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萬安公墓李大釗烈士陵園更新展陳後對外開放

八卦 1217℃

1889年10月29日,樂亭;1907年,天津;1913年,日本東京;1916年,上海;1918年,北京;1924年1月,廣州;1924年6月,莫斯科;1927年4月28日,北京。

從紀念碑到展室,短短二十多米的甬路上,在普通地磚中間均勻地鑲嵌了8塊金底黑字的特殊地磚,通過8個時間和位置信息,高度概括了李大釗的一生。

6月1日,更新展陳後,李大釗烈士陵園重新對外開放

李大釗烈士陵園位於海淀區香山腳下的萬安公墓內,屬於園中園,佔地2200平方米,由中共中央批示修建,落成於1983年10月29日——李大釗誕辰94年紀念日。

香山萬安公墓李大釗烈士陵園更新展陳後對外開放 - 陸劇吧

步入園內,迎面是李大釗烈士漢白玉雕立像,其後是李大釗烈士夫婦墓,墓後是青花崗石紀念碑。碑的正面鑲刻着鄧小平同志書寫的題詞,背面是中共中央撰寫的碑文。

紀念碑後,是三面圍合的古香古色的院子,室內設有“李大釗烈士革命事迹陳列展”。重新布設的展覽以“不朽的功勛——李大釗生平事迹展”為主題,全面展現了李大釗作為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的光輝一生。

展覽分為主展室“不朽的功勛——李大釗生平事迹展”和紀念室“永遠的典範”兩個區域。其中,主展室面積277平方米,展覽內容分三部分“信仰與主義: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使命與擔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革命與奉獻: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紀念室面積68平方米,主要內容是1933年公葬李大釗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李大釗烈士陵園的修建以及黨和國家、社會各界紀念李大釗的活動。

香山萬安公墓李大釗烈士陵園更新展陳後對外開放 - 陸劇吧

展覽以圖片、展品、原文引用、視頻為主要形式,展出了272張圖片、89件(組)展品,還設置了5組多媒體互動展項,2組制景。

步入展廳,迎面是一面頂天立地的手繪浮雕牆,中間是李大釗頭像,背景是河北昌黎五峰山起伏的山巒,兩側選取了5個畫面,高度概括了李大釗人生的重要階段。包括為《新青年》撰稿、發表《庶民的勝利》演講、參與五四運動、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京漢鐵路大罷工等。

此次更新展陳,增加了不少新的展品。如李大釗生前留下的唯一一段視頻、1924年9月在莫斯科國家大劇院演講的視頻,2011年從荷蘭國家檔案館找到的荷蘭記者拍攝的高清版的“李大釗就義前的遺照”,都是首次在李大釗烈士陵園展出。此外,此次重新布展還通過3D打印的方式複製了兩幅李大釗作為主角之一的油畫,一幅是保存於上海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的《西湖會議》,一幅是保存於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的《孫中山與李大釗會晤》。在科技手段應用方面,用冰屏展示了李大釗發表在《新青年》上的《青春》一文的頁面;用電子屏展示了2.6萬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觀眾可以一頁一頁翻閱;用3D照片展示了中共一大會址。展覽還利用各種文獻材料為《獄中自述》專門製作了15分鐘的視頻短片。

展覽的最後展出了一件重要的歷史實物——1933年公葬李大釗時一同埋入墓穴的李大釗墓碑,它是公葬李大釗的歷史見證。墓碑高183厘米、寬46厘米、厚16厘米,碑頭刻有一顆紅五角星,五角星的中央刻有黑色鐮刀鎚頭。碑的正面是“中華革命領袖李大釗同志之墓”幾個紅色大字,背面是紅色碑文,其中寫道:李大釗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最忠實最堅決的信徒,曾於一九二一年發起組織中國共產黨的運動,並且實際領導北方工農勞苦群眾,為他們本身利益和整個階級利益而鬥爭!

小貼士

位置:海淀區香山東萬安里一號,萬安公墓院內。

開放時間:8:00至16:00。

預約方式:諮詢電話:010-62591044;微信公眾號“李大釗烈士陵園”(即將開放)。

交通方式:西郊觀光線、630路公交車設有萬安站。門口有停車場。

注意事項:開展祭掃活動及參觀展覽均須提前預約。每天最大接待量800人,展室內瞬時接待量50人。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於麗爽 閻彤

編輯 王瓊

流程編輯 劉偉利

標籤: 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