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疫苗被暫停,COVID-19遇重大危機,陶醫生怎麼看?

電視劇快訊 1633℃

收錄於話題#COVID疫苗科普#

9月8日,全球COVID-19疫苗研發遭遇第一個重大危機:由於一名志願者接種疫苗後出現不明原因疾病,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公司共同開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被暫停。

牛津疫苗被暫停,COVID-19遇重大危機,陶醫生怎麼看? - 陸劇吧

陶醫生將這例不明原因疾病的線索梳理如下:

最先報導該事件的是美國健康新聞網站STAT網站。該網站9月9日報道稱,阿斯利康CEO在與投資者的私人電話會議上表示:導致疫苗暫停的志願者是一名英國婦女,她的神經系統癥狀與一種罕見而嚴重的脊髓炎,橫貫性脊髓炎一致。志願者的癥狀正在改善,很可能最早在周三出院。確認其接種的是疫苗,不是安慰劑。

紐約時報則爆料稱,志願者出現的疾病就是橫貫性脊髓炎。但是,STAT高級記者Adam Feuerstein在個人推特上援引阿斯利康公司的聲明表示:

1 關於志願者患上橫貫性脊髓炎的說法並不準確,目前尚無最終診斷,還需要進行更多檢測才能做出診斷。檢測結果將提交給一個獨立安全委員會,後者將審查此事並確定最終診斷結果。

2 公司確認,在一名志願者被確認患有未經診斷的多發性硬化症後,已進行過安全審查,試驗曾在7月短暫暫停,獨立安全委員會已得出結論,該病與疫苗無關。

提煉一下不明原因疾病的關鍵詞就是:女性,接種的是疫苗,有神經系統癥狀,癥狀像橫貫性脊髓炎,癥狀改善可以出院;另有一起無關的多發性硬化症。

也就是說,引發這次疫苗試驗暫停的志願者疾病,並未明確診斷,只是癥狀像橫貫性脊髓炎。

關於橫貫性脊髓炎,一般認為是原因不明的感染直接引起或感染誘發所引起的脊髓功能失常,多數在急性感染或疫苗接種後發病。表現為肢體癱瘓,感覺缺失和膀胱、直腸、植物神經功能障礙。使用激素治療方法恰當無併發症者,一般預後較好,大部分可恢復步行。

牛津疫苗被暫停,COVID-19遇重大危機,陶醫生怎麼看? - 陸劇吧

陶醫生想告訴大家,雖然提到了疫苗接種後發生橫貫性脊髓炎,但疫苗實際背黑鍋的可能性很大。該病的根本原因尚不明確,但接種疫苗是顯見的,所以往往疫苗就成了嫌疑犯。

那麼,怎樣的證據才能坐實橫貫性脊髓炎是疫苗引起的呢?應該比較接種疫苗者和未種疫苗者的發病率。

各位必須明白一點:橫貫性脊髓炎這個診斷並不是從人類接種疫苗開始才有的,即便不接種疫苗,各種疾病在人群中會有一個自然發病的背景發病率。

如果接種疫苗後的發病率,與背景發病率無實質性差異,那麼就不能認為疫苗導致了橫貫性脊髓炎。不比較背景發病率,僅憑接種疫苗後發生橫貫性脊髓炎的事實就認為是疫苗引起的,這在科學上站不住腳。

如果接種疫苗者的橫貫性脊髓炎發病率實質性高於背景發病率,那麼可以認為一部分橫貫性脊髓炎是疫苗引起的,但不是所有。

比如接種疫苗者的橫貫性脊髓炎發病率是5/10萬,背景發病率是3/10萬,那麼可以這樣認為:接種疫苗後發生的橫貫性脊髓炎,只有2/5(40%)是疫苗引起的,其餘只是巧合自然發病而已。如果認定每一起接種疫苗後的橫貫性脊髓炎都是疫苗引起的,那麼疫苗被冤枉的概率高達60%,這就大大高估了疫苗的風險。如果因為這種高估而導致疫苗停用或撤市,那損失就太大了。

仍以上面數據假設為例,有一點非常關鍵:對於單個疫苗接種者來說,其身上發生的橫貫性脊髓炎只有40%的可能性是疫苗所致。把結論簡單粗暴地劃分為是或否,這不科學;如果告訴患者你的病40%可能是疫苗所致,科學是科學了,但後續該如何處置和補償呢?疫苗致橫貫性脊髓炎的發生率該如何計算呢?這也都是難題。

