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經歷衝擊後回升恢復的一年。中國和世界重新回到了高速連接與「雙向奔赴」。在不穩定、不確定的重重疑雲中,世界需要中國的答案,走向世界的中國也需要新的答案。
2024年1月20日至21日,觀察者網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聯合推出的《答案》2023年終秀在上海fancl藝海劇院隆重舉辦。
本屆年終秀的主題為「走向世界的中國」。為期兩天的活動吸引到場觀眾近4000人次;超過40位中外嘉賓將通過8場主題對話與現場觀眾交流探討,暢談國際政治、經濟、科技與產業、當代青年人、新時代的文藝復興……觀察者網將通過全天現場直播,邀請更多觀眾參與其中。
觀察者網總編輯金仲偉
20日上午,觀察者網總編輯金仲偉在開幕致辭中表示,這個世界雖然戰火四起,吸引了輿論大量的關注和流量,但這並不代表世界的方向和未來。世界正在發生巨變,這個巨變就在我們身邊,是數字技術所推動的認知革命。
「在中國,新技術的普惠程度遠遠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家,以至於讓普通人的認知成本成千上萬倍地降低,認知能力成千上萬倍地提高。每一個普通人都有機會在數字世界裡的某個時刻、某個領域、某個場景,突然成為思想的巨人。」金仲偉說。
「我們14億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幸運的『數字公民』,我們應不應該更加自信?」金仲偉向觀眾問道,台下響起陣陣掌聲。
《賢能政治》作者、香港大學講座教授貝淡寧
在《兩種制度的十年》主題對話中,《賢能政治》作者、香港大學講座教授貝淡寧提到,什麼是共產主義理想?社會必要勞動由先進的機器完成,人們可以自由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才能。孟子說無恆產無恆心,如果大多數民眾需要為生存而掙扎,就不可能成為有道德的人。
貝淡寧表示,中國產生了最早致力於保障人民基本物質的政治制度。這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馬克思主義能夠在中國紮根:它與儒家思想產生了共鳴,即政府的首要責任是為人民提供物質福利。
貝淡寧認為,國家這種制度未來仍有其必要性。他列舉了三點,第一,需要強大的國家來應對人工智慧作惡的可能性。第二,需要強大的國家來應對氣候變化、流行病和其他意想不到的全球挑戰。第三,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可能會尋求遏制中國的發展,一個強大的國家對於中國的發展是必要保障。
著名風險投資人、政治學學者李世默
著名風險投資人、政治學學者李世默在講話中列出了一系列數據:
過去十多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8.6%,超過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據imf數據,中國將在未來5年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將達美國兩倍。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國際開發融資來源國、全球最大的貿易國……
「世界上有些國家、有些人經常嚷嚷著要和中國『脫鉤』,我的回答很簡單,跟中國脫鉤,就是跟世界脫鉤。」
李世默指出,美國試圖遏制中國科技創新的崛起,提出了所謂「小院高牆」策略,但究竟誰在「小院」裡面?誰在「小院」外面?「小院」里的國家包括美英加澳新、西歐、日本等西方陣營國家。而「小院」外有「中間地帶」國家,更有規模龐大的「全球南方」。
「『小院』很小,世界很大。」李世默說。
他表示,中國正在經歷經濟結構調整,通過發展高質量產業來推動世界經濟的新一輪增長,「我認為,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中國的繁榮,更是為了全球的共同發展,為了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平衡的世界新秩序。」
李世默(左一)和嘉賓展開圓桌討論
隨後的圓桌討論環節,李世默和科技自媒體「酷玩實驗室」創始人hugo、中國科學院博士陳瑞敏、一級市場投資人@張鳶尾、科學科普博主@吟遊詩人基德等科技、經濟領域的年輕人,圍繞中國經濟未來20年的發展動力展開討論。
20日下午及晚間的3場主題對話是《當代青年人的精神向度》、《科技與產業:輕舟已過·復盤破局》、《動蕩的世界與中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立平、中興印度公司前ceo汪濤、北京大學教授曹和平、深圳衛視評論員吳蔚等專家學者分別就有關話題展開討論。
21日,《睡前消息》節目主編馬督工、著名編劇汪海林、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丁一凡、英國經濟學家羅思義、廈門大學教授趙燕菁、經濟學家賈根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復旦大學教授沈逸、俄羅斯社會學家杜金等國內外專家學者,將分別現身《新時代的文藝復興》、《貨幣體系的歷史新階段》、《多極化世界的新秩序》三場主題演講。
在兩天的活動中,觀察者網的三位發起人——金仲偉、李世默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先後登場。張維為將作為壓軸嘉賓,出席21日晚《中國現代化的世界性》主題對話。
答案年終秀自2019年以來,每年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輿論領袖、企業家、科普工作者等,為當代年輕觀眾帶來學術與思想的盛宴。因為疫情,答案年終秀曾耽擱了兩屆,今年,我們重新在線下與觀眾見面,共襄盛舉。觀察者網也將持續進行現場直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