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AI換臉,為何只罵成龍不罵湯姆·漢克斯?

娛樂頭條 3502℃

作者|james

跌宕起伏的美國大選已經落下帷幕。同時有一些人受不了情緒大起大落,決定暫時進入影院屏蔽一些信息。在最近的北美票房中,《阿甘正傳》的原班人馬打造,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此心安處》(here)於11月1日首映,首周末票房約為500萬美元,排名第5位。表現雖然不算突出,但也有一些值得一提的亮點。

同樣是AI換臉,為何只罵成龍不罵湯姆·漢克斯? - 陸劇吧

首先,該電影講的是在新澤西州的一個客廳發生的一個阿甘般的傳統白男一生的故事,觀眾比藍營評論家更喜歡這部電影。

其次,這部電影是一部重度使用了ai換臉技術的影片。但在美國市場,不管是專業評論員,還是普通觀眾,似乎沒人把ai這一點太當回事。

要知道,《異人之下》和《傳說》裡面都對我們的大腕名角做了ai換臉或ai重繪,但在中國市場里,光是用了ai這一點,就已經足以招致不少觀眾的口誅筆伐了。

許多觀眾認為,《傳說》ai換臉後的成龍面部表情僵硬,效果讓人齣戲,甚至在煽情場景中引發笑場。部分觀眾還認為,只要用了ai,別說效果好不好,都是一種情懷消費,缺乏誠意。

第三,漢克斯甚至願意自己死後ai公司繼續使用他的面部形象,以便其形象能夠在未來的電影中「永生」。這個行為甚至引發了演員們的抗議,抗議他影響了年輕演員的演戲空間。

在剛剛經歷過一場史無前例的好萊塢大罷工後的美國,影視從業者和消費者對ai的態度是怎樣的?或許這裡面會有利益的重新分配,會有看得見的不滿和抵制,但更多時候,ai進軍影視工業的腳步,是「潤物細無聲」的,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遍地都是。

同樣是AI換臉,為何只罵成龍不罵湯姆·漢克斯? - 陸劇吧

實時換臉,給演員打造「逆齡魔鏡」

《此心安處》是好萊塢首批圍繞ai視覺特效打造的長篇電影之一。該片利用了視覺特效公司metaphysic開發的實時 ai 面部變換技術,讓湯姆・漢克斯和羅賓・懷特兩位演員跨越了 60 年的年齡跨度。

在拍攝過程中,劇組人員同時觀看兩台顯示器,一台顯示演員的真實面貌,另一台則顯示處理過後的「逆齡」樣子。

metaphysic 通過對漢克斯和賴特以前電影的畫面,訓練定製的機器學習模型,向其喂入了大量的面部運動、皮膚紋理,和不同光照條件和相機角度下的外觀數據。

因此,這種模型生成的任何面部變換都是即時的,而無需傳統長達數月的人工後期製作工序。《此心安處》的製作視覺效果總監 kevin baillie 說:

「看到 metaphysic 的 ai 生成內容完美地集成到現場直播的鏡頭中,真是令人難以置信!演員們甚至可以將這項技術用作『青春鏡子』——實時測試年輕時的自我的表演選擇。這種反饋循環和年輕的表現對於實現真實、令人愉悅的結果絕對是必不可少的。」

metaphysic甚至用同樣的技術,主導了一場全程用換臉模型對外展示的音樂會場景。在2022年《美國達人秀》(agt)上,metaphysic展示了 ai 生成的搖滾巨星貓王,整個過程由動捕演員的表演和訓練的貓王模型實時直出,直接打在了電視屏幕上。

同樣是AI換臉,為何只罵成龍不罵湯姆·漢克斯? - 陸劇吧

回想2023年春天,當娛樂資本論拜訪天工異彩等業內視效巨頭時,普遍採用的換臉技術都是需要大量的重人力投入,以免中間「穿幫」。當時,他們的工作人員引用的案例集中在其效果的完美,和無縫嵌入生產線的能力上。所有換臉效果都可以在原本的管線中一鍵啟用和禁用,為後期製作提供了很大方便。

