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娛樂頭條 3506℃
娛樂圈又多了一位“嘴藝人”?
前段時間,改編自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的電視劇《金庸武俠世界》一開播,就給飾演黃蓉的演員包上恩帶來了不少熱度。
很多網友肯定包上恩的顏值,也有不少人熱議她“歪嘴演戲”的方式,“邪氣大美女黃蓉被演成歪嘴小可愛”“嘴巴有點讓人齣戲”等。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電視劇《金庸武俠世界》
而對演員“靠嘴演戲”的吐槽也不是近來才有,前幾年《延禧攻略》播出時,吳謹言就靠着“說話像吃麵條”出圈了一把。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電視劇《延禧攻略》
所以,演員們的“靠嘴演戲”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表演技巧?
有些嘴巴,為啥愛搶戲
不少演員的嘴巴貢獻了“搶戲名場面”,其方式可以說是“小動作加戲、大動作搶戲、沒戲硬找戲、演技不夠亂演戲”。
先看“小動作加戲”,“抿嘴派”、“歪嘴派”佔有一席之地。
《慶余年2》剛開播時,言冰雲就靠着“說一句話,抿一下嘴”出圈。《哈爾濱一九四四》的導演張黎在接受《人物》訪談時也提到,楊冪過去說台詞時不愛張嘴,說一句台詞就閉嘴。在前幾年《斛珠夫人》劇中也確實能看見楊冪飾演的方海氏習慣性閉嘴的動作。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電視劇《慶余年》第二季
從微動作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嘴唇緊抿通常是自我抑制、不自信、內心慌亂緊張的表現。不論是言冰雲還是方海氏,都不需要用頻繁抿嘴來刻畫人物形象,也即頻繁抿嘴脫離了劇情設定。觀眾們被迫關注到頻頻加戲的嘴巴,自然也會吐槽“抿嘴是用來演繹台詞里的逗號嗎”、“怎麼還給嘴巴凹造型”。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電視劇《斛珠夫人》
“歪嘴派”也是類似問題。就像靠土味短劇出圈的“歪嘴龍王”管雲鵬,出演《夢華錄》時改掉了歪嘴的演戲方式,還被網友調侃“沒歪嘴一時認不出來”。而土味短劇中歪嘴的邪魅一笑能讓觀眾感到幽默,電視劇里如果沒用好邪魅一笑,觀眾只能說“大可不必”。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嗶哩嗶哩@管雲鵬、微博@電視劇夢華錄、電視劇《泡沫之夏》
除了小動作,誇張突兀的大動作也能搶戲。
一種是雖然五官都在動,但嘴巴憑本事搶戲,就如電視劇《長月燼明》中男女主的吐血場面。雖然導演組用特寫鏡頭放大人物情緒的想法無可厚非,但劇組和演員又未充分考慮觀眾觀感,往往是上個鏡頭還在凄美對視,下個鏡頭一換就“咆哮式吐血”,最終給觀眾呈現出“你一口我一口,比誰嘴大誰吐血多”的場景。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電視劇《長月燼明》
另一種則是,除了嘴在動,其他五官一動不動。除了開篇提及的《延禧攻略》中“吃麵條”的吳謹言,《金庸武俠世界》中的包上恩也有類似問題,都是下半張臉風風火火,上半張臉巋然不動。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電視劇《金庸武俠世界》
這種“大動作搶戲”當然不是個別演員專屬,張頌文在綜藝節目《演技派》中點評王鶴潤時,也提到王鶴潤“嘴型變化與台詞過於同步”,也即台詞表達用力過度,嘴型變化幅度大到影響觀感。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綜藝節目《演技派》
當然,除了“小動作加戲、大動作搶戲”,由於演員嘴部牙齒、嘴型等原因,也可能使得嘴巴“沒戲硬找戲”。
先看牙齒搶戲。在綜藝節目《無限超越班2》中,爾冬陞就多次指出徐若晗演戲時“用嘴演戲很多”、“愛露大板牙”。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綜藝《無限超越班2》
