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從寶安機場起飛的飛機正掠過深中通道。 通訊員供圖
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車。通車首秀,數據耀眼,截至7月1日15時,深中通道通車24小時車流量達到12.5萬輛次,展示了其作為交通大動脈的吸引力和活力,有網友評價,“好像一半廣東人都來了。”而距離深中通道10公里外的寶安區鳳凰山簕杜鵑谷公園的鳳鳴亭,成為了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獨特視角。
在開通當日的清晨,南都記者登上鳳鳴亭,當時鳳凰山上飄着細雨,數十名遊客從風雨中跋涉而來,他們此行目的就是捕捉“長橋躍海、隧道穿洋、船舶游弋、飛機掠空”的同框畫面。
7年守候 他見證深中通道從藍圖變實景
老羅是簕杜鵑谷公園的一名保安,他負責的區域是離鳳鳴亭最近的一條通道。他說經常有不少遊客前來問路,大部分都是想去鳳鳴亭了解深中通道建設進度的,用年輕人的話那裡就是“最佳機位”。
深中通道這條穿雲破海的巨龍,在老羅的眼中,如同他的孩子一般“看着長大的”。七年前他登上“鳳鳴亭”時,深中通道的建設還只是一紙藍圖。那時,他的視線被寶安機場起起落落的飛機和廣深沿江高速的車來車往所牽引。在深中通道開通當天,深圳人迎來了另一個好消息:廣深沿江高速二期與深中通道同步通車!這一歷史性的連通,突破了沿江高速與深圳機場長久以來的“壁壘”,沿江高速與深中通道、深圳機場得以無縫對接,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與機場間的距離,被壓縮至十多分鐘。
南都記者梳理髮現,廣深沿江高速二期工程構成了一個複雜而精細的布局,其核心包括深中通道深圳側接線與國際會展中心互通立交兩大板塊,兩者交織如雙螺旋般緊密相連。5.7公里長的深圳側接線,採用雙向八車道設計,車輛可達到每小時100公里的行駛速度,從黃鶴收費站直抵深中通道東人工島。通車後,為往返深圳市中心與深圳機場、深中通道、廣深高速、機荷高速提供更多的出行方案,極大縮短了前往中山、珠海等地的距離,強化深圳東西向高速路網的主幹結構,運力輻射珠江兩岸。
七年時光,深中通道也從最初的構想變成了如今的實景圖。過去這些年,這條連接保安亭和鳳鳴亭的蜿蜒石台階被老羅走了幾千次。一得空,他就在鳳鳴亭里遠眺深中通道的最新進展:橋墩林立、鋼箱梁吊裝、沉管隧道沉放……每一幕的躍進無不激起他心中的漣漪。
拓展客源 “深中通道+深圳機場”雙強聯合
“最近來亭子里的人越來越多了,”老羅透露,遊客們絡繹不絕,鳳鳴亭成了觀景台,而他也成了觀景“嚮導”。在和老羅聊天的過程中,一群裝備着“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陸續抵達。正當他們架設相機、調整焦距,準備“各顯神通”時,一片厚重的烏雲悄然逼近山頂,並迅速化作傾盆大雨。亭內避雨空間略顯局促,記者不由得為他們的攝影設備擔憂,卻見這群攝影愛好者不為所動,眼神鎖定海面,生怕閉一下眼就會錯過拍攝的最佳時機。
6月30日上午10點半,伴隨着一陣風吹過,雲層迅速散開,陽光灑在深中大橋與西人工島上,大家不約而同地歡呼起來,快門聲此起彼伏。老羅坦言,“真的挺感動的,我們國家建設出了這麼偉大的工程,從今天起大灣區將因為這條通道而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來自中山的譚先生是其中歡呼聲最大的一個,眼尖的他第一個發現了飛機起飛,隨即激動地扯開嗓門喊:“來了,飛機來了!”大家立刻安靜下來,專註於相機屏幕,準備抓拍掠過深中通道的飛機。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兩架飛機同時闖入鏡頭,他興奮地說,“這不正代表着東西兩岸比翼齊飛嗎?”而在距離譚先生記錄歷史性一刻的幾個小時後,一輛搭載20餘名旅客的巴士,從位於中山市中心城區的深圳機場中山航空港出發,經由深中通道,順利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t3航站樓,標誌着深圳機場中山航空港以及深中機場快線正式投入運營,亦同步見證了深江機場快線的投入使用,兩者皆以深圳機場為戰略支點,輻射粵西。經由深中通道,30分鐘可達南沙、中山,1小時可至珠海、江門、佛山、順德,2小時車程覆蓋陽江、肇慶。
從“拐灣”相見,到“過灣”直達,“深中通道+深圳機場”的雙強cp,不僅方便了珠江口西岸市民的航空出行,更強化了深圳機場作為大灣區核心樞紐的地位,為其在西岸的客源版圖勾勒出更為遼闊的邊界。
觀察
珠江口東西兩岸科創聯動空間廣闊
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珠江口“黃金內灣”a字形交通網絡骨架再添“關鍵一橫”,位於深圳市西北部的光明區與中山等珠江口西岸城市的時空距離進一步拉近。深中通道通車後,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發揮所長、雙向奔赴,通過合作推動協同創新,有着廣闊的發展空間。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光明科學城集中布局24個重大科技創新載體,正致力打造“科研經濟先行地”,在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科創聯動方面將扮演重要角色。
在中山翠亨新區馬鞍島,名為中山生命科學園的產業園區拔地而起,這裡定位為集生物醫藥研發、成果轉化、平台服務、產業孵育為一體的產業綜合平台,將助力翠亨新區打造深中協同的科技創新高地。在光明科學城,布局在光明生命科學園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經投入運營,將為大灣區乃至全國合成生物研究及產業孵化提供有力支撐;落地光明科學城的國家生物製造產業創新中心,將為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產業孵化、人才培育等創造有利條件。
深中通道建成開通後,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進一步聯動,產業是重點,科創是看點。上述提及的生物醫藥產業,便是面向未來的產業合作重點領域之一。
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光明科學城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領域,集中布局24個重大科技創新載體。光明科學城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兼具研究平台與產業平台屬性,建成後既與學術界共享,也對產業界開放。深中通道開通後,來自珠江口西岸城市的相關研究者與科技型企業可以善用光明科學城布局的大科學裝置等創新載體,強化科研合作,加速產業孵化。
光明科學城在體制機制創新上的探索同樣值得關注,尤其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光明科學城憑藉“科研密度”“創新濃度”的優勢,提出打造“科研經濟先行地”,推動科學與產業深度融合,構建“科研—轉化—產業”的全鏈條培育模式,加快催生新質生產力。光明科學城首創的“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為深圳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轉化機制的創新舉措,此前已面向全國推廣。
隨着深中通道的開通,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協同創新、協同發展將進一步強化,光明科學城先行科研經濟的探索,可以為珠江口西岸城市加快提升科創能級、產業能級提供參考借鑒。
采寫:南都記者 潘瑩瑜 王睦廣 實習生 黃佳軒 聶蔚 通訊員 譚錦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