然而,恐怕再方便的後期製作,也不如直接就從拍攝片場出成品更簡單。

metaphysic表示,以高達每秒 30 幀的速度流式傳輸 ai 生成的逼真內容,並將其映射到現實世界的場景中,這是面部替換技術的巨大進步,對於在不久的將來創建沉浸式 ar/vr、遊戲和娛樂體驗至關重要。

其實,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用的技術並不是「新」技術,甚至準確講,跟chatgpt、midjourney等代表的「aigc」也不是同一波。它在原理上更接近早年deepfake(深度偽造)使用的演算法,也就是生成對抗網路(gan)。這意味著該技術和國內已經在《流浪地球2》《傳說》等地用過的「ai換臉」技術是同源的,只是經過了metaphysic公司的二次開發和優化。

自2014年以來,gan在圖像生成、風格遷移等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成為deepfake技術的核心演算法之一。2015年提出的擴散模型概念,在2020年後迅速發展,應用於高質量的「文生圖」場景。而2017年提出的transformer則成為大語言模型(如gpt系列)的基礎架構。

gan相當於讓兩個ai分別作為「畫家」和「鑒別者」,一個畫,一個分辨好壞,直到「鑒別者」再也分不清哪些是人類作品為止,「畫家」就畫出了符合要求的圖像。因此,這個技術在「圖片無損放大」、「去水印」以及換臉等方面會非常有效。

同樣是AI換臉,為何只罵成龍不罵湯姆·漢克斯? - 陸劇吧

《流浪地球 2》視效總監徐建曾在知乎分享其技術路線選型過程。他指出,當時全世界主流的逆齡換臉方法共分為三類。

wētā fx為代表的完全電腦生成路線,要演員佩戴動捕設備製作數字人,然後對數字人換臉。工業光魔為代表的路線需要環繞攝像機,通過拍攝紅外鏡頭收集必要數據,然後僅用電腦生成臉部。這些方法預算高、國內相關人才不足,且當時的採集設備太重,戴著不方便。

在《美國隊長 3:內戰》中,視效團隊利用小羅伯特·唐尼早期的影視作品、視覺素材,訓練基於 deepfake 演算法的 ai 模型並完成換臉。deepfake歷史悠久,而且最早引起反響的作品是網友用家用電腦自行訓練而成,已經證明了它容易上手。

據徐建介紹,早在《流浪地球 2》開拍一年半之前,視效團隊就開始了技術實驗,測試了 5、6 種換臉方法後,視效團隊最終決定採用 deepfake,最終迭代 500 多萬次後,替換實拍素材。

與以往依賴逐幀操作的deepfake不同,metaphysic 的方法通過分析面部特徵點,並將其映射到訓練過的年齡段上,從而實時生成變臉效果。

這很大程度上同時得益於該公司在工程能力上的進步,以及晶元運算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在deepfake技術初期的2017年,製作一段幾分鐘的deepfake視頻可能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的時間,具體取決於視頻的長度和所用硬體的性能。

隨著硬體和演算法的進步,deepfake生成的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現代 gpu 和 tpu 等專用硬體顯著加快了計算過程。在演算法方面,stylegan等改進的架構將生成時間縮短到每幀僅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當工程優化不斷進行,硬體不斷堆高以後,基於gan的換臉過渡到實時渲染,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雖說是「直出」,但考慮到大銀幕的質量要求,在後期處理階段,ai生成的面孔效果還會進一步精細化,包括去除小瑕疵、調整面部光影,耳垂、脖子等部位被化妝師稍作「提升」,以確保畫面和真實面部更吻合。

