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電影,能突破演算法嗎

娛樂頭條 1822℃

【來源:光明網】

■記者 李婷

「不光電影,所有的文藝作品,未必能解決實際問題,但發現問題、有它的表達,是其重要的功能。」影評人汪海林如是說。

日前,《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導演劉泰風、演員宋寧峰、演員孫之鴻以及外賣騎手代表盧靜傑等人來到上海圖書館東館,對話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毛尖等,以「我們這個時代的演算法和活法」為題,探討電影創作,探尋現實生活里的希望。

拍電影,能突破演算法嗎 - 陸劇吧

觀照困境的電影自身也陷入困境

眼下正在放映的《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是劉泰風的長片處女作。電影全片採用16mm膠片拍攝,以一場外賣公司高管與公司旗下騎手之間發生的車禍為切入點,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帶出多項社會議題。這場車禍像是一條紐帶,勾連了幾方生活,而「為什麼會發生車禍」這個問題將影片的主題與各種現實困境聯繫起來。

「我一直很關注社會民生話題。2021年,我看了一篇關於外賣騎手的報道,開始關注新業態從業人員的生存狀態。」劉泰風說,也在那一年的夏天,他開車經過一個十字路口,等了一個長長的紅燈。紅燈變綠燈的那一瞬間,他踩下油門,一個外賣小哥從車頭前飛奔而過,差點撞到了。「那一刻我突然想,假如我真的撞到了他,我們兩人的生活會發生怎樣的改變?」這就是故事靈感的開始。

《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並不僅僅聚焦外賣騎手,而是將視線湊近去看身邊的人,觀照「被困在演算法里卻用力生活的我們」。而這部現實主義的影片從市場表現看,似乎也陷入某種困境,票房和口碑呈現懸殊倒掛——業內人士稱其為一部「不可多得」的現實主義題材新作,而專業網站數據卻顯示上映12天票房總計17.2萬元,排片佔比小於0.1%。

拍電影,能突破演算法嗎 - 陸劇吧

不刻意戲劇化處理的社會學文本

「第六代導演之後,沒有出現具有代性特徵的電影創作群體了。」汪海林說,光看電影本身,很難判斷導演是80後、90後還是70後。而這部《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有了代性敘事,即一個80後導演,他對社會的認知,他的判斷,他的分析,他的表達,這一點很重要。而且,他觀察的角度和立場很特別。電影中的部分情節雖然迴避了正面的戲劇衝突,但是它符合現實邏輯,不給人製造虛假的滿足,這是其最具價值之處。

「我特別鼓勵年輕一代的導演有自己的拍法,而不是被演算法捆綁。」在毛尖看來,《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是一個抵抗演算法的拍法和演法,顯示了一代新電影人的成長。電影沒有討好任何一方,每一方都有責任,每一方都有壓力;電影也沒有同情他們、俯視他們,而是平視的視角。「用演算法的方式來拍的話,電影能拍的點太多了。」毛尖說,但該片在矛盾點沒有做戲劇化處理,沒有設置意外的「獎賞」,而是對生活進行了社會學切片。在導演「清澈」的鏡頭下,演員的表演平實、情緒邏輯準確。「這是一個社會學的文本,可能真的是不討好的。」她說。

二刷《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的人文學者羅萌認為,這部電影釋放的信息太多,因此略顯散亂和碎片化,但優點也很明顯:一方面,它呈現了豐富、準確、自然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細節,各種城市場景都非常耐看。另一方面,影片在表現困境時成熟且誠懇的態度,提供了圍繞當下問題的一些深度思考。「希望通過電影中演繹的一些情節,讓更多人對我們外賣員有更多的包容與理解。」在上海跑了8年外賣的騎手盧靜傑說,外賣員在路上行駛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當你們著急催餐的時候,其實外賣員比你們更著急,因為超時了可能被退單、被扣錢,希望大家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

劉泰風坦言,每個人遇到的困境都不一樣,壓力也不一樣,關鍵看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明天起來,太陽照常從東方升起,一切都不會改變,但是你的心態很重要,你是帶著樂觀的心態去起床,還是帶著一個悲觀的心態去面對整個世界。期望樂觀能夠從電影中滲透出來,給人注入力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將片名定為《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

來源: 文匯報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