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再上熱搜,有孩子在電影院里背唐詩,是美好還是鬧心?

娛樂頭條 4637℃

《長安三萬里》再上熱搜,有孩子在電影院里背唐詩,是美好還是鬧心? - 陸劇吧

▲暑期檔熱門大片《長安三萬里》將祖先的思想、情感及時代美景鋪陳給當代觀眾,敲開了無數孩童的心扉。圖為電影海報。

票房超過7億元、網路評分8.2,正在熱映的電影《長安三萬里》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氣勢於日前實現逆襲,登上了票房冠軍的位置。暑期檔熱門大片,隨著不少家長帶著兒童入場,有部分觀眾遇到了煩心事:「電影里念了唐詩上半句,邊上的小朋友就接了下一句。」甚至個別孩子多的場次里出現了齊聲朗誦聲浪迭起的場面,相關話題迅速上了熱搜。

有人認為這是電影院里多年未見的美好畫面:銀幕上詩人們的感召下,孩子們情不自禁吟誦起中國歷史上絕美的詩篇,完成與古人隔空對話,也暗合了電影創作者的初衷——這樣的傳承與呼應本身也充滿著詩意。也有網友認為,小朋友被電影感染輕哼詩句可以理解,但有的家長不顧他人感受,直接把看電影當成孩子的語文補習課或者背詩大會,十分影響他人的觀影體驗,以至於有人抱怨「我買票不是來看語文考試的」。記者在綜合多方意見後發現,觀眾多一些自律,影院多一些作為,或可以把「鬧心」變成「美好」。

古詩承載著千年的情感共鳴,銀幕上下「對詩」不失為一種美好的相遇

對孩子在影院內背古詩的網路熱點話題,影評人「圖賓根木匠」發微博表示:「如果有小朋友跟著一起背詩,建議同場觀眾不要制止,這是一種美妙的聲音,是屬於中國影院的獨特浪漫。」對於這種意見,不少網友表示贊同。畢竟當孩子們在銀幕前自發地與李白共同吟誦「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或是崔顥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很難不讓人感慨這一幕場景背後承載的文化情懷。

唐代的人們如何生活,距離今人已經很遙遠。電影中的48首詩,卻將祖先的思想、情感及時代美景鋪陳給當代觀眾,敲開了無數孩童的心扉。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部分網友認為看電影就是為了感受文化的魅力,銀幕上下「對詩」不失為一種美好的相遇,也說明這部電影是成功的;甚至有一位媽媽在相關話題的熱搜里留言表示:自己的孩子以前總是沒耐心背古詩,但看完電影,一位位詩人的形象「活了」,回家後背古詩都變得積極起來。

《長安三萬里》導演謝君偉說起,一次他的孩子在背誦「春眠不覺曉」時,很自然地接上後面的詩句:「就在那一個瞬間,我覺得我們的父子情感、我們兩代人,被這種文化串聯起來了,那一刻我真實地感受到一代代人因為這些文化產生了很多共鳴。」而電影的製片人宋依依也表示,女兒在一歲時就可以背《靜夜思》:「沒人刻意要求過她,詩詞的韻律就是很容易讓她記住。我們這一代會讀這些詩,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代也會,這是一種傳承。」

觀眾多一些自律,影院多一些作為,可以把「鬧心」變成「美好」

對那些被背詩的孩子破壞了觀影心情的觀眾,有些抱怨也無可厚非;但如何協調好不同態度的觀眾的需求,則是需要多方共同關注與努力。《長安三萬里》出品方就表示,片方從未組織、鼓勵過觀眾在影院內背誦古詩,對於這種觀眾自發的熱情行為,只能反覆提醒「注意影院文明,尊重公共秩序」。

有些網民直接建議,可否設置親子專場,並在購票之初就加以提示,以示區別;也有一些觀眾建議,帶孩子進影院的家長可以藉此機會開展公德教育:不影響他人,是基本準則。實際上,從影院具體操作的角度來看,如果孩子自發的背誦聲音不大,或是不破壞氣氛,那麼家長注意引導,觀眾也多一些理解即可;另外還有一些成年人出於炫耀和賣弄,並已經嚴重影響觀影秩序,那麼影院管理者應該給出相應的提醒和制止。

實際上,孩子自發在影院內背古詩的現象,對影院提供更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也是一種啟發——只要組織有序,讓銀幕與台下形成良性互動,或許能讓觀眾對電影產生更深的沉浸感。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王立俊表示,上海的電影工作者已經關注到了網上出現的這些聲音:「一旦經過研究預判後發現合適的題材,我們會組織特色主題的觀影活動,讓銀幕上和觀眾席產生良好的互動體驗。」此前電影《灌籃高手》上映時,上海的電影院線就特意組織了「應援場」,粉絲們在現場伴唱主題曲以及他們的歡呼、尖叫和打出的燈光把氣氛烘托到「嗨爆」。通過這種舉辦專場的形式,可以滿足粉絲需求,同時又不會影響到普通觀影人群。

優良、沉浸的觀影體驗,需要各方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點公德意識,才能共同創造美好、享受美好、維護美好。

  作者:衛中

  編輯:施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