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成为中国电商一哥的事传的锣鼓喧天。
一众新生代互联网企业领袖中,黄峥绝对是最风光的一位。他在2015年后的创业历程里先后孵出了两家电商巨头——国内版电商拼多多,鲸吞了原属于阿里和京东的大量市场份额,在美股市场上独美;眼下,多多跨境业务、即美国电商平台temu成为新一季故事的主角,它同时也代表着黄峥的事业进入第二阶段——把廉价产品兜售向全球,其激进的全球化策略和刺激的“零元购”打法不仅惊动了亚马逊这样的跨境电商巨鳄,更是把美国原本流行的“一元店”文化逼到了墙角胡同。
然而拼多多快速崛起的故事,无论如何美化,总是难以绕开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抄得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拼多多以“抄袭”见长的这份手艺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甚至可以说“抄袭”大概已经成为拼多多编码进血脉里的某种基因了,并能通过新业务得到病毒式的“传承”。拼多多历来是便宜的代名词,但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份“便宜”背后的代价可实在不便宜。
一天里有10个诉讼要开庭,拼多多国内“侵权成瘾”
一提到上海长宁法院的大名,许多电商卖家早有耳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拼多多被电商圈同行们戏称为“索马里电商”。而拼多多总部所在地的上海长宁法院常年业务量巨大,每天处理的案件之中,涉及这家公司的案件一直处于“爆单”的状态。
“长宁法院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真是太大了!工作人员特别辛苦。”近来有拼多多卖家也在知乎等社交网站上呼吁正在起诉的同行们,要懂得心疼法院的工作人员。长宁法院的开庭公告显示出,大量围绕着上海寻梦公司(拼多多)的侵害作品发行权、侵害作品传播权、侵害出版者权的纠纷案件,从受理日起已经扎扎实实“爆单”排到了五六个月后,而其他大多数的起诉案件从受理到开庭通常只要20天。
企查查上就可以清晰看到,仅以2024年4月19日当天的开庭预告为例,上海长宁区法院预计要处理10起关于起诉“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即拼多多母公司)侵权的案件。媒体随后发现了更多信息,纵观近年,拼多多作为被告涉及的案件数量竟然高达9万6000多起,其中43.6%涉及侵害商标权,12.8%涉及侵害外观设计专利,12.6%涉及侵害作品发行权,19.5%属于侵害实用新型专利、著作权、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侵权成绩之“显赫”,达到了阿里京东之和的数倍之多。拼多多收到的开庭通知也足以让法务员工数到手软,由2016年的20件增长到了2022年的13304件,增长了600多倍。
国内知名维权平台黑猫投诉显示,电商拼多多累计投诉量已有42.83万宗,这也远远超过淘宝、京东、得物、天猫、美团、转转等其他电商平台,战绩放眼全国也是当之无愧的“榜一”。其中投诉量最集中的问题分布在假冒伪劣、三无产品、红包提现骗局、假货无法退货退款等几个方面。
“虽然高价市场是不能保证一定有好产品,但长期主打低价市场的模式更让人担心,看到拼多多上泛滥的山寨和假货有增无减,他们公司对版权的重视底线显然太低了些。”浙江电商行业协会中的某资深业者表示。
部分拼多多卖家却觉得冤枉。一位电商卖家分享了他的经历:“是拼多多的崛起才让我们从把产品做好变成了做便宜”。据透露,该卖家原本经营着一个小工厂给网店供应原创产品,随着拼多多的崛起市场上更多低劣模仿者开始出现,掌握了拼多多的规则后为降低成本开始使用劣质材料,在内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偷工减料,但是拼多多不管这些,消费者又看不出来区别,只会觉得照片看着一样的产品为啥这家这么贵,那家这么便宜?于是拼多多流量基本都跑那些低劣产品上去了。这边经销商没法生存,为了挽住生意,自己还能干嘛?
