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在梅蘭芳誕辰100周年之際上演話劇《梅蘭芳》的時候,誰也沒想到這部戲會演30年。”昨天,主演白永成、編劇龔孝雄等,對於下個月又要在前灘31文化中心復演話劇《梅蘭芳》既感覺歲月如梭又感覺不可思議。白永成說:“我在舞台上演梅蘭芳,30年,感覺是半輩子。”
話劇《梅蘭芳》在1994年上演時,是由當時的上戲戲文系主任丁羅男、吳小均編劇,導演系主任蘇樂慈導演。劇情主要聚焦在梅蘭芳“蓄鬚明志”的階段。當時,梅蘭芳的兒子梅紹武先生,把劇組召喚到北京,就是要看看誰扮演梅蘭芳。白永成因為自小學戲,又有上戲表演系的話劇表演功底,成為梅蘭芳的扮演者。梅紹武見到他之後,就直接選定了他。
據丁羅男教授透露,當時他正在研究梅蘭芳,撰寫且刊發這個劇本。當時梅蘭芳相關題材的文藝作品——無論是影視劇還是舞台劇幾乎都沒有。白永成看到了這部發表的劇本後就主動邀約,一起合作。於是,1994年12月10日起在天蟾逸夫舞台首演了話劇《梅蘭芳》,連演16場,場場爆滿。蔡金萍、周小倩等上海著名戲劇人都上了台。
2006年至2016年期間,該劇“擴容”。吳思遠擔任了總導演,梅葆玖先生出任藝術總監,總編劇則為龔孝雄。王珮瑜、史依弘等還加入了京劇指導的團隊,也為如今2023年至2024年的版本,奠定了基礎。2008年12月12日,該劇又在美琪大戲院亮相,首輪演出9場。龔孝雄表示,這是一部有着濃郁京劇味道的話劇。話劇中有大量戲中戲是京劇,以及表現戲班的情境,劇中人的一些台詞也是戲詞,甚至以京劇念白的方式形成話劇對白。
梅葆玖先生當年曾表示:“話劇藝術也許是表現家父一生坎坷風雨和藝術成就的最佳方式。因為話劇有諸多舞台手段可以使用,既可以‘戲中戲’展示京劇美,也可以升華劇情和人物情感……”文藝評論家毛時安還認為:“在中華文化走向振興之際,梅蘭芳已經成為一個民族文化的符號,成為人們說不盡的話題。”龔孝雄的手法,是以梅蘭芳身邊人的視角來塑造梅蘭芳,因而就有了孟小冬、福芝芳、齊如山、吳桂秋(梅蘭芳師兄)等人物,呈現出夫妻情、師徒情、兄弟情、愛國情等,充分而全方位地體現了梅蘭芳先生的傳奇人生和偉大藝術成就。
去年7月29日、30日,該劇在香港星光戲院大劇場上演的第三版,基本還是延續了第二版的內容與形式,只是融入了上海、北京、香港等地的優秀演員,充實了演員班底。除了白永成,劉兵、李晶等也加入。梅蘭芳在香港之際,始終有個願望,希望能登上香港舞台,但是終究沒有實現。因而白永成在香港登台時也百感交集。這次下個月亮相上海,也讓他感受到歷史的“重疊”,當年梅蘭芳赴美演出屬於“自籌資金”;眼下,白永成則依賴他在影視劇上的收入支持他重返舞台演話劇:“就這一部話劇,我演了三十年……” (新民晚報記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