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電視劇快訊 1435℃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最近在看《覺醒時代》,追到第十二集。


前面幾集,除了被人物故事以及台詞吸引之外,更多地被美食所吸引。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從陳獨秀在日本撿了個飯盒吃開始,後面每有人物相聚,便來一場人間煙火,什麼荷葉黃牛蹄,銅涮羊肉,肉包子,餃子,臘肉飯等等,這些先驅大咖們不僅要為天下蒼生探尋新出路,還不忘人間煙火,正是熱愛生活的體現,也增加了電視劇的煙火氣,真實感。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隨着劇情漸漸展開,劇中呈現的東西越來越大,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所持理論一一展示。


很喜歡辜鴻銘對中國人的精神的詮釋:


我的辮子是有形的,頂在頭上, 你們的辮子是無形的,藏在心裡。 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割掉了毛髮、穿上了西裝、滿嘴的English,洋人就會高看我們, 恰恰相反,當一個中國人,西化成一個洋人的時候,恰恰會引起他們的蔑視,只有讓他們看到,我們中國人,有着他們與眾不同的文明與精神,他們才會在心裡,對我們有真正的尊重。

辜鴻銘說的是至理名言,引人深思,但是在當時剛被列強瓜分過的中國正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穩定尚不能求,更何談發展,何談獨立精神。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我們中華的精神與文明,要想真立起來,必須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基礎之上,否則,中國文化只能是歷史,只能引起西洋人的好奇,而不會讓他們尊重。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辜鴻銘的演講之所以掌聲雷動,因為他激起了所有聽眾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而真正要想獲得到這種自尊心和自信心,非得有一條新路來拯救當時已經千瘡百孔,潰爛不堪的舊中國才行。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路在哪裡?當下是迷茫的,但也已現出微光。


就在第十一集快結束的時候,裡面有一個的鏡頭,在陳獨秀居住的四合院旁邊的箭桿衚衕,陳獨秀、蔡元培、胡適,正走過一條泥濘路。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乍看到這條路時,我深有感觸,腦海中突然浮現出小時候在農村老家走過的泥濘小路。


下雨之後村裡的泥水路,坑坑窪窪,泥濘不堪,這裡一汪水,那裡一灘泥,踩上去,鞋底鞋幫沾滿污泥,遇到比較粘的泥巴,甚至連拔腳都難。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夏天的時候,小孩子會直接穿了涼鞋踩在泥水上面,心一橫,像穿了雨靴似的,“吧唧”“吧唧”一路疾走,一副愛咋地咋地的樣子。


回家之後到壓水井那裡,抓起舀子,舀幾舀子水,澆到腳上,踢踏踢踏腳也就好了。


其他季節就盼一雙雨靴,但一般農村人家也只有大人有雙雨靴,於是,有時候就穿父母的靴子,拖沓着走,現在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扯遠了,回過神來,繼續看電視。


居然發現就這條泥濘小路的戲份還挺多,遠拍,近拍,路上不僅泥濘,還有積水,陳獨秀、李大釗和蔡元培不得不拿旁邊的磚頭扔到積水裡踩着磚頭走過。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磚頭扔到水裡,濺起的混着黃泥巴的水花,特別有畫面感,突然感覺這泥濘小路就是一種隱喻和象徵吧。


此時的先驅大咖們,不正在泥濘中探尋中國的出路嗎?


那隨磚頭入水濺起的水花,就如同思想的火花一樣,在鏡頭的特寫下,浪漫絢爛,讓人相信這水花也一樣可以燎原。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禁不住網上查了一下資料,這條小路居然還真是導演煞費苦心,精心製造出來的。


為了拍出當時的風貌,並且給鏡像帶來一定的象徵意義,導演想把陳獨秀家門外的這條衚衕,弄成泥濘路。


這條泥濘路用可以載8噸土的車,連續拉了38車,導演張永新還嫌不夠。他說:“20多米的路程,我們全部鋪成了渣土加黃土,最後再放上碎石子,幾層摞在一起。”


工作人員拿着鏟子,將渣土、泥土、石子混合,導演就在旁邊叮囑:“別弄平均了哦,就有高的、有低的,就可以了。”
泥土鋪上去,沒有“泥濘”的味道,於是導演叫人找來了一輛馬車,讓工作人員帶着馬車,在這條路上來來回回,壓了三天,終於造出了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泥濘小路。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看《覺醒時代》的泥濘小路,想起了小時候農村雨後的泥濘小路 - 陸劇吧


只看到這裡,我就迫不及待地先發文一篇,《覺醒時代》是一部匠心獨具的以小見大的精良之作,可圈可點的地方確實很多,每個人都看到了自己喜歡且為之振奮的東西。


其實劇中還有很多這種以小見大的場面,比如那隻螞蟻,那隻青蛙等等。


偶感缺憾的是,人物對白的時候,欠缺一些真實感,口型有些時候對不上,估計有些錄音是後期加的緣故吧,也許因為台詞太過精深,記憶起來有難度吧,畢竟現在的影視劇還是講求效率的。


總之,瑕不掩瑜,我再繼續追。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