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映的电影《寒单》,是演员郑人硕第一部在大陆上映的电影。正在曼谷拍戏的他,特意跟剧组请假,飞到北京接受媒体采访,参加电影首映礼,足见他对这部影片的重视。
演员郑人硕出生于中国台湾,凭借影片《醉·生梦死》《同学麦娜丝》和剧集《摩天大楼》等作品被大陆观众认识。电影《寒单》拍摄于5年前,郑人硕在片中饰演的阿义,因为在一次“炸寒单”的民俗活动中意外受伤,失聪的同时染上毒瘾。为了找到人物状态,他在现实生活中找原型人物,提前几个月体验聋哑人生活,用“土法炼钢”的笨办法帮助表演。
这是郑人硕做演员以来,一直坚持的表演方法,演什么角色就要从生活中找到原型,然后进入到角色的状态中去。《寒单》导演黄朝亮称郑人硕是一位敬业、卖命的演员,用糟蹋自己身体的方式来达到人物状态。但对于郑人硕来说,他觉得只要能完成角色,一切都值得,他只想尽量做到让自己不被取代。
出演阿义是挑战,专门去学聋哑人手语
郑人硕出生在中国台湾省台东,台东有些地区一直保留着一种民俗活动“炸寒单”。“寒单爷”的原型是武财神赵公明,传言“寒单爷”怕冷,所以在出行时需要用鞭炮一直炸肉身来驱寒。每年元宵节期间,人们会举行“炸寒单”活动,“寒单爷”扮演者站在神轿上接受众多炮手扔来的鞭炮洗礼,在滚滚烈焰中坚持越久便越能收获尊敬与崇拜。
《寒单》剧照。 阿义正在充当肉身“寒单”,为了拍这场戏,郑人硕被爆竹炸出一些皮外伤。
小时候,郑人硕就去看过“炸寒单”活动,当时的印象是“很吵,人很多很挤”。后来慢慢长大,他觉得“炸寒单”是有寓意的,可以祈福、许愿。现在每年元宵节,台东地区还保留着这个民俗。
电影《寒单》中,郑人硕有一场充当肉身“寒单”的戏,只裹着头巾、穿一件短裤,裸露着上半身,无数的爆竹扔向他。拍摄时,虽然工作人员尽量将爆竹扔得远一些,但还是让郑人硕受了一些皮外伤。“前面几下很痛,第三下炸完之后有一种解脱的感觉”,郑人硕觉得,“炸寒单”是他这辈子非常难忘的一次体验。
《寒单》中有两位男主角,林正昆和阿义。最初,导演黄朝亮将剧本递给郑人硕时,郑人硕选择了阿义这个角色。“我选择对自己演员生涯比较有挑战的”,郑人硕说,林正昆这个角色也不好演,但是阿义这个角色比较外显,必须要经历几番折腾,有一个从人变成“鬼”,再从“鬼”变成人的过程。
阿义在一次“炸寒单”活动中意外受伤导致失聪,意志消沉又染上了毒瘾,如何呈现阿义这种状态,是一种挑战。郑人硕不是表演科班出身,每接到一个新的角色,他都有自己的一套表演方法,就是去找原型人物。为了演出失聪人士的状态,他专门去找刚聋哑的聋哑人,去和他们相处,观察他们,“他们会看你肢体、嘴唇,去读你的语言”。郑人硕提前两个月到台东,什么事情都不做,专门去观察训练这些事情,学习他们的手语和动作。
郑人硕为了演出阿义的颓废状态,让自己每天喝六七分醉,四天不睡觉。
郑人硕还通过剧组关系,找正在戒毒或已经戒毒成功的人,在他们许可下,与他们相处聊天,“我必须模仿学习起来”。为了接近角色吸毒之后的那种状态,郑人硕让自己每天喝六七分醉,四天不睡觉,“达到一种慌神的样子”。“我必须把最真实的状态交给观众,这是演员的责任”,郑人硕说。演完那场戏之后,导演让他休息了四天,郑人硕睡了两三天。
导演黄朝亮毫不吝啬对郑人硕的赞美,“人硕是一个非常敬业、卖命的演员”。他印象很深的是,电影拍到一半的时候,在一次对戏时,他闻到郑人硕身上一股浓浓的酒味。导演就骂他,怎么一大早就一身酒臭。郑人硕连忙鞠躬道歉,然后就离得远远的。直到电影杀青,黄朝亮才知道,那段时间,郑人硕一直用糟蹋自己身体的方式来达到角色状态。
经历过生活起落,用笨办法进入角色
