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產年代劇再一次成為備受關注的題材類型。
畢竟劇越來越多,好劇卻越來越少。
每年成堆成堆上映的,幾乎都是一條流水線製作的快餐劇。
像《父母愛情》《山海情》《大江大河》這些能一口氣看下去有口皆碑的大戲,屈指可數。
再加上去年《人世間》大火,8.1分收官。
今年,央一想儘快再現年代劇的輝煌,便迫不及待推出了又一部開年之作。
萬眾期待下,這部劇到底滿足大家的預期了嗎——
《我們的日子》
故事比較接地氣,將視角放在了20世紀80年代初閎光機械廠大院三個家庭中。
因為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友鄰之情,兩代人的情感在這裡交織。
故事開始,平板車、大棉帽子、留聲機。
溢出屏幕的復古年代感的確很容易叫人入戲。
一水兒的知名演員,從配置上來看也完全不輸《人世間》。
然而隨着劇情的發展,《我們的日子》越看越有點崩潰。
比起那些堪稱優秀的年代大劇,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故事情節實在是太過於雞毛蒜皮,一點小事演一整集。
不得不說,國產劇的老毛病又犯了!
這部劇里有三個家庭,其中劉淑霞和王憲平是戲份佔比最多的一對夫妻。
所以他們家的家庭矛盾和糟心事兒也是最多的。
作為退伍軍人的王憲平原本能夠穩穩地拿下科長的位置,卻和另一個家庭的男主角楊大山為了競爭保衛科長一職大打出手。
最終武力比較高強的楊大山反而成功競選上了科長。
沒當上科長也就算了,還正趕上老婆生二胎難產。
可能是為了增加戲劇性,三個家庭同一時間同一間病房集體“生娃”,這個安排簡直不能再刻意了。
她們的想法還出奇地一致,那就是能生幾個就生幾個,一兩個是不可能夠的。
此時已經兒女雙全的劉淑霞,差點因為生二胎難產丟了半條命。
出了產房還滿頭大汗地告訴丈夫,生倆哪夠,咱們說好的要生夠七個。
什麼?七個??都累成這樣了還生七個???
劉淑霞因為生過一胎,滿臉自豪地給另外兩位傳授經驗。
生二胎時,還因為沒生在這兩人前頭,感到難過。
這一部分簡直看得“恐婚恐育”。
“生育”本來不是一個敏感話題,但這部劇里透露出的“催生”味道,着實叫人看着不舒服。
彷彿女人只有生得早生得多才最幸福最驕傲。
這邊王憲平的老婆剛生完,大兒子又發燒進了醫院。
在醫院裡,突然被告知兒子確診沒有睾丸。
咱就是說,兒子都長得這麼大了才查出來身體有缺陷?
按照常理,孩子一降生就會經過仔細檢查,即便醫生沒檢查出來,父母難道沒看出來?行吧,姑且都怪到當時各種落後的條件上吧。
然後“孩子”這一部分,演了整整四集。
非但沒引起任何共情,還將一大波觀眾直接勸退。
畢竟孩子的生理問題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在這裡卻放大處理,讓矛盾激化。
代入感不強,套路化嚴重。
或許是編劇覺得還不夠慘,又讓坐月子的劉淑霞知道了兒子的病情,奶水堵塞,喂不了孩子。
她母親又為了治好外孫的病,把他偷偷帶到大城市看病,卻險些被人販子拐跑。
母女二人又鬧矛盾,母親離家出走。
總之在已經播出的劇情里,負能量要遠遠大於正能量。
這個家庭雞毛蒜皮的各種事讓人越看越糟心,根本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
而另一個家庭的東方玉樹和傅瑩因為正趕上生育政策,導致想要女兒卻要不了。
還有楊大山和妻子方慧,表面上看琴瑟和鳴,但方慧其實心中還忘不掉前男友,就連孩子都是前男友的。
在那個年代背景下,如此狗血又漏洞百出的故事情節當真是讓人越看越下頭。
當然,誰家不是一地雞毛。
雖然電視劇中有些矛盾衝突,本質上每個家庭都可能遇到,但終究還是相對套路化,始終聚焦在家庭內部,沒走出去。
不少國產劇因此翻車,《我們的日子》便又是這樣一部典型的將各種狗血劇情堆砌在一起,強行製造矛盾的作品。
年代劇,故事可以平凡,但不要過於平淡。
年代劇的定義是指故事背景復古,但不是劇集水平倒退。
《我們的日子》看起來倒真像是在拍“我們的日子”,缺乏年代故事的支撐。
沒有任何新意的老一套劇情,平淡的故事加上太多瑣碎的轉折和矛盾點,就感覺是在記流水賬。
時代一直需要年代劇,但說實話,這類題材的戲容易拍得套路,一般也就很難滿足觀眾期待。
年代劇的最高境界,就是照見一個時代的背影,讓觀眾跟着劇中人物的命運同喜共悲。
很多人拿這部劇和《人世間》進行比較,因為大家期待再現一部零差評的好劇。
五十年崢嶸歲月,人間事群像豐滿。
《人世間》就是中國社會50年巨大變遷和百姓生活跌宕起伏的再現。
它深刻展現了人與時代的關係,書寫了大時代背景下平凡人的情感命運。
挖掘了人性的真善美。
而《我們的日子》缺乏深入的主題表達,停留在通過煙火氣和溫暖感浸潤人心的層面。
雖然服化道和置景有了足夠的年代氣息,但其他方面做得都不夠極致,格局沒有打開。
只能說再這麼下去,年代劇的光環,遲早要被嚯嚯完。
平原上的摩西 | 夜梟 |無名
今生也是第一次 | 耀眼的你啊
插播一條重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