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間諜”都是負有濃重神秘色彩的人物,在影視劇《偽裝者》中,“明樓”是一個長相俊秀,舉止儒雅,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迷惑的外表,長期遊走於各地下組織,為地下黨傳遞收集大量的軍事情報。
歷史上確實有這樣的人物存在,並不算影視虛構,但他真實的名字叫袁殊,而且他沒有影視里明樓那般的俊秀外表,相反,他長相憨厚老實,就是這樣的長相讓人難以聯想到,他其實是一度擔任五重身份的特工間諜。
《偽裝者》明樓
跌宕起伏的人生
1911年出生於湖北黃岡的袁殊,本名袁學易,但因身份特殊所以有很多化名,主要用的有:碧泉、袁逍逸、嚴軍光、曾達齋等。袁殊的父親袁曉嵐曾是同盟會的一員,在國民政府駐瀘機關擔任要職,其母親是前清鹽商的女兒,日子本是過得富足又美好。
但事不順遂,在袁曉嵐沒落之後,袁殊只能跟着自己的母親靠着娘家的資助與典當家什相依為命,在這艱苦的日子裡,袁殊看到了之前從未接觸到的世態炎涼,這個社會還有許多貧苦的底層人民在為生存艱苦掙扎着,於是袁殊萌生出想要改變這個不公平的社會現狀的理想抱負。
袁殊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年僅14歲的袁學易心懷一腔熱血,積极參加各種愛國運動,並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袁殊。且不久之後,袁殊以救國為理想,加入了國民黨。
但好景不長,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就貿然發動反革命政變,四處捕殺共產黨人。這讓最初加入國民黨為實報國理想的袁殊,看到蔣介石與革命大相徑庭的行為,讓他對國民黨極度失望,同時由於蔣介石發現袁殊曾與共產黨密切接觸過,於是將其清退出黨。
反革命政變
1929年,袁殊東赴日本留學,主修新聞學。為了能喚醒國內人民的愛國精神,在回國後就擔任了“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常委,創辦雜誌《文藝新聞》,開始踴躍的活躍在中國文藝領域。
正當袁殊大放異彩時,遇到了共產黨的特科負責人潘漢年,在他的介紹下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央特科情報人員,這一年袁殊才20歲。
潘正年(右)
間諜之路
袁殊在其表兄黃埔一期學生賈伯濤的介紹下,成功打入中統內部,成為中統的特工,隨後被安排進入通訊社擔任記者職務,方便探查情報。
有一次袁殊出席南京政府記者招待會,會議期間結交了當時駐滬日本副領事岩井英一,因為自己曾留洋日本,精通日語,而當時俯瞰上海,沒有幾位精通日語的記者。於是岩井英一有意拉攏袁殊,願意每月支付袁殊200元“交際費”,袁殊就這樣成為了一名日方的情報人員。
岩井英一(左)袁殊(右)
而且袁殊每月從日方領到的情報費用都上交給了黨組織,正是這筆不小的費用,為正值財政困難的黨組織援助了一臂之力。
《偽裝者》里的明樓僅僅是三重身份就讓其如履薄冰,然而袁殊最多是背負了五重身份。
年輕的袁殊
在兩年的時間裡,袁殊不斷地將日本人的情報提供給中共與中統,此時的中統領導吳醒亞因為袁殊多次提供準確的情報,對其青眼有加,而此時中共因為袁殊特殊的家庭緣故,讓其產生了不信任,於是在1934年底,袁殊被中共剔除黨員。
1935年由於與自己的聯繫人王子春失聯,於是聯繫人幫他轉送信給中共特工科,此人將信交給特工科負責人蔡叔厚,當時蔡叔厚正轉調如第三共產國際特工組織,於是將信帶到了新的組織,並且給袁殊介紹了新的接頭人,於是袁殊就在誤打誤撞間成為了第三共產國際的特工人員。
身穿白襯衣的袁殊
但這後期的間諜之路走得卻是曲折坎坷,1935年,袁殊因為“怪西人案”被捕入獄,此時的中共身份差點暴露。在面對敵人的審訊時,袁殊只講述了自己“中統”的身份,在礙於袁殊對中統的重要性還有日方也需要利用袁殊達到自己的目的。
於是在多方的“爭取”下,袁殊只被判了兩年,並且提前被釋放。出獄後,軍統交代袁殊與陳立夫見面,而袁殊直奔上海,拒絕與其見面,後來中共也再無一人與其聯絡。
上海淪陷
在上海淪陷後,國民黨迅速撤離。趁着這個時機,組織決定轟炸日本軍隊運至上海的軍火,以阻擋日軍侵襲華夏大地的腳步。而當時負責獲取情報的,就是袁殊。在這一次任務中,袁殊陰差陽錯間救下了青幫頭目曹幼珊一命。
於是在曹幼珊的幫助下,袁殊得以加入青幫。這位袁殊獲取情報創造了有利條件。並且利用自己和青幫的交情,袁殊成功完成了黨組織交給他的任務。
杜月笙(前中)
與此同時,袁殊在中統、日本方面的特殊身份也引起了軍統頭目——戴笠的注意。於是,戴笠主動找到袁殊,希望能夠與他合作。
這讓袁殊非常興奮——他正愁沒有好的借口打入敵人內部,不曾想戴笠親自送上了門。在戴笠的敦促下,袁殊成為軍統上海區國際情報特務。至此,袁殊的五重身份集齊,此時他26歲。
戴笠
在抗日戰爭中,袁殊利用自己在日方的身份,多次向中共提供日方的重要情報,為我國的作戰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並且在太平洋戰爭中,利用岩井英一對其的信任,成功解救進步人士800餘人,其中就有宋慶齡、何香凝、柳亞子等人。
抗日戰爭勝利後,因變賣家產援助中共地下黨才會軍統發現其中共黨員的身份,於是袁殊來到延安,改名為曾達齋。後面調入李克農的情報部隊工作,專供日美情報研究。
袁殊手寫作品
新中國成立後,定居北京,1954年潘漢年來到北京,曾達齋與之會面,期間潘漢年表示自己要出大事了,並且感慨“干我們情報工作的人大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中外同行都一樣。”
1955年,潘漢年以“內奸”身份被捕,而曾達齋也未能免災,無法自證清白的他長達27年的囚禁開始了。在被收押十年後才被定罪,判刑12年,之後又被不斷加刑。
老年袁殊
在他被羈押的日子裡,他的妻子因怕受牽連,於是吞服了大量的安眠藥企圖自殺,後來被搶救回來又離家出走,一直下落不明。
1980年,69歲的曾達齋被釋放,但行動受限,連想去日本或香港安度晚年都被拒絕。
袁殊(右二)
1982年,潘漢年被平反,同年曾達齋也被宣判無罪,表明清白後的曾達齋向組織提出恢復原名“袁殊”,表示用袁殊這個名字沒有什麼可羞恥的。
此時的袁殊愛人、親朋好友都離他而去,1987年,袁殊的精神疾病癒發嚴重,身體也在數十年的牢獄裡被折磨得傷痕纍纍,於同年11月病逝於北京。自此,被譽為“東方左爾格”的中共地下黨員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晚年袁殊(右二)
不被理解的前半生
自古就有為了保家衛國做出犧牲的英雄人物,他們有的戰死沙場,成為烈士;有的為我國的戰役立下汗馬功勞,安享晚年;也有像袁殊一樣的萬千地下工作者,甘心被人唾罵為“漢奸”,不被世人所理解,也還能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為我國的戰鬥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們穿梭在不同的身份中,始終保持的愛國之情。
晚年看書的袁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