郑人硕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表演训练,但在他看来,生活就是演戏。在家里面对父母,要“演”孩子,在女朋友面前要转换角色“演”男朋友,在职场上又要“扮演”下属或同事角色,“生活中所有的东西,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我表演上的养分,这是学校教不到的”。
丰富的人生经历,为郑人硕之后从事表演提供了不少养分。郑人硕出生在一个家境不错的家庭,但读高中时,家道中落,母亲得癌症走了,“在没有钱的状况下,我双手送她走了”。两年后,郑人硕的父亲中风,留下一大笔债。当时郑人硕已经得到了机会做起了演员,他在2001年和陈乔恩搭档出演了电视剧《红色女人花》,但因为父亲病重,就放弃了演员这条路,回家照顾父亲。那段时间,郑人硕只能摆正心态,靠捡垃圾维持生活,照顾中风的父亲。7年后,父亲也走了。
《寒单》中,有一场母亲自杀的戏,毒瘾发作的阿义趴在地上看到母亲在上吊,他却只能无力地挣扎着。这场情绪复杂的戏,对郑人硕来说,演起来会更痛一些。他曾亲身经历过类似撕心的经历,在表演时,他会把过往的情感转移到角色身上。父母都是自己送走的,帮父母换好衣服,推进火化炉,推出来只剩下一堆灰,这些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在表演的时候就会被残忍地调动出来,“不然我怎么演,我必须情绪转移”。
郑人硕知道,自己体验过的经历和感受是骗不了人的,他只能用“土法炼钢”的笨办法一步一步让自己进入角色,虽然这种创作方法对于身体和精神都比较消耗,但他看到观众对角色的反馈后,觉得一切都值得。
重新成为演员前,做了8年幕后工作
郑人硕因为照顾父亲,暂别演艺圈7年。而他重新回到演艺圈,多亏了《搭错车》导演虞戡平的提携。“他把我从垃圾堆里面捡出来,推荐给他的徒弟张作骥”,郑人硕说,当时自己是想当演员的,但张作骥导演觉得想当演员,得先吃点苦才行,从剧组最基层开始做起。
“再苦的事情我都经历过了,这点苦算什么”,郑人硕回忆,最开始他在张作骥导演的公司负责打扫卫生、买菜、开车、修理东西,甚至抓老鼠的活儿都干过。之后才深入到剧组工作,从场务开始做起,美术、道具、灯光、录音、摄影,一路做到导演组和制片组,“除了造型组没做过,其他组都做过”。
有一天,郑人硕喝多了,就问张作骥导演,为什么一直让自己做幕后工作?张作骥说,你如果想做演员,不知道镜头后面那群人在做什么,你有什么资格站在镜头面前。郑人硕似乎在酒醒的同时突然就明白了导演的用意,在导演身边工作近8年的经历,对他之后做演员帮助很大,“我相信在台湾没有几个演员有过这样的经历”。
2013年,在张作骥执导的电影《暑假作业》中,郑人硕饰演了一名海产店的厨师,成为他出道以来的首部电影作品,他也真正从幕后转向台前。
郑人硕凭借影片《醉·生梦死》拿下了台北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并首次获得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而郑人硕真正开始被人关注,则是两年之后的《醉·生梦死》。除了演员身份,他还是该片的制片人,“片中所有的演员、赞助商,都是我搞定的”。当时导演问他要不要在字幕中署名,他拒绝了,“因为我想做演员,如果给我上‘制片人’的名字,以后别人就找我去做制片人了”,郑人硕说。
《醉·生梦死》整部戏大概筹备了半年时间,导演给了郑人硕4个月时间做制片工作,把演员、场景等所有东西都准备好,剩下两个月时间,去准备角色。郑人硕饰演的硕哥在公关店上班,在台北夜生活的欲望洪流里挣扎,四处寻找救命稻草。为了体验角色,他真的去了公关店应征上班,和一些店员生活在一起。最终,他凭借片中的精彩表现获得了第17届台北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并首次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银幕上演极致角色,生活中去传统市场
