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將至,欣欣向榮

娛樂頭條 9940℃

盛夏將至,欣欣向榮 - 陸劇吧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夏至將至,太陽幾近黃經90度,北半球的各地也即將迎來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

  早在公元前7世紀,古人已經用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夏至節氣,夏至可以被視為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確立的節氣之一。《春秋左傳》提到“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已備故也”之說,強調了夏至在氣候變化上的重要節點意義。

  通過“測量日影”誕生的方式,昭示着夏至與太陽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夏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在廣東的汕頭、從化、封開,廣西的桂平和雲南的墨江等地,甚至會出現“立竿無影”的奇景。而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過了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自然便是“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了。

  隨着太陽的運轉,夏至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生長迅速的農作物對降水有着更高的需求,因此民間多有“夏至雨點值千金”的說法。而又如民諺“夏雨隔田坎”,夏至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又令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充沛的降水為此時的農作物創造出一個水熱同季的有利環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夏至節氣,萬物生髮,此時北方地區廣袤田野上的夏玉米發育出強勁的青苗,在夏雨的潤澤下寸寸拔節,而江南的早稻與貴州等地的高粱已然抽穗吐絲,新疆的棉花也不甘示弱地結出花蕾,各地農作物都在夏至時節展現出勃勃生機。

  關於夏至的農忙景象,有農諺總結道:“到了夏至節,鋤頭不能歇。”間苗、定苗、補苗便成了此時亟須進行的農事活動。在農作物旺盛生長的同時,田間地頭的雜草、蛇蟲、病菌也與夏季高溫潮濕相伴而來。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正如農諺所云:“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

  夏至節氣預示着炎炎盛夏的到來。載於明徐光啟《農政全書》中的上海農諺“夏至有雲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是對夏至後伏熱天氣的生動描摹。每逢夏至,消夏避暑成為人們逃不開的生活意趣。

  夏至是夏九九的起點。明代《五雜俎》中的九九歌中將人們夏至納涼的日常習俗寫的生動十足:“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扇子成為夏至時家家戶戶必備的納涼好物。每逢夏日,人們手執形態繽紛的扇子,將習習涼風送入自己懷中,真可謂:“來風堪避暑,靜夜致清涼。”

  夏至各地人們在飲食上也頗具特色。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時北方地區的小麥已收穫,吃新麥製成的麵條就具有了嘗新的含義。而在無錫,有着夏至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的習俗,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無論何種習俗,都承載着人們對未來生活的淳樸祈願,也蘊含著夏至景象更新、萬物蓬勃的生機與希望。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