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当有一束光照进首都剧场 遇见穿骑马装的濮存昕丨大道

娱乐头条 8172℃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吴德玉 张杰

2023年岁末,封面新闻“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小组两次对话濮存昕。第一次对话是在电话里。2023年12月20日,记者联系到濮老师,申请前往北京采访他。彼时,由他领衔主演的话剧《简·爱》正在国家大剧院进行第十八轮演出。

通话的起始,濮老师以他一贯的直率和坦诚一再嘱咐记者,“你们千万别来北京(采访),我演出之前脑袋不能分神。我在电话里跟你们分享吧。”直截了当的话语背后,是他对戏剧艺术的积极追求,更是他对舞台的深沉热爱与敬畏。

通过电话,濮老师跟记者耐心地分享了很多,很多。也正是一份对戏剧事业全身心地专注与投入,这份深刻在骨子里的“戏比天大”的理念,让濮存昕在舞台上熠熠生辉,为观众呈现了常四爷、扶苏、孙策、诸葛亮、曹操、李白、林则徐、鲁迅、周萍、哈姆雷特、 爱德华·罗切斯特、李尔王、高天、贺援朝等众多家喻户晓的角色。

第二次对话,是面对面采访,2023年12月24日上午,在北京人艺。这时的濮老师已经完成了《简·爱》的演出,有时间跟记者当面交流。

约好在北京人艺采访的那天,是北京一场大雪之后,放晴的北京城被冬日阳光扑洒、照亮,天空澄澈湛蓝,但气温特别低。来自重庆的媒体同行正好约了濮老师拍纪录片,聊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三度梅”得主沈铁梅的父亲、京剧旦角演员沈福存先生的艺术故事。

记者手记:当有一束光照进首都剧场 遇见穿骑马装的濮存昕丨大道 - 陆剧吧

北京人艺首都剧场

带着大包小包的摄像器材,我们先濮老师一步,抵达了他生活、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北京人艺首都剧场。

走近有着70多年历史的米黄色建筑,回字形的楼宇左右对称,两座华表南北相望。这里是一座戏剧的殿堂。 太多经典的戏剧在这里上演。

我们虽然脸上冻得狠,内心却是非常火热、快乐。“首都剧场”四个红色大字,高高昂立,有一束光打过来,熠熠生辉,显得是那么壮丽,激动人心。

传达室的保安大叔,得知我们已经跟濮老师约好了时间,友好地不忘提醒一句:“我们经常见到濮老师,他人好,从来不迟到。”

然而,从来不迟到的濮老师,这次却迟到了。

这个没有经纪人、没有助理的七旬表演艺术家,忘了三天前约好的时间,而是利用难得的空闲,来到马场骑马。

记者手记:当有一束光照进首都剧场 遇见穿骑马装的濮存昕丨大道 - 陆剧吧

濮存昕在新书签名

濮老师有一匹爱马,叫“知青”。在他的新书《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里,专门介绍过“知青”:“知青长得很好看,头星印记仿佛一头小狮子的正脸儿,我正好是狮子座。”

等电话打过去提醒濮老师采访时间到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哎呀,昨晚应该再打电话提醒我一下的,让你们久等了。”

半小时后,开车抵达北京人艺的濮老师,穿着骑马长靴、满头汗水地走进了首都剧场。他上楼速度之快,完全看不出这已经是年过七旬。

采访地点在首都剧场二楼会议室,会议室的墙上有多张话剧剧照。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老一辈艺术家主演的首版《茶馆》剧照和濮存昕主演的《茶馆》剧照,两个版本仿佛跨越时空,在眼前汇聚。两代艺术家的艺术碰撞,冥冥中诉说着北京人艺人的故事。

记者手记:当有一束光照进首都剧场 遇见穿骑马装的濮存昕丨大道 - 陆剧吧

濮存昕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

采访那天,阳光正好,透过玻璃窗洒在濮老师的侧脸,柔和又明媚。我们就地取材,将会议室的小圆桌布置成采访桌。上面放着他谈角色的书,和我们专门从成都带过去的熊猫玩偶。

尽管布景简单,但采访内容却非常扎实。

我们从他对戏剧的热爱,聊到他演出的《简·爱》,从他的艺术生涯聊到他对青年戏剧人的鼓励。

记者手记:当有一束光照进首都剧场 遇见穿骑马装的濮存昕丨大道 - 陆剧吧

采访那天,阳光正好。

濮老师的话语直接、平和,却极具智慧与力量。配合阳光,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正如他的戏一般,带人们进入舒服且沉浸的境界之中。

采访完毕,问他,“稿子写完后要发您看一下?”他笑着回:“不用,写出来的就是你们的作品了,跟我没什么关系了。”

那一刻,我们也再次明白,也许正是因为他这样洒脱的性格,让他可以在容易有各种浮躁的表演行业,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他自己以及他的观众。

记者手记:当有一束光照进首都剧场 遇见穿骑马装的濮存昕丨大道 - 陆剧吧

濮存昕与封面新闻记者合影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