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舞台到銀幕:《只此青綠》國慶檔展現中華文化自信 | 電影國慶檔⑤

隨著假期進入後半程,國慶檔影片大致走勢日漸明朗:《志願軍:存亡之戰》遙遙領先其他影片,《749局》《浴火之路》緊隨其後,部分影片如《出入平安》《皮皮魯和魯西西之309暗室》因市場競爭激烈而票房不佳,不得不宣布撤檔。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影片儘管沒有收穫很高的票房,依然堅守國慶檔,為觀眾提供了多樣化的觀影選擇。歌舞歷史片《只此青綠》就是這樣的影片,影片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主題,在豆瓣網以8.0分的分數開分,為今年國慶檔上映的所有影片中最高分,也被業內公認值得更好的票房。

《只此青綠》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影片改編自同名的舞蹈詩劇。據了解,原舞蹈詩劇自2021年首次於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以來,在1000多天里走過70餘座城市,演出超過600場,每場演出都是「一票難求」,2021年、2022年《只此青綠》赴濟南演出時也備受歡迎。該劇不僅榮獲了第十七屆文華大獎,2022年中國版權金獎作品獎,中國演出行業協會2022年度中國演出市場票房榜綜合類第一、舞劇類第一等諸多獎項,其選段登陸2022年央視春晚之後,更是在全國文藝青年圈中引發「青綠潮」。

電影版的《只此青綠》與舞蹈詩劇的精髓一致,由原舞台劇的演員陣容攜手打造,影片講述了一位現代文物研究員(謝素豪 飾)在《千里江山圖》即將展出之際潛心鑽研,跨越九百餘年時空走入北宋少年畫家希孟(張翰 飾)的內心,目睹了希孟嘔心瀝血忘我創作,與無數勞動者攜手,歷盡千辛萬苦創作出傳世畫卷的歷程。

影片圍繞《千里江山圖》展開故事,該畫作是一幅近12米長的宋代青綠山水長卷,目前典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百年僅展出四次的「鎮館之寶」。該影片在大銀幕上展現一件文物從孕育到誕生的全過程,巧妙地將中國傳世名畫的神韻、舞蹈藝術的靈動、戲劇的深邃與電影的光影視聽藝術融於一體,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文化與情感共鳴的盛宴。它不僅能激發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自信與自豪感,更能點燃觀眾心中對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熱愛之情。

不同於舞台劇,只需要把最好看的一個方向、那一面展現給觀眾,在大銀幕上展示一場舞劇,需要進行全方位的調整。據了解,為了能讓觀眾身臨其境地走進《千里江山圖》,影片大量使用主觀視角鏡頭,在寫實和寫意中追求平衡。並選擇去除台詞對白,純用肢體語言傳達意思,搭配文字旁白。

這種拍攝方式與傳統電影有區別,但並不是曲高和寡的「晦澀」的藝術電影。新黃河記者通過查詢《只此青綠》在各大電影平台的評分,發現影片在豆瓣、貓眼、淘票票的評分分別是8.0分、9.5分、9.6分。可以說,這部影片無論是對於比較文藝的影迷群體,還是對於不常進入影院的大眾觀眾來說,都獲得比較一致的高度評價。

電影《只此青綠》無疑通過大銀幕的方式,將這部備受讚譽的舞台劇作品記錄下來,跨越了傳統劇場與現代影院的界限。這不僅讓更廣泛的觀眾得以領略這部深具文化意蘊的傑作,更彰顯了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和深遠影響。

校對:劉恬 記者:邢媛 編輯: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