與此同時,《此心安處》通過較少的武戲實現了「揚長避短」,技術上可能穿幫的地方在實際效果中沒有明顯感知。

同樣是AI換臉,為何只罵成龍不罵湯姆·漢克斯? - 陸劇吧

《傳說》同樣採用了後期再deepfake的方法,據導演唐季禮介紹,換臉成龍在電影中的出鏡率超過70%。不過,《傳說》挑戰了動作戲+白天光源+長時間換臉這一最困難的任務,而從成品效果來看,與國外的換臉效果還是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可以說勇氣可嘉。

metaphysic的技術不僅效果出色,而且顯著降低了成本。《紐約時報》的報道提醒,要讓觀眾相信他們看到的是20多歲的漢克斯和賴特,需要數百位vfx藝術家、數千萬美元以及數月的後期製作工作,大型電影公司通常不會為《此心安處》這樣的電影花這麼多錢。

儘管《此心安處》的製作成本約5000萬美元,看起來有點高,但還不到某些漫威電影預算的1/4。

同樣是AI換臉,為何只罵成龍不罵湯姆·漢克斯? - 陸劇吧

由不得你不擁抱,ai已經在路上

《此心安處》導演澤米吉斯提到,他本可以為每個角色選擇多位演員,這是以前拍攝影視劇的常見做法。

同樣是AI換臉,為何只罵成龍不罵湯姆·漢克斯? - 陸劇吧

但這樣做,如果是多人物群像還好說,在一個舞台劇一樣的地方,觀眾會迅速發現人物長得不像的問題。傳統化妝手段可以讓漢克斯顯得年輕十年,但無法讓他年輕50歲。電腦特效的難題則在於時間和金錢。

然而ai軟體改變了成本計算。metaphysic的技術只需點擊幾個鍵,便能生成一個實時數字人,沒有六個月的製作滯後,也不需要巨額資金。

ed ulbrich花了30年時間在傳統視效工業,他的作品包括:《壯志凌云:特立獨行》、《黑豹》、《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自殺小隊》、《本傑明·巴頓奇案》和《泰坦尼克號》。他後來加入metaphysic負責統籌製片和質量控制。「質量、速度和成本」是他決定轉型的關鍵。

「我的職業生涯在我眼前閃過,我可以帶上我以前公司的整支團隊,用金錢能買到的最好的cgi工具來工作,卻無法呈現出我們現在展示的效果。而這隻需毫秒完成。是時候告別cgi了。在現今世界,我怎麼能良心無愧地繼續用馬、車、石頭和棍棒來製作影像呢?」

當然,技術再好,要想投入使用,最根本的也離不開演員本人的支持。

湯姆·漢克斯年逾六旬,但他在電影中需要扮演年輕的自己。他對延長自己的演藝生涯表示過強烈的興趣。

「如果我能扮演比我年輕的人物——我總是會讀到一些我很想演的角色,然後想到,哦,天哪,我都68了,我無法演伊阿古,因為他20多歲。但如果有機會,我會毫不猶豫地去演。」

也許不是巧合,在演藝生涯同樣獲得了巨大成功的成龍,同樣對換臉技術高度認可和支持,這才有了《傳說》裡面的合作。

成龍在發布會上感慨,雖然自己無法真正回到年輕,但通過電影技術實現了這一夢想。他甚至賦詩一首:「青絲白髮一瞬間,年華老去向誰言;春風若有憐花意,可否許我再少年!」

換臉技術不僅幫助年長演員,同時減少了化妝、特效的負擔,極大拓展了演員的戲路,甚至在他們過世後也「持續演出」。

當漢克斯看到實時生成的「魔鏡」效果時,他被徹底征服了,描述它為「跨越時空的觀影體驗」。他甚至願意自己死後ai公司繼續使用他的面部形象,以便其形象能夠在未來的電影中「永生」。

metaphysic表示,它與好萊塢主要人才機構caa合作,幫助明星掌控自己數據集的使用權。不過技術廠家的承諾,也不能不假思索地全部採信。

演員dan dewhirst於2021年與科技公司 synthesia 簽署了一份合同,成為首批將肖像製作成 ai 化身的演員之一。對方提供了一份確認書,規定頭像不能用於非法或令人討厭的目的。

然而,兩年後,他收到了一個指向虛假 cnn 報道的鏈接,該報道顯示他冒充電視新聞主播,傳播委內瑞拉馬杜羅(nicolas maduro)政府推動的假新聞。他的頭像告訴觀眾該國「經濟狀況良好」,還有一系列其他不準確和有爭議的敘述。

