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剛一播出,全網就被李海潮的「爸氣」霸屏了。
以往家庭生活劇中,討論較多的是有關媽媽的話題,但這次卻以「爸爸」作為帶孩子的主角。
尤其是李海潮,妻子去世後,帶著女兒李尖尖,既當爹又當媽,還「添」了兩個兒子。
一位單身老爸,把三個孩子養得個個陽光明朗。
有人說當爸爸的狀態是:抱起磚頭就沒法抱你,放下磚頭就沒法養你。
但李海潮從一個孩子的爸,到三個孩子的爸,既要工作,也要全權育兒,仍然留給人好爸爸的印象,他又是如何辦到的?
其實,在做爸爸這件事上,李海潮並沒有立下高言大志,而是一步步嘗試著行動。
所以,別總想著當一個好爸爸,要「試著」去當一個好爸爸。
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兒。
「試著」在情感上,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李海潮面對孩子的時候,做得最多的一個動作就是「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他願意走近孩子的世界,他對女兒尖尖的疼愛無時不刻不在,女兒在情感上沒有缺乏,她的樂觀和自信,也正透露出內心有充足的安全感。
賀梅與李海潮認識後,有次帶兒子子秋來海潮麵館吃面,子秋隨手拿著桌上的青蛙玩具擺弄著。
在尖尖的內心,子秋是來分享爸爸關愛的人,因此視他為「壞人」。
尖尖回到店裡看到玩具被不討喜的「壞人」拿著,生氣地朝子秋手上打了過去,玩具被打落在地。
海潮上前阻止,批評尖尖的不是,轉身又安慰子秋,請他原諒小妹妹。
乖巧的子秋回答道:「我不該拿妹妹的玩具……。」
海潮一聽,直誇子秋是個小男子漢,疼愛地伸手摸了摸子秋的臉。
尖尖見狀醋意大發,喊著讓爸爸不要摸子秋,海潮一驚,隨即微笑著又摸了摸女兒的臉,向她表示爸爸並沒有不愛她。
《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書中說:
讓孩子有安全感的關鍵,在於父母主動與孩子建立情感聯結……與孩子深情凝視是一種聯結,放下父母的身份走進孩子的世界,陪他遊戲是一種聯結,他摔跤時,抱著他,感受他的疼痛也是一種聯結。
無論尖尖做錯事了,或是突然出現要分享爸爸愛的「哥哥」,李海潮總保持著對女兒的關愛,讓她感受到爸爸的愛始終如一。
因此,尖尖才有穩固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成長中重要的需求,它讓孩子信任父母和他人,相信世界的美好,因此獲得生存的能力、勇氣和毅力。
同時,孩子也會認為自己是可愛及被愛的,存在有價值,並有勇氣克服困難,解決人生中的問題。
很多時候,爸爸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孩子,但這並不妨礙與他保持情感上的聯結。
爸爸的一個擁抱、疼愛的眼神、電話里的關心、20分鐘用心的陪伴,都能與孩子建立起情感的聯結。
試著給孩子去提供所需的安全感,建立強大的人生底氣。
「試著」在規矩上,讓孩子無相處壓力
李海潮對待孩子,總是「溫和狀態」。
即便尖尖在淘氣時,李海潮雖有不快,但很快就對孩子柔聲說話,因此,尖尖和爸爸的關係總是那麼融洽。
一次,大個子朱鵬領來幾個孩子,嘲笑凌霄父母打架的事,並擺出欺負人的架勢。
恰巧尖尖和子秋也在附近,為援助凌霄,尖尖衝上去一頭撞倒了朱鵬,子秋也跟著上前,幾個孩子打成一團,咬的咬、扯的扯……
朱鵬媽媽帶著孩子找上門來討說法。
尖尖打架,被家長投訴,雖是對方先不對,送走了朱鵬媽媽,李海潮回頭還是揚了揚手,假裝作勢要打尖尖,表達了女兒也有不對之處。
尖尖反倒氣鼓鼓的,李海潮見狀罰她不準吃肉。
儘管如此,當爸爸再次問她還有否咬其他人時,尖尖竟向爸爸扮了個鬼臉,面對「嚴厲」,尖尖卻信任爸爸的溫和。
而李海潮還真溫和地點了點她的額頭。
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親子關係良好,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
而好的親子關係,又取決於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
在規矩方面,父母溫和,親子關係更親密,孩子與父母相處無壓力,就會少了許多行為的問題,也會把精力花在自我發展之上。
很多父母擔心,如果對孩子溫和,就不能很好地教育他,事實恰好相反,父母越是溫和,越是體現心中有更多的正能量,它所散發出來的溫暖和愛的力量,能影響孩子思想行為更傾向於正面積極。
溫和也是一種態度,是對孩子尊重,是放下為人父母的身份,對孩子平等以待。
儘管,孩子總有讓人生氣的時候,假如父母能以積極的眼光和心態對待,並且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反而會因溫和的力量改變行為、順服父母。
它所產生的影響力,能改變孩子,也能改變家庭氛圍,給孩子的人生添上溫暖的底色。
「試著」參與照料孩子,不再當甩手掌柜
說起照顧孩子,李海潮讓許多母親也自愧不如。
李海潮妻子去世以後,女兒李尖尖的吃喝拉撒就全在他身上。
每天,忙完店裡,又回家忙孩子的飯菜,洗衣服、縫縫補補、打掃衛生,把家裡收拾得乾淨整齊,連賀梅也忍不住誇獎他。
雖說作為單親爸爸,沒辦法擺脫照顧孩子的責任,但李海潮還要照顧另外2個孩子,子秋和凌霄。正是如此,幾個孩子與他的關係很親近。
大多數情況下,媽媽是孩子主要照顧者,而爸爸則主外。
事實上,如果爸爸能參與到孩子的照顧中,益處就有很多。
美國《心理科學》學術雜誌曾介紹:
哥倫比亞大學曾針對326名7-13歲的兒童,對爸爸是否承擔家務與孩子未來的發展的關係,進行了調查。
結果發現,爸爸參與家務,孩子長大後,未來職業選擇會更加豐富。
他們不會自我設限,認為哪些職業該對應哪種性別來擔任。
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
由父親帶大的孩子,其總體智力水平高於母親帶大的孩子,在社會上取得的總體成就也更高。
這並不是說,應該讓爸爸全權負責育兒。
孩子需要媽媽的照料,同時也需要爸爸參與進來,無論是知識品行的教育,還是對孩子飲食起居的照料。
媽媽給予孩子更細心的呵護,而爸爸在培養他學會解決問題,敢於挑戰上更具優勢。
孩子也因此體驗到雙親所給予的愛和喜悅,為孩子奠定一生陽光向上的基礎。
很多人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會缺愛,但李海潮不僅用愛滋養了女兒李尖尖,還撐起了另外兩個孩子的生命,他們待李海潮勝似血脈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