的棉花發家列車。


這是美國的“白色黃金”,南部地區因此成為世界上最繁榮富庶的地區之一。


其中,真正為這場“美國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不是“辛勤勇敢”的美國人,而是為他們代勞了所有苦活累活還不被當人對待的進口勞工。



而從非洲合法販賣而來的黑奴,就是美國真正的馬達。


在棉花生意走上正軌之前,美國已經大量從非洲進口黑奴作為人力,保障這個國家的農業發展,西部拓展順利開展,


在1793年,黑奴在種植園的日子尚且算是好過,這些生產煙草、甘蔗糖、可可(巧克力原料)等低耗產品的奴隸莊園,黑奴們的工作量並不大——


適合這些經濟作物生長的氣候和自然環境讓這些作物長勢良好,而後期的處理加工運輸也都相對容易。


據當時的紀實文學作品描述,在這些種植園內,黑人奴隸的孩子們還能在主人家廚房裡聚眾玩耍,看起來過得比較開心。


然而,1793年,改變了整個棉花行業生態的事情出現了——


23歲的美國人伊萊·惠特尼(Eli Whitney)發明了一台能快速去除棉籽的軋棉機。


此前,美國奴隸主們試圖參與到這場新興蓬勃的世界生意里來,但苦於本地出產的短絨棉太難以有效率地實現棉籽分離,很多農場最後都只能將這些最初原料當垃圾處理。


而這台機器,徹底改寫了美國棉花業的生態,也徹底改變了美國黑奴的生存境況。



國際棉花價格持續走高,新型機器帶來的巨大的效率提升,這意味着,對於手裡擁有大量終身制黑人奴隸的農場主來說,大規模棉花種植和勞動可以開始放手一搏了!


而棉花勞作,是所有作物中最艱辛的一種,奴隸們開始天不亮就起床,趕到棉花地里鋤草。


漫漫的棉花地里,奴隸們單打獨鬥的微小身影簡直不足一提。


天亮到天黑的辛勤工作,讓黑奴們疲憊不堪。而到了棉花採收季節,勞作量更是加倍。


那怎麼才能讓原先過着相對舒適日子的奴隸們如今變成不眠不休的幹活機器呢?


農場主們找到的答案就是,一個嚴苛殘酷的體制,和一個被恐懼裝滿的大腦。



體罰,成了這個體制最大的“特色”。


鞭打、當眾懲罰這些如今人們聞之色變的虐待事件,開始在棉花種植園裡大幅發生,


逃亡至加拿大的黑奴作家比布(Henry Walton Bibb)回憶道他曾經生活在其中的黑暗日子:“在監工的號角聲中,所有的奴隸都集合起來——目睹我受罰。

我被剝掉衣服,被迫臉朝下趴在地上。我的手和腳都綁在地上的四根樁子上。然後監工就用鞭子抽打我。”



鞭打,是為了懲罰“偷懶”的黑奴,但更是為了殺雞儆猴,讓慘烈的叫聲震懾在場所有黑奴的心靈。


而理由,可能僅僅是這個人的採摘速度落後了大集體一小步,少給奴隸主創造了一點點“價值”。


任何反抗意味的是更慘烈的結局,


在當時的密西西比州,一名叫艾倫·茜德尼的目擊者後來回憶里了殘酷一幕:

當一個男子落在前排隊伍之後時,一名黑人工頭試圖用一頓鞭打讓他跟上進度,而他進行了反抗。


接下來,騎在馬上的白人監工扔下他的雨傘,疾馳而來,大喊:“將他拿下。”


隨後,監工掏出別在腰上的手槍,二話不說就打死了那個反抗的奴隸。


而在這鮮血淋漓的現場,沒有一個奴隸說話,也沒有人轉過頭去看。他們繼續幹活,“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這些每天被無止盡勞動累垮病倒的黑奴,只能在驚懼中避免這早來的結局。


據統計,從1801年到1862年的60年中,黑奴們每天採摘的棉花數量增加了400%,這是武力和精神震懾的結果。



而讓人更加難以接受的是,在這裡,孩子只要會走路了,就將立即變成農場主的新勞力,


這些話都還說不清楚的孩子,拖着比自己身體還長的袋子,頂着烈日在棉花里長時間勞作,



婦女,也因此成了農場主的一項特殊資產,


“每兩年就生一胎的女性奴隸,遠比農場上的男性奴隸更具經濟效益。”



這慘無人道的循環,就一年又一年發生在美國的棉花田裡,靜默而從不停止…


在幾代人如同牛馬的被迫勞動之後,美國終於讓棉花成為了國家出口巨頭,賺足了世界大國的錢。


這部慘絕人寰的歷史,卻真的和黑人手中雪白的棉花來自同一處。



美國主導過這樣的壓迫勞動,對於如今世界上最高產又高質的廣袤棉花田裡發生的故事,彷彿也有了一些靈感…


但他們不知道也可能不想知道的是,


我們新疆現在的棉花田哪裡還需要多少人力,


看看這廣袤的田地,人手摘棉,是要摘到幾十年的節奏??



現代技術它不香嗎?


只需要有一位開車師傅引導棉花採摘機,棉花農田瞬間就能從棉花朵朵回歸“初始狀態”,



這整齊廣袤的農田在這些宛如軍隊的摘棉機的經過後分分鐘就更加極度令人舒適了,



棉農們也早就看穿這人力資本和機器成本的天上地下了,


“人工成本是2.5元/公斤,機器下來才0.4元/公斤!”



你說正常人選啥?


過去我們常常有來自外地各省的季節工“老鄉”,光榮搭載“棉花專列”前來新疆幫忙摘棉花,實現短時間大量增收,哪一個不是把這當作香餑餑,



現在棉花田機械化操作代替了這波盛況,新疆的棉花產業每年節節攀升,在世界佔據越來越重要的領先地位。


這些品牌卻來一句“你們強迫勞動”想要毀我們新疆棉聲譽,污衊我們的成就,



到底是誰強迫勞動更專業,又是誰在不遺餘力用技術實現農業豐收、人民生活提升,



這其中的答案並作不了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