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在工作中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在中國電影圈,甘露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歷時二十年,甘露持續並深入地關注電影行業生態的變化,拍攝了多部深具行業影響力的電影紀錄片,她的工作可以稱得上是拍攝「電影的電影」——為一部電影的誕生拍攝紀錄片。比如甘露曾拍攝張藝謀的電影《英雄》誕生之紀錄片——《緣起》,此外她還受吳宇森、徐克、劉偉強等電影導演邀請,合作拍攝相關電影紀錄片,被業界公認為「中國電影紀錄片第⼀人」。
2023年,甘露及團隊與中央芭蕾舞團合作,拍攝了首部全部由中國頂尖的芭蕾舞者出演的電影《讓她跳完他的舞》(暫定名)。目前該片正在後期製作中。此前,她也曾用四年時間,拍攝芭蕾題材的紀錄片系列,總片名為《我們在跳舞》。這個系列共四部,由中央芭蕾舞團特別授權,這是亞洲第⼀部全面反映中國芭蕾舞演員生存狀態的系列紀錄片。因為拍攝《我們在跳舞》,她與很多芭蕾舞演員相識多年。她們或者10歲、20歲、30歲,50歲……甘露發現,這個群體,都有自己各自的人生故事,活成了真正的自己。 除了用鏡頭,她也用文字,將自己的觀察和思考表達出來,於是她將和她們的故事出成了一本書——《不完美的舞者》,近日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公開出版。
《不完美的舞者》
《不完美的舞者》全書共有28.8萬字。其中有14位芭蕾舞者的口述文章,比如舞者劉洋的口述文章是《芭蕾不愛我,但我愛芭蕾》,方齡蒂的《我平凡,所以被喜歡》, 黃知勤的《一生離不開鏡子》等等。另外就是甘露自己關於芭蕾藝術的原創13篇隨筆和1篇後記。包括《足尖的聲音》《一個女孩》《換位》《影像和芭蕾》《側幕的舞者》《一座城上的芭蕾》等等。
這些舞者有成名已久的,也有默默無聞的,但她們的共同點是都有一顆熱愛芭蕾藝術的心。她們都是少年時代就開始接觸、練習芭蕾舞,由此開始她們一生的芭蕾情緣。每一個舞者都有自己的芭蕾故事。有的人一直從事芭蕾舞事業,有的則中途因傷病退出,但她們不後悔與芭蕾的相遇,而是內心充滿感恩。這種熱愛很多時候超越了名利,就是純粹的熱愛。通過練習芭蕾,舞者們對於藝術、審美、人生,都獲得了深刻的感悟。
比如書中一個舞者這樣自述說道,「也許大家會認為學芭蕾付出比得到的多,但如果沒有芭蕾,我就不會是現在的我,可能我會過一個大多數人都會過的普通的生活,也許還會很現實。是芭蕾塑造了今天的我,我享受不管是以前當舞者還是現在當老師的生活。」在這位舞者心裡,「芭蕾的美是淡淡的、純粹的、乾淨的、舒服的。我相信一切舒服的東西會更持久,更接近永恆,那些過於浮躁的東西只是過眼雲煙……這就是芭蕾帶給我的對美的感受,它會跟隨我一生。」
因著拍芭蕾舞者的相關紀錄片和電影,甘露與芭蕾舞者們有著長期深入交流,也有很多感悟和思考,「芭蕾舞天生帶有一絲憂傷,淡淡的,只是在舞者微蹙的眉宇之間稍有流露,我常常看到一種惋惜和掙扎。現實中所有的不完美在芭蕾面前變得不值一提,因為在那一瞬間,起舞的人已經忘記了自己。藝術或許是這樣:當你沒有私心,全身心奉獻給它時,你才能真正地感受它。」此書在一定意義上探討了藝術和生活的關係。
甘露
看了甘露拍的芭蕾舞者的紀錄片,很多人以為她小時候跳過舞,所以才會熱衷於拍攝舞者,其實並沒有。「我從未想過與芭蕾和芭蕾舞者有這麼深厚的機緣,那時的我還沒有那麼確定紀錄片原來跟芭蕾舞有很多相似之處。後來在慢慢的觀察發現中,我看到了兩者的微妙連接,這就是我感興趣的原因。我常常看著舞台上起舞的她們,彷彿不屬於這個世界,她們在對舞蹈完全的奉獻中抵達彼岸。那一刻的美好,台上的每個人都在儘力留住,拍攝影像也是,我們記錄時間,每一個記錄者都深深體會過剎那就是永恆,我們想用影像留住這即逝的當下,所以我們或許對美好的定義與很多人不同。這個美好包含了太多的東西,但是當你對美好升起貪慾,你就永遠夠不著。適度的美或許更為重要,這種外在的索求借舞者的身體,只有結合了心和靈,它才會抵達靈魂深處。」
拍了紀錄片,為何還要做這麼一本書,甘露說,「在節奏越來越快的生活中,讓彼此稍稍停下來,回顧一下這一段段看似與自己無關,卻又感同身受的成長經歷。只是觀看,只是感受,它也能留下些什麼,如同那遍撒的月光的暗影中,我們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們在跳舞,只是跳舞的方式不同。書、繪畫、音樂、攝影機……而已。我們都在跳舞。」
在書中,甘露寫道,「不知道專業的芭蕾舞者在其他人的心目中是怎樣的,在我心裡,她們是一群匠人。日復一日,她們呼吸著充滿芭蕾術語的空氣,在她們象牙塔似的空間里,不斷地尋找。一個被我們喚作「完美」的詞語。對這個詞語,我們都沒有答案。夜深人靜之時,月的注視之下,在我們各自不同的生活中,我們或許悲喜相同。我們都想過好自己想像中的完美的一天,但逐漸懂得,『不完美』才是你與世界最為密切的關係。」
(甘露本人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