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城》苗徹「不像演的」? 王驍:這不是我該考慮的事

娛樂頭條 3332℃

「這背影,是王驍。」

王驍在《城中之城》的出場鏡頭,是背影。鏡頭跟著他走動的樣子,接近30秒後,才終於回頭。彈幕里是一片熟悉的感嘆:「聽聲音就認出來了。」

這兩年,觀眾一年能在不同的作品裡見到他許多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印象。去年是《狂飆》中一步錯步步錯的楊健,是《塵封十三載》里狡詐無情的曲振祥,是《三大隊》性情衝動的馬振坤;今年,《第二十條》的田副檢熱度未散,央視一套和愛奇藝熱播的《城中之城》的苗徹就已經再次接棒。

無論角色大小、戲份多少,觀眾總能一眼看到他,甚至有一種安心感:挺穩,不像演的。

不僅是觀眾,合作者們大概也有這類的感觸:他演繹的人物,或正或邪,都自有一份鬆弛感。《城中之城》劇組向我們回憶過這樣一個細節:在現場,王驍的專註程度非同一般,重場戲前會靜靜停留在自己的世界裡,遇上有人打招呼可能都半天反應不過來。

「這倒真不是什麼藝術家的范兒。」對話中,王驍提前截住了可能的讚美:「我不希望因為我導致拍攝的困難,所以腦子裡會一直轉這個事兒。這也是演員在為表演做準備,接下來要出什麼招?我有幾種方案?這些都需要你到了現場,根據環境再加入新的想法、新的聲音。真沒有刻意不想理誰,就是顧不上。等結束了,我再跟人道歉,解釋一下。」

這類坦然的大實話,在王驍和我們的對話中還有很多。他不疾不徐地回憶拍攝的經歷,也分享自己現在的表演的狀態——有過疲憊感,但不至於焦慮;能夠得著的角色,就好好去把握。至於種種「不像演的」的評價,他乾脆承認,自己不能從這個角度考慮問題,「感謝大家能這麼評價一個角色或者一個演員,但怎麼做到這個狀態,我真沒法考慮,要是想明白了反而就不對了!」

《城中之城》苗徹「不像演的」? 王驍:這不是我該考慮的事 - 陸劇吧

「銀行家也是人,是人就有野心,有弱點。」

《城中之城》第一集,王驍扮演的苗徹給出了一句充滿預言性的台詞。

在這部聚焦金融行業生態與群像的作品中,野心與弱點,將決定不同人物命運的走向。趙輝、蘇見仁、謝致遠……形形色色的金融人悉數登場,有人機關算盡,有人腹背受敵,逐漸沾上了厚厚的灰塵。而苗徹,則是劇中被熱議的「金融f4」底色最為穩定的一個。他對底線的堅持、對光明的嚮往,從始至終。

「他始終有正義使者的色彩,不好演,也算是一種挑戰吧。」王驍坦言,當初接下這個角色,他除了感受到苗徹的正直,也體會到了他的孤獨。這個總是冷靜觀察、說話永遠帶著勸告的審計工作者,因為曾在海外目睹金融業忽略風險防控、瘋狂擴張導致的崩塌與潰敗,堅定選擇回國,希望防患於未然,卻不料昔日同窗依然漸行漸遠,被貪婪與野心所吞噬。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一個身上「有勁兒」的角色。王驍專門請教過一個在銀行工作的發小,請對方用一句話形容銀行人眼中審計人員的特質,而對方的回復是:表面和善,卻做著所有人都「討厭」的工作。

王驍說,這句話一下子就讓他理解了審計人員工作的不易。他甚至希望,苗徹每次出場,都能有「把氣氛弄冷」的狀態。「就像劇中其他人對審計部的態度,無形中就有一種的警惕感。因為苗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看起來對誰都有微笑,但其實可能已經展開了對你的調查。」

《城中之城》苗徹「不像演的」? 王驍:這不是我該考慮的事 - 陸劇吧

有趣的是,向來在正面、反面人物之間遊刃有餘的王驍,如今在大眾眼中多少有些「亦正亦邪」的味道。《城中之城》開播後,不少觀眾猜想「金融f4」的走向,好奇苗徹會不會才是那個有反轉的「大boss」。就連他去朋友家吃飯,閑聊中朋友也打趣提問才上幼兒園的孩子:你覺得王驍叔叔看起來是更像好人,還是更像壞人?

