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出走的決心》講述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阿姨,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家庭,最後終於決定為自己活一次,獨自開車踏上自駕游旅程的故事。
電影讓女性集體無法言說的創傷終於表達出來,這是一大進步;不過我想就這個電影說一點內心更想說的話。
蘇敏阿姨是千萬個女性命運的縮影,但不是所有女性都可以買輛車出走;
而且,買車出走代表她沒有房、沒有家,出走是自由的表達,而不是生活本身。
娜拉出走了還要繼續活得好才對,電影故事外我們需要討論更多。
蘇阿姨之所以痛苦中退讓半生、讓自我泯滅在家庭中,
一是因為覺醒很漫長,男權敘事里對女性主體性的剝奪是隱形的,她的獨立是從無意識再慢慢到有意識的覺醒,這個覺醒的過程很痛,只有痛到極限,才最終從當好一個媽媽的社會敘事和要求中醒來。
二是因為愛,不可否認,把她自己陷於泥沼里的是因為女性心裡有充分的母愛,比如她看到女兒忙不過來,不顧自己的痛苦,主動去分擔帶孫子,比如她年輕遭受家暴不離婚,因為是考慮女兒的成長,她就要自己忍。
換句話說,她是因為想當一個好母親和好妻子的樸素願望,把自己按進了社會已經為女性設置好的模具中,削足適履、剋扣自我過了半生,最後,她樸素的、「當賢妻良母」的願望卻讓自己變得更貧窮、更委屈、更沒有出路了,
這個結果是女性共有的處境,它讓太多女性陷入自我否定懷疑中了,好像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落得如此痛苦?
但不是的,千萬不要自責,母愛不是錯的,為家庭付出也不是錯的,
我們要問的是誰讓一個妻子和母親,因為想履行好自己的職責,變得這麼難?
要問「到底是什麼結構讓女性因為對家庭的愛而削弱了自己?」
覺醒起來的女人都有一個簡單粗暴的想法,她們認為:
既然男權結構就是一個既定的牢籠,那我們就不要往裡面鑽了;
她們想,如果因為結婚、生養孩子就會踏上削弱自己的路,那最好不要結婚,不要生養,我們只做一件事,就是要強大起來,去工作賺錢,只讓自己變得更好。
她們似乎把生育看成「陷阱」,在我聽起來就像在說——「女人最好不要做女人的事,要變成男人,我們就不會這麼苦了。」
這是絕望的對抗,是自救,而不是解決方式。
這種對抗一樣是「自毀式」的,也是對女性生育本能的剝奪,是對女性母性的否認,還會讓天性里喜歡照顧家庭的部分女性覺得自己很弱小、變得自我衝突。
歸根結底,我們不該自責,更不該因為想做好媽媽、好妻子而被削弱。一切問題的根源是女性的生育功能沒有被有價支付,那女性也只能這樣搞「非暴力不合作」了。
本來,生了娃之後,本來應該社會支付給女性工資,讓她從事社會勞動力的再生產(帶娃)。
但是,因為資本默認一個人出來工作,必須是完整的勞動力,而女人因為生育,成了半個勞動力,那麼註定會被邊緣化。
那女性的生育成本默認由老公去支付。
老公生育前本來是一個完整的勞動力,拿一份工資,結果生育後,他要分一部分的錢給老婆,還要養孩子,自己個人只能拿到比原來少得多的工資,結果是老公老婆都不高興,都覺得為家庭犧牲了所有。
而女性因為巨大的生養壓力,普遍會覺得是自家男人不顧家不參與育兒不體貼……但你細想,有孩子後,男人想從資本那賺來必須不止一個人的工資,而是要更多錢,他面對社會的競爭將更難,他能有多少餘力給家庭關懷呢?你得到的是被生育負擔捆綁的男人,他沒有餘力、也沒有動力、沒有條件去覺醒。
就像蘇敏阿姨的老公說的一樣「我給你房子住,賺大部分錢,我儘力去照顧你和你不爭氣的弟弟和原生家庭,你還要我怎麼樣?」
爸爸和媽媽們的怨氣,其實並不獨特,因為它不是某個個人引發的,而是一旦生育,男人、女人們就都自動獲得了,尤其女人「苦得太一致了」:
哪怕生娃前工作能力再強,生娃後也自動降級為職場里不合格的勞動者,就像生育是女人的原罪,
自動成了家庭里育兒主力和大部分家務的承擔者,
因為經濟壓力和工作時間問題,不得不用老一輩的免費勞動力來帶娃,還「成功解鎖」了比沒錢更要人命的婆媳矛盾,
……
這些怨氣不僅僅針對某個特定的男人,而是來自這個註定會激化家庭矛盾的生育責任分配,———-家庭負擔太重了,女性因生育帶來的貧困和社會邊緣化,讓她和男性,和社會對立更重。
再換個場景想像一下生育負擔不那麼重的情況:
比如北歐一些國家,生孩子給母親發三年的工資,帶薪養娃,爸爸也有超長和靈活的育兒假,養娃還有稅收優惠,娃的奶粉和兒保養育成本全部社會支付,母親過幾年再就業有專門崗位和培訓中介支持,如果要上班有成熟免費的0-3歲托育機構等……
就是說,如果母親的生養成本被整個社會福利支持,那你和丈夫的矛盾看起來會少得多。
所以,是時候討論母職的社會化,給母職和妻職更多經濟支撐、精神肯定,才能拯救慘不忍睹的生育率,結婚率,離婚率,不然很多這類女性電影最後又成了恐婚恐育宣傳片。
但是,寫完這篇文章我又是絕望的,因為我國十四億人,達到如此高的社會福利,那得是啥時候?
不過,多少年我們也沒拍出女性開車從家庭出走的電影,比起來,這部電影順應著時代的趨勢誕生了,那說明人們觀念的水位還是上升了一點的。
社會進程太緩慢了,作為個體,只能盡量還是為自己做點什麼吧。
比如看清自己身上的鎖鏈,搞清主要矛盾,不要簡單搞男女對立,這有助於你和配偶在婚姻關係中不要內耗,而應該建立強大的精神互助系統,用更新的方式去面對婚姻和生育這件事……
作者:miss蘑菇姑姑,情景療愈寫作推廣人,蘑菇心理自習室創辦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多家媒體心理專欄簽約作者,一位深耕心田的書寫者,已出版書籍《一邊焦慮,一邊成長》本文轉載自公眾號miss蘑菇姑姑,已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