郑人硕饰演的很多银幕角色都比较极致,以肉身相搏对抗命运的底层人物,被撞得头破血流仍勇往直前。对郑人硕来说,做演员本来就是被选择的,自己要把表演的可能性放到最大,别人找他演什么,就演什么。
“我不是明星,我是一名演员,你要有很大的可能性,让剧组觉得你很好用,找你不会错,这是我唯一的信念”。郑人硕说,他没有给自己的表演设限,如果自己没有被剧组使用,那就自己受限于自己。很多角色他之前都演过,医生、律师、检察官、爱情骗子等,但观众可能总是会记住那些比较极致的角色,郑人硕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至少还能让别人记住。
郑人硕出道以来,拍了很多文艺片,比如《醉·生梦死》《川流之岛》等,这就导致很多观众和业内人为郑人硕贴了标签,说他只能演文艺片。“我很反骨,要让他们看到我的可能性,我是可以演商业片,可以带票房的”,郑人硕之后一直跟公司自荐,往商业片走。之后,他主演了《角头2:王者再起》《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这两个当时在台湾很火的商业ip,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
郑人硕在影片《角头2:王者再起》中饰演黑帮成员。
“你们觉得我不行,我就做给你们看,做到你们觉得可以”,郑人硕用这种很反骨的心态去尝试表演上的任何可能性,对他来说,表演没有禁忌。
平时不拍戏,做饭买菜是郑人硕最喜欢做的事情。“我不去超级市场,而是去那种地板很湿,有血水,可以讨价还价的传统市场”,郑人硕觉得那个地方很有温度。
父亲中风时,为了照料父亲三餐,郑人硕学会了做饭。之后,他就喜欢上了这件事情,觉得有些时候买菜、洗菜、切菜、煮东西,没有人吵,只有烹火和抽油烟机的声音,其实是自己跟自己在相处,挺好的。
【对话】
“我尽量做到让自己不被取代”
新京报:《寒单》已经是四五年前的作品了,你现在回头看的话,觉得在表演上有遗憾的地方吗?
郑人硕:遗憾一定有,有遗憾才会有进步和期待,所以我每次都会看自己的片子,我不是当下看,都是隔一段时间才看,会发现原来自己的进步空间还有这么大。因为在现在这个时代很容易被取代,我尽量做到让自己不被取代,所以会反复地审视自己,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自己也会不断进步,如果那个时候我换一种方式,说不定有不一样的效果。
新京报:《寒单》是你第一部在大陆上映的戏,你有什么期待吗?
郑人硕:满心的期盼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让观众们知道,除了有这个习俗(炸寒单)之外,还有很多不错的演员可以提供给你们参考一下,可以用用看,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郑人硕在剧集《摩天大楼》中饰演建筑师。
新京报:你目前的作品基本都是在台湾拍摄的,有没有考虑和大陆电影人合作?
郑人硕:完全不用考虑,赶快来找我,我愿意来为大家服务。2020年网剧《摩天大楼》播出后,有很多人来邀约,但是就真的只是邀约,可能缘分没到,时机不太对。没关系,好事多磨,只要是没合作过的大陆电影人,我都想合作。
新京报记者 滕朝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