「都不是!」這句童真的回答,留在了王驍的心裡。

「或許當初劇組挑演員的時候,也看到我嚴肅的樣子背後一些別的東西,可能是有這樣的反差感。」當然,他也希望給苗徹加上一些有趣的層次。比如嚼口香糖的小動作,比如讓陶無忌「笑一個」的冷幽默,一個又一個細節積累起來,讓這個「正義使者」既正氣又不失「人味」。「我希望能稍微打破一點『正』的感覺,比如他喜歡看陶無忌尷尬,喜歡逗自己的這個小徒弟,甚至有些玩笑都是比較冷的。」

《城中之城》苗徹「不像演的」? 王驍:這不是我該考慮的事 - 陸劇吧

《城中之城》戲裡是金融高管們的「高端局」,戲外是演藝圈的實力演員的大聚會。單是于和偉、王驍、馮嘉怡塗松岩詮釋的「金融高管f4」,已然讓外界津津樂道。尤其是開篇四人聚餐的一場戲,你來我往,話中有話,讓觀眾大呼過癮。

如今回想起來,王驍同樣對這場戲印象深刻。當時,四位演員是第一次在劇組湊齊,第一次碰撞彼此的表演風格,偏偏他們演繹的又是一場角色人均八百個心眼的重場戲,於是,戲裡戲外,現場都帶上了一種微妙的氛圍感,「既是演員之間的,又是角色之間的」。

「演員彼此之間要配合,但同時也存在對抗,得大家你來我往地把這台戲搭出來。我記得開拍之前大家聊了幾句就開始走戲,那個階段其實彼此已經在互相『試探』,這種『試探』恰恰和劇中人物之間試探契合了——那是一場挺大的戲,有的角色在說話,有的沒說話,沒說話的可能心裡想得更多,那種微妙的氛圍其實是在這麼一個環境營造出來的。」

是的,與其說是「飆戲」,不如說,他著實享受這種對手演員帶來的刺激。

《城中之城》苗徹「不像演的」? 王驍:這不是我該考慮的事 - 陸劇吧

王驍記得自己年輕時拍戲,往往是拍攝前就在腦子裡把戲「走完了」。怎麼調度,對方怎麼接戲,方方面面,充分想像。然而到了現場,事情卻與想像中大相徑庭:場景不同、節奏不同,連對手的出招方式都不同,怎麼辦?

「我才知道,表演不應該從一開始就被自己的想像固定住,一定是有一些空間要留給大家一起在現場磨合完成。」他領悟到,許多精彩的表現出自瞬間的本能,是特定情境與刺激之下,演員直覺的生理反應,不可複製,甚至無法重來。

「你和觀眾感受到的東西可能是不一樣的,以及有時候可能你的能力就到這個程度——我現在坐時光機回去,也未必能改變什麼。很多好的表演是現場一剎那的反應,再好也是無法複製的,如果你想要複製,那你給出的一定是刻意的、人為的東西,反而變得不自然了。」

《城中之城》苗徹「不像演的」? 王驍:這不是我該考慮的事 - 陸劇吧

除了「叔圈」帶來的促進,與青年演員白宇帆的合作,也讓王驍大呼過癮。他形容兩人都是「i人」,合作更是一次從慢熱到合拍的過程。「他特別特別聰明,他會在現場瞬間吸收對手演員身上的東西,然後很自然地用在自己身上。作為對手,我完全能感受到這一點,看到他把這些化為自己的東西,你就知道這是一個聰明、專註的演員。」

從一門心思要投身表演的非科班「闖入者」,到如今接連合作金牌創作團隊、被觀眾歸類為「品質保障」的成熟演員,王驍近年的成績有目共睹。但當我們的話題切換到如何評價當下的狀態時,他給出的答案,意外又相當誠懇:「是疲憊的時候吧。」

「這是從業了很長時間以後很正常的心理狀態。每年演那麼多角色,那麼多種人生,你不可能把所有的角色都完全區分開,那得分裂成什麼樣?」他笑說,偏偏演員就是具有分裂性的工作,要盡量讓人物有新鮮感,「又要和自己有距離,又必然會加入自己內心的東西,所以時間長了,肯定會有疲勞感。」

《城中之城》苗徹「不像演的」? 王驍:這不是我該考慮的事 - 陸劇吧

好在他並不會覺得焦慮,反而當成一種正常的工作規律,不斷提醒自己選擇角色更慎重,對工作的選擇也要斟酌——讀劇本的時候,自己有沒有被吸引?眼前是不是有畫面感?

「這對我來說很重要,不是從角色的職業、生活背景、成長曆程去區分,而是去感受人物的色彩。」王驍說,在角色吸引力的基礎上,他也會根據自己的年齡、狀態、能力去選擇角色。要真說起來,閱讀《城中之城》時,他最感興趣的其實是周琳,但男女有別,演不了就是演不了。「還有一些角色,確實寫得很好,但你會覺得我達不到,那就只能放棄,或者說我再等等,看以後是不是有緣分。」

這樣的接戲態度,會顯得趨於保守嗎?

王驍從容接下了這樣的疑問:「職業道路有時候跟性格沒法割裂開,有些人喜歡挑反差很大的角色,這沒問題,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我肯定得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兒,也許以後我能去扮演,但此時此刻可能不合適。如果不合適,那麼好的角色就別浪費了。」

或者說,他不是沒有過「如果我要能演這個角色該有多好」的感嘆,但王驍更清醒地知道,多想無益,「你就是把眼前給到你的角色拿住了,拾掇拾掇,做得更好一些,別的不用去想」。

「演員能演到自己喜愛的角色是無比幸福又從容的,因為你會願意很多的精力和想法投入到他的身上,是主動的創作。所以,我當然也希望能碰到更好的角色,形形色色的不同工種、不同性格的人物,希望在我能力範圍之內呈現好。」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