齣戲的牙也不只在綜藝里。對在年代劇《人生之路》中飾演農村女孩的李沁,觀眾並非吐槽“大白牙不能出現在年代劇”,而是吐槽李沁灰撲撲的氣色卻搭上了“整齊潔白到像烤瓷牙”的大白牙,整體顯得不和諧。《世界微塵里》的吳宣儀也靠一口牙出圈,儘管有為劇情需要而“醜化”牙齒,但不少觀眾確實被牙齒“勸退”,直呼“看完劇只記得一口牙”。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微博@人生之路、電視劇《世界微塵里》
此外,不少演員的嘴型也或多或少發揮着搶戲的作用。比如,《墨雨雲間》中沈玉容的嘴被網友調侃像type-c口,《如懿傳》中如懿頻繁且嬌俏的“嘟嘟嘴”被部分網友認為齣戲。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電視劇《墨雨雲間》《如懿傳》
話又說回來,儘管有前述的各種“嘴部搶戲”理由,但更多情況下就是演員無法協調五官,“嘴巴搶戲”不過是其中一環。正如綜藝《演員請就位2》中爾冬陞點評陳宥維時所表示,“沒有控制五官,哭戲像嚼口香糖”。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綜藝《演員請就位2》
而電視劇《七月與安生》中的陳都靈、《蝸牛與黃鸝鳥》中的林允也給觀眾貢獻了“五官亂飛”的典型案例。嘗試合理調動五官後的兩人,也分別在《長月燼明》《夢華錄》中靠進步的五官控制挽回口碑。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電視劇《蝸牛與黃鸝鳥》《七月與安生》《夢華錄》《長月燼明》
也就是說,“嘴巴搶戲”被吐槽,主要原因就在於演員“胡亂用嘴輸出”。而根據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大數據與用戶心理研究工作坊”的一項實踐成果,演員的面部情緒表達會影響觀眾對演技的評判。 
換句話說,如果嘴巴搶佔了觀眾注意力,卻沒給觀眾有效表達情緒,當然會讓觀眾得出“缺了點演技”的判斷。
好演員,真得“管住嘴”
對演員來說,“管住嘴”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觀眾進行不同情緒識別時,會側重關注不同面孔區域。
據希伯來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總結,不同的面部表情會誘發不同的注視分布模式。比如,觀察者傾向於在悲傷的面部表情中看眼睛的時間更長,在快樂的面部表情中看嘴的時間更長。 
以《長月燼明》的吐血鏡頭舉例,懟臉拍的特寫畫面,配上演員一言不合就“閉眼、張嘴、咆哮吐血”三重奏。如此悲傷的吐血設定,觀眾本該有機會細品演員用眉眼傳達的複雜情緒,卻被強制轉移注意力到“血盆大口”上。演員眼睛一閉,觀眾看不出什麼細膩情緒;糊滿血的嘴一張,又是“過分”的情緒,綜合作用之下,自然讓觀眾得出“演技一般”的評價。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電視劇《長月燼明》
不過,吐槽“嘴式演技”也並非指“用嘴演戲毫無可取之處”。恰恰相反,由於嘴部對演員傳達情緒的重要性,合適的“嘴式演技”有不可忽視的正面效果。
比如,拉古納大學認知心理學系研究團隊的研究表明,相比於真不高興,真笑和假笑時,嘴部都能被更快、更多地注意到,無論是快樂的眼睛還是不快樂的眼睛。研究團隊總結為微笑的嘴巴有突出性和判斷性,人們初始的注意定向容易被這種突出性所誘導。 
也就是說,演員的嘴巴在特定情況下更容易受關注,再通過與其他五官的協調配合下,也就能演繹出更複雜的情緒。
以電影《少林足球》舉例,吳孟達的經典苦笑鏡頭,就是由帶着笑意的嘴巴與悲傷的眼睛所組合而成,皺紋、眉眼、嘴巴等面部組成要件,協同讓觀眾感受到人物內心的苦楚與無奈。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電影《少林足球》
當然,人類在面部表情識別方面也存在文化差異。相對於眉眼來說,“嘴式演技”在我國可能天然就不太佔據優勢。