“只能跟着做低劣产品,甚至仿冒,虽然照片看着没区别——但是顾客又不知道,对吧。“卖家无奈。
平均每20天被罚一次tro,多多跨境“不单纯”
自2022年上线以来,品尝到美元甜头的拼多多跨境新业务temu显然也没少动过脑筋,为获得出海“选品”经验值的快速补给,被不少人揭露了鼓动买手员工、第三方卖家等主动抄袭其他平台上的爆款卖家、品牌商家、潮流设计师的产品或者作品。
“跨境电商难点在于海外消费者究竟偏好什么商品。”一位多年帮跨境商家做出海的服务商表示。而做什么类型的产品容易赚到钱,有丰富经验积累、熟悉国际市场操作、深谙国际消费者心理的那些竞品对手公司,相当于是早就“帮” temu准备好了。
时间回到2022年8月,当拼多多最新推出的跨境业务、也就是temu平台还在内测阶段,已经有业内人士向知名财经媒体“晚点latepost”透露,拼多多正在秘密筹备新跨境平台、而新平台将“仿效”其他跨境电商企业。
temu其实并不是拼多多的跨境“初体验”,但却是攀升最快的一家,在拼多多内部被认为是“第二增长曲线”。在此之前的乐贝、墨灿、vova等由黄峥及拼多多元老级人物孵化出的跨境项目,已经尽数倒闭了。究其失败原因,有的因为山寨、假货等问题遭到大量投诉而被上海警方查处,其他则突然关门跑路,留下数以千计的供货商货款未结,风中哭泣,至今控诉无门。
这一次出海,小temu深知做多爆款的重要性,也深知亮丽的产品图讲有助于帮助自己的廉价宝贝吸引到消费者多停留。然而平台上的卖家已经是微利经营,拍模特图不但要多花钱,倘若全部产品都要重拍、修图、重新上传,一套组合拳折腾下来至少要多花几个月的时间。一岁的temu哪里等得了要花几个月做这件“简单且基础”的事情呢?于是,抄呗。直到temu正式登陆美国,人们发现这个新平台居然已经准备好和上架了不少其他品牌的同款。若要说成是巧合,这也是“巧”得很了。
脱胎于拼多多的temu,不但自己抄袭,最受争议的做法当属纵容甚至鼓励平台卖家抄款。东莞某服装品牌供应商承认,此前该团队过来寻求合作,甚至想通过合作获得品牌的版样被公司拒绝,这违反了基本的职业操守,他认为现在不应该走低价抄袭山寨竞争的老路。
亚马逊卖家则是最大的受害群体之一。他们既要承受“廉价龙卷风”带来的巨大市场压力,更是不得不经受大量temu卖家那种野蛮的“掠夺”——即将亚马逊平台上的在售商品的原封不动地搬运到temu上,从图片到详情描述,再到实际卖出的产品款式,抄袭得一丝不苟,劣币驱逐良币,使原创者反而损失到底。
“我的产品被照搬了,甚至已经积累了超过一百个评论……”
“temu完全没有底线,大部分的产品图片都是直接复制我亚马逊店铺的,即使向平台投诉也会遭到置之不理……”
多家媒体报道,几乎是每天都有来自亚马逊的卖家表示在temu网站上看到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图片,向temu举报后却没有什么效果。业内人士分析发现,尽管temu在网站上已有严正声明禁止销售侵犯第三方商标、版权或专利权的产品,但其在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temu卖家甚至忍不住要直言,平台对这类侵权行为纵容不止,即使投诉也无济于事,甚至有招商经理直接鼓励卖家们去各大平台搬运热销产品。
持续不断、节假日无休的侵权事件,使得亚马逊卖家苦不堪言。同一款产品,无论是图片还是描述等信息,都跟原版一模一样,但抄袭版却因为价格更低而销量远超正版。这种情况下,很多亚马逊卖家不得不握紧法律的武器,跟temu和temu卖家“法庭见”。2023年,世界著名连线杂志《wired》走访了数十个案例,对“temu卖家正在克隆亚马逊店面”的事件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关注。
