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事件中保持冷頭腦,是追尋真相的應有之義

娛樂頭條 5740℃

熱事件中保持冷頭腦,是追尋真相的應有之義 - 陸劇吧

□張逸凡(山西財經大學)

12月26日下午消息,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自己在閑魚上發現有人號稱售賣捐贈甘肅震區的羽絨服。經了解,相關情況不屬實,系該用戶為售賣自家羽絨服,編造虛假信息蹭熱點。閑魚方面表示,平台已第一時間進行排查,實際情況為該用戶為了蹭熱點引流售賣羽絨服,編造了賑災物資信息,屬於惡意營銷引流行為。平台已第一時間下架商品,並對賬號永久封禁處理。(12月27日 大眾網)

回顧本次事件,事情的真相併不撲朔迷離,難的是個人如何看待互聯網中的“私人”傳播,公眾如何參與討論,媒體應該怎樣正確引導輿論,不陷入狂熱地“聲討”漩渦。

身處“大傳播”環境,私人傳播應“冷靜”。這個事件中,用戶為了達到引流的目的,選擇“甘肅地震”這一熱點事件,並歪曲事實吸引眼球,在援助災區的關鍵時刻,這樣的表述放在互聯網上,極易引起公眾對於慈善機構的信任危機。 置身網絡時代,傳播的“私人性”與“公共性”的邊界逐漸模糊,一些發布在個人社交平台的不當言論,很有可能演變成公共事件。因此即使是個人言論,也要尊重事實,保持客觀,不作歪曲和情緒化的“輸出”。

面對熱點事件,公眾要“冷觀”。在本次輿情中,多數網友因為對災區人民的關切心情,在事情沒有得到證實的時候就在網上盲目站隊,造成大量負面的影響,在當下的關鍵時刻,這給救援帶來了一定的困擾。未經核查的消息在公眾情緒的加持下推動輿情震蕩甚至走向極化,這也反映了公眾媒介素養的缺失。提高對信息的辨別能力是互聯網時代公民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信息成為事實之前要理性觀察,不能讓輿論遏制自我思考的能力。

正確引導輿論,媒體要及時“降溫”。該消息引發關注的第一時間媒體就報道了平台的調查結果,遏制了“次生輿情” 。 在過度追求“短、平、快”的今天,“反轉新聞”“虛假新聞”層出不窮,媒體更應該擔負起“傳播真相,引導輿論”的責任。公眾的討論會因“偏激共振”而走向狂熱,媒體就要用事實為其降溫。在踐行新聞專業主義的同時,確保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提供充足的信息,以免公眾過度解讀和未經核實的信息蔓延。

當事實不再是準繩,當情緒成為表達的主體,輿論場就會變成狂熱的“戰場”,並最終導向偏激。無論是個人還是媒體,在狂熱中保持冷靜,才能離真相更近。只有“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才能“於無處希望中得救”。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