據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原院長、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彭凱平的總結,中國人可能更習慣以“眉目傳情”的方式進行情緒表達和傳遞,也即不太關注別人的嘴,而更多關注別人的眼睛。 
來自格拉斯哥大學與蒙特利爾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也能證明這一差異性。研究團隊讓13個西方人與13個東亞人觀看帶有高興、悲傷、驚訝、恐懼、厭惡、憤怒以及中性等不同表情的面部圖片,之後記錄了受試者眼球運動的軌跡。結果發現,東方人對眼睛更為關注,在嘴巴上的注視焦點(紅色)要明顯弱於西方人。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參考資料[7]
因此,在不少演員們演技的“高光時刻”里,確實能看到“眉眼傳情”的作用。比如近來因演技而被吐槽的白鹿,早期在《周生如故》中飾演漼時宜時,儘管全程沒一句台詞,但也憑藉靈動的眉眼讓觀眾體會到人物此刻的哀傷。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電視劇《周生如故》
不過,“眉目傳情”起作用不代表只用“眉目傳情”。研究團隊的研究也指出,可能由於東方人更關注眼睛的緣故,相對於西方人,東方人較難區分“厭惡和憤怒”、“恐懼和驚訝”等情緒。因為這些表情在眼睛上的差異沒那麼大,在嘴角上的區別卻比較明顯。
而“瞪眼式演技”即為“眉目傳情”的失敗案例,比如楊穎在電視劇《孤芳不自賞》中就貢獻了多場“瞪眼”鏡頭,下圖更是讓觀眾一時不知道是被綁架還是在逃命。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電視劇《孤芳不自賞》
總而言之,對演員們來說,銀幕會不斷放大其面部細節。不管是“嘴式演技”還是“眉目傳情”,演員們最終要做的是將二者結合,合理調動五官,才能經受得住大銀幕的考驗。就如張曼玉在《甜蜜蜜》中的長鏡頭哭戲,以看似笑場作開頭,以含淚的雙眼收尾,40多秒的長鏡頭都沒讓觀眾齣戲。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電影《甜蜜蜜》
而只靠嘴的“嘴式演技”和只靠眼的“眉眼傳情”,演員演了怕被罵,觀眾看多了也挺“害怕”的。
現在是流行“靠嘴演戲”嗎? - 陸劇吧
圖源:電視劇《天盛長歌》
參考資料:
[1]人物.楊冪 她的選擇
[2]傳播心理研究.“演技派”和“顏值派”有差嗎?我們用數據分析了演員的情緒表達,結果……
[3]yitzhak, n., pertzov, y., guy, n., & aviezer, h. (2022). many ways to see your feelings: successful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occurs with diverse patterns of fixation distributions. emotion (washington, d.c.), 22(5), 844–860.
[4]馬庄實驗室. [眼動文章] 真笑or假笑,怎麼區分?看嘴or看眼?
[5]calvo, m. g., gutiérrez-garcía, a., avero, p., & lundqvist, d. (2013). attentional mechanisms in judging genuine and fake smiles: eye-movement patterns. emotion (washington, d.c.), 13(4), 792–802. 
[6]彭凱平.中國人真的愛眉目傳情嗎?——到底該用:) 和^.^中哪個表情符號來表示快樂?
[7]jack, r.e., blais, c., scheepers, c., schyns, p.g., & caldara, r. (2009). cultural confusions show that facial expressions are not universal. current biology, 19, 1543-1548.

作者:大餅子
編輯:陳燕妮
值班編輯:敏敏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