同樣是AI換臉,為何只罵成龍不罵湯姆·漢克斯? - 陸劇吧

上個月,dewhirst通過英國演員工會 equity 發表了一份關於他經歷的聲明,以警告其他人不要簽署 ai 頭像合同。

漢克斯說,他其實也產生了一些恐懼心理。

「他們可以在未來122年拍攝以我為主角的電影,如果他們想的話,他們是否應該被法律允許這麼做?那我的遺產怎麼辦?」

但他沒有被嚇倒,相反,他似乎已準備好籤署文件。「來吧,讓我們現在就把協議擬定出來。」

當然,其他人就不一定這麼想了。視智未來提到過,60歲的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在接受《紐約客》採訪時感到恐懼。「他們必須把我放進電腦里,匹配我的眼睛顏色和變化——我不知道。他們只是會通過數字ai偷我的身體,然後隨心所欲地利用它。」

這只是過去一年多來,花樣百出的抗議ai的影視人的其中一例。

在英國,itv在10月初發布了一則招聘啟事,尋找一名「生成式ai創新負責人」,稱ai的目的是提升生產效率,無意替代人類創作者。

對此,英劇《德里女孩》的編劇lisa mcgee和《大男孩》編劇jack rooke等多位編劇都集體抗議。英劇編劇工會也對此表示擔憂,認為應該將資金用於僱傭人類編劇和創意人才,而不是購買ai工具。現在也有不少年輕演員在抗議湯姆·漢克斯的ai化行為,認為這無疑阻礙了年輕演員的演戲機會。

《傳說》在國內宣發期間高調說了ai作為賣點,此事也引發了一些觀眾的逆反心理,觀眾們非常積極地給換臉結果中的「生硬」等問題挑刺。其實在好萊塢,如果公開說自己用了ai技術,也同樣有一定風險觸動到從業者的逆鱗。

就連漢克斯自己也在採訪中承認,如果他可以一直扮演年輕角色,這就會讓20多歲的年輕演員錯失扮演的機會。

好萊塢的歷史可以被描述為一系列技術飛躍的過程,從相機的發明開始,每次新技術的出現都會導致職位的流失和創造,整個行業會重新組織。然而,過去的技術飛躍往往影響範圍較小:家庭視頻改變了電影發行,數字相機改變了電影製作,cgi改變了視覺效果。

「不同的是,這次ai有潛力擾亂我們生產線中的多個環節,感覺像是整個行業的顛覆者。」revelations entertainment的首席執行官、美國製片人協會董事會成員lori mccreary說,她與摩根·弗里曼共同創立了這家製片公司。

ai進化得如此之快,且好萊塢許多人對其了解有限,以至於很難預測它最終在哪些方面最具優勢,又會首先打擊電影製作的哪些環節。美國製片人協會的首席執行官susan sprung表示:

「每個人都感到緊張,但沒有人確切知道該擔心什麼。」

只不過,到目前為止,ai在好萊塢的應用實際比大規模顛覆和失業的噩夢場景,要溫和、漸進得多。被宣傳為行業地震的變化並沒有發生,但改變更像是緩慢滲入土壤當中一樣。

runway的ceo cristóbal valenzuela說,

「今天好萊塢有太多人以為只要輸入『電影』然後按回車鍵,你就能得到一部電影。一旦你開始使用它,你會明白:『哦,實際上它還沒有那麼好用,滿是缺陷,根本不能真正達到我的預期。』」

《紐約時報》發現,儘管電影行業中ai樂觀主義者不在少數,他們往往不願公開表達這種觀點,擔心被認為是在偏袒機器,或顯得鼓勵同行失業。有時,一些熱心的早期使用者安排了採訪,卻在最後一刻因上司的謹慎而取消。

當前影視工業的ai應用,就像《此心安處》中的ai——隱形卻無處不在,充滿整個銀幕。只要你不說,我不提,觀眾也沒感覺到齣戲,那大家還是好朋友。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