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颱風「貝碧嘉」到來前夕,上海淮劇團《鄭巧嬌》傳承整理版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1983年,淮劇《鄭巧嬌》首演亮相於天蟾逸夫舞台,41年後,這部作品在同一舞台再現。導演張磊說,「觀眾口碑是最真實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戲演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經典,對得起觀眾。」
《鄭巧嬌》演出現場,觀眾反響熱烈
淮劇《鄭巧嬌》又名《斷膀記》,原為連台本戲,深受觀眾歡迎。該劇講述鄭巧嬌在井台救起溺水書生桂中畢,後母劉氏誣其敗壞門風,挑唆鄭懷打斷女兒臂膀。鄭巧嬌幸得桂中畢搭救,兩人日久生情訂下婚約。桂中畢高中,迎鄭巧嬌赴京完婚,竟被劉氏姑侄篡改為休書。鄭巧嬌接信萬念俱灰離開桂府,途中又被花太歲擄走。桂中畢巡按江南,為民除害怒斬花太歲,獲罪下獄。揚州府大牢內,夫妻二人冰釋前嫌。鄭巧嬌女扮男裝上京鳴冤,怎料幕後黑手早已虎視眈眈,法場之上命懸一線……
《鄭巧嬌》
1983年,淮劇名家馬秀英主演《鄭巧嬌》,大膽地將其父馬麟童首創的生腔馬派自由調借鑒到自己的旦腔中,一瀉千里的旦角唱腔,極大地豐富了淮劇的聲腔藝術,廣為傳唱。傳承整理版《鄭巧嬌》由國家一級演員陳麗娟主演。陳麗娟是馬秀英的弟子,曾出演《探寒窯》《吳漢三殺》《李翠蓮》等多部馬派名劇。
「最大難點是如何理清脈絡,將近六個小時的戲濃縮在兩個多小時,如何保存馬派名劇原有風貌,又能讓今天觀眾共情,樣式不失現代感。」劇本整理張裔澤拿到《鄭巧嬌》劇本,便開始琢磨,「我們充分尊重原有唱腔結構,將能保留的盡量保留,需要改動的地方只做『微創』,要求新加入的唱段唱腔與全劇要保持風格統一。」張磊表示,「新版本保留經典唱腔唱段,在音樂、舞美與節奏上有所創新,更符合現代審美,讓淮劇新老觀眾都能心滿意足。」
演員走戲時,看到情節不合理或是人物性格不突出等,及時記錄,在結束排練後展開討論和研究。一遍遍嘗試和排演後,劇組逐漸找到節奏和信心。張磊說,「此次復排保留了馬老師的經典唱段,但同時重新架構『雙法場』戲份,還重新設計了一段獨具馬派風格的唱段。」
《鄭巧嬌》
傳承整理版《鄭巧嬌》中,男女主角不僅展現出對彼此的真情,對情感的忠貞,更擴大了人物身上的正氣。鄭巧嬌成為有家國情懷的大女主。陳麗娟與飾演桂中畢的邱海東在排練的過程中,逐漸對角色擁有了越發深入的理解。主演王丹丹也表示,劉吉上京路上遇到姑媽劉氏,兩人各懷鬼胎,對白融入部分「現代梗」,為本是以苦情為主基調的劇目增添輕鬆詼諧的氛圍。
「主演非常優秀,非常自律和刻苦。」繼《趙五娘》後,張磊與上海淮劇團再度合作,劇組對待作品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團隊協作精神令他深深感動:「像趙國輝和陳海霞都是老一代淮劇名家,陳麗娟、邱海東、王丹丹屬於中生代淮劇演員,黃金鑫、高挺、徐晨曦、鄭民屬於優秀青年演員,排練場展現出了非常好的創作氛圍,相互都會提出一些表演上的問題。」陳麗娟在東台演出結束後,當晚買返滬車票,第二天一早便來到排練廳開始練習。
邱海東感嘆:「《鄭巧嬌》是一部苦情戲,但排練廳卻很歡樂、溫馨。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讓觀眾們看到這部作品在舞台上的再亮相,欣賞經典佳作蘊藏著的跨越時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