位于广东的一家知识产权机构表示,许多被侵权而起诉temu的案件都有共通之处,被告方包括pdd holdings inc.和whaleco, inc.,这两个被告的身份是公开的,而且几乎每一次都是批量起诉。
小红书和抖音app上,大量temu卖家也表示了遭遇了被平台无故下架产品,原因是涉及到“产品侵权了其他平台”。许多卖家直到“出事后”才幡然醒悟,虽然自己的产品上架temu之前已经通过了买手的审核,买手并没有提醒存在侵权风险。平台要的就是流量和订单:一出事,它双手一摊,亮出网站上的声明,表明它有“严格的政策,反对列出或销售侵犯第三方商标、版权或专利权的产品”。
跨境卖家从业者,因“抄袭”包括亚马逊、耐克等品牌商、设计师、其他平台卖家的情况过于严重,自上线以来,temu及卖家实际已经被美国法院下达过多达二十多次临时禁令(tro),要求temu和temu卖家停止侵权。这个数字,等同于说从temu上线之日起,平均每20天就有一次tro飞向temu。其中涉及侵权卖家数量最多的一次居然高达100多个店铺。
但temu大约也是乐见其成,行业人士透露,甚至这有可能是temu增长策略的一部分,用极小的风险和成本,获取极大的流量和收益。“对于temu而言,从其他平台上既已成功的“爆款”中选择更爆的款式来跟买,显然是最快的方式,虽然要冒一些风险,但显然还没有必要放弃。”该名人士补充道。
为何系统性侵权的问题显著,发生在temu这里能变成发财之道?
答案或许一开始就藏在temu全托管模式的规则设计里。temu的全托管不同于其他电商平台的“全托管”或者代运营,其从玩法设定起,就在替平台很好地规避风险,留足后路了。比如,国内产品出口到国外需要报关,temu一律使用卖家自己的名字报关,这样一旦涉及海外侵权、输了官司或者需要跟权利人谈判“私了”的时候,也完全都是卖家承担责任,出钱赔偿或者承担账户被冻结的损失,不乏temu卖家甚至为此付出了一两千万的账户被冻结的代价。所以被海外起诉或者被tro,temu几乎每次都能全身而退,没有实际损失,也完全不影响荷包大开加强投放来年的“超级碗”广告。
尾声:国内“仅退款”,国外“全托管”,拼多多把侵权甩锅的机制玩明白了,把利益留给自己,风险甩向卖家。
回过头来看2023,这也是拼多多急于摆脱国内发展困局、向外转移注意力的关键一年。temu的扩张奇迹,短时间里也能持续利用拼多多国内廉价电商在过去几年里积累下的资源快速变现。但是,如果temu只想把中小商家卷入无脑核价,丢掉基本商业伦理的包袱,日复一日抄袭、搬运、借鉴,毫无创新的动力和念头,对知识产权缺乏敬畏心……那么它的“成功”一定不会被祝福。
据了解,美国消费者开始厌弃temu。一部分美国人对它的异常低价大有疑问,怀疑其产品质量或真实性。另一部分美国人在亲身使用过temu后表示,在temu下单使自己“蒙受损失”,原因包括产品质量差,平台使用虚假照片歪曲商品,无意中很容易买到山寨产品等等。
且temu始终没有获得北美商业改进局 (bbb)的 认可,它最近的用户评级已经跌到了1.8星附近。比如在该网站里一款销量5000+的热销充电宝,还能看到不少差评,temu 别有用心地把这些差评放在了最后。总之,temu和国内拼多多一样终将难逃假冒伪劣产品带来的越来越汹涌的质疑。
换言之,品牌和原创卖家若要寄望于拼多多?劝你不要异想天开。“不讲武德”的拼多多还能香多久,这才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