陶醫生曾經從事疫苗安全性監測多年,對於疫苗有深刻理解。橫貫性脊髓炎發病率低於1/10萬,難得遇到,疫苗被冤枉也就冤枉了。還有一類疾病叫紫癜,分為過敏性和血小板減少性,也是原因不明,但兒童多發,發病率達到1/萬,是橫貫性脊髓炎的10倍以上。兒童接種疫苗後出現紫癜,也是找不到其他明顯的原因,這樣就無法排除疫苗,這個鍋很難不扣在疫苗頭上。

牛津疫苗被暫停,COVID-19遇重大危機,陶醫生怎麼看? - 陸劇吧

現在,網上有很多所謂疫苗不良反應報導,很多其實都沒有經過專家診斷,最終排除的很多。小部分雖然經專家診斷為疫苗不良反應,但同情弱者,讓政府或疫苗廠家掏錢補償患者是主流指導思想,所以疫苗背黑鍋的可能性很大。隨着這種疫苗背黑鍋案例的增加,後續的疫苗不良事件處理時參考前者,導致疫苗的黑鍋越背越大,最終擊穿公眾對疫苗安全性的信心,這種令人扼腕的結局在歷史上早就發生過了(英國、日本的拒種白百破疫苗事件)。

關於這次牛津疫苗臨床試驗被暫停一事,我建議大家參考一下宮頸癌疫苗的遭遇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態度。

宮頸癌疫苗上市後,年輕女性是接種的主力軍。然而,一些國家報告接種後出現貝爾麻痹、格林巴利綜合征(GBS)、複雜性局部疼痛綜合征(CRPS)和體位性快速性心動過速綜合征(POTS)。因為一時難以排除疫苗原因,導致宮頸癌疫苗在某些國家(特別是日本)被消極對待。

牛津疫苗被暫停,COVID-19遇重大危機,陶醫生怎麼看? - 陸劇吧

但是,世界衛生組織綜合分析了各方面的數據,在宮頸癌疫苗立場文件(2017版)中很有信心地指出:

2016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疫苗安全諮詢委員會得出結論:現有證據並未表明,宮頸癌疫苗存在任何安全問題。

儘管已經確認接種疫苗後有一些新的、慢性健康問題的個案報告,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一項基於人群的、完善的上市後安全性監測表明,宮頸癌疫苗與此類疾病之間沒有關聯。

數據再次顯示,宮頸癌疫苗不會增加格林巴利綜合征(GBS)的風險。在常規使用二價疫苗超過4年的過程中進行的對上市後安全性監測的回顧發現,接種疫苗後沒有潛在免疫介導疾病的模式或趨勢,貝爾麻痹和確診GBS的發生率,處於正常人群的預期水平。

人們擔心疫苗接種導致複雜局部疼痛綜合征(CRPS)和體位性快速性心動過速綜合征(POTS)。儘管這兩種疾病在診斷方面存在困難,但對上市前和上市後的數據審查,並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綜合征是宮頸癌疫苗直接引起的。

同時,中國從2017年底開始使用宮頸癌疫苗,截止今年8月底累計上市2648萬劑,實際接種估計超過1500萬劑。

牛津疫苗被暫停,COVID-19遇重大危機,陶醫生怎麼看? - 陸劇吧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最新的2018年疫苗安全性監測報告,宮頸癌疫苗的安全性數據如下:

2價疫苗報告接種65萬劑,嚴重不良事件3起,其中1起為GBS

4價疫苗報告接種277萬劑,嚴重不良事件11起,其中2起為GBS

9價疫苗報告嚴重不良事件5起,無GBS

GBS的背景發病率為0.81~1.89/10萬人/年(http://t.cn/A6495cZm),目測中國2018年宮頸癌疫苗的GBS報告率大大低於其背景發病率,所以中國疾控中心未對這些GBS事件進行討論,也沒有提及有CRPS和POTS報告。可見,宮頸癌疫苗的安全性,確實如世界衛生組織堅持的那樣可靠。

回過頭來再看牛津疫苗暫停事件,陶醫生覺得和宮頸癌疫苗的遭遇實質上是一回事。以陶醫生多年從事疫苗安全性監測的經驗,我有99%的把握說:沒有證據表明這種“不明原因疾病”與COVID-19疫苗存在因果關係。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