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

这一个多月来,杨幂的日子大概不太好过。

《哈尔滨1944》收官,成绩恐怕配不上平台剧王的配置与声势。

她主演的《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在五一档成绩惨淡,片方临阵撤档,结果上周六直接流媒体见,票房落点5400万。

离开嘉行,参演正剧,转型姿态前所未有地清晰坚定,却又如此出师不利。

问题出在哪里?

1 / 演技真的毫无进步?

杨幂:我真的想好好演戏,我真的有努力磨演技演正剧,你们快看我演技真的有所进步!

观众:谢邀,真没看出来!(并开始惨无人道的嘲讽和花样玩梗大赛)

这大概就是这一个多月以来关于杨幂的主流舆情,无论是演技进步还是转型试水,都没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作为一个真正看了她近年来所有作品(试毒需要,最起码都在六七集以上)而非以短视频为依据的观众,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杨幂在《哈尔滨1944》里的演技,是有那么点进步的。

此前在《哈尔滨》的试毒里我也非常明确地说:这回是能看出来她在努力【正经演戏】了,这种正经的努力克服自己惯性表演的状态,她这十年间几乎所有作品里我都没太见过,哪怕是爆剧《三生三世》和所谓的转型电影《宝贝儿》。所以她的进步,最起码在这种凝重谍战氛围的剧集里不让人严重出戏了。

脸部状态是另一回事

然而这点进步,无论是对于这个角色所要求的表演能力,还是对于作为红足14年的“杨幂”这个名字,都是不够的。

首先,关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性格有诸多侧面,内心几近病态,更吃重的是,整个谍战主线剧情的许多关键情节点,其实都靠关雪的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去推动,她在每个场景里到底是多疑占上风还是信任占上风,都决定了剧情的走向。

这对现阶段的杨幂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哪怕关雪这个角色很多特质已经足够适合她:美艳、心狠手辣、直奔目标没有任何多余的耐心。但角色在特务机关位高权重心狠手辣的震慑力被杨幂表现得色厉内荏;角色内心的脆弱她对叵测未来的心惊胆战她建立于极度匮乏感之上的权力欲与狠毒手段,也大多被她表演成暴躁和烦躁。

被短视频广为传播的她演技的糟糕瞬间,虽然有不少都是罔顾具体情境刻意截出来的表情狰狞,但整体上,在她不够进入人物内心没有能力呈现角色的复杂这一点上,观众不算冤枉她。

而她这点进步,想要颠覆观众对自己过往十余年演技表现的认知,显然也是不够的。

大众对明星的专业水平评价,都是靠明星自己一部作品一部作品积累起来的。自《宫》彻底爆火的这十几年里,杨幂的渣演技大众印象,是她在每一个角色上的“随便演演”“只能给浮于表面的情绪”,反复加强巩固出来的,可以说是根深蒂固,难以动摇。

而比绝大多数渣演技流量更为不利的是,长久以来身为85花领头羊,她国民度也太高了。如果路过的蚂蚁都看过她的剧且习惯了她的出工不出力,要颠覆这样【广泛】【深入人心】的大众认知,没有改头换面般的变化,是不可能达到的。

所以整个过程就像是一个刚能在期末考试里进步几名的落后小学生非要去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不仅题做不出来,熟悉她的评委还持“就说你自不量力吧”的态度,连步骤分都不愿意给。

王鸥的汪曼春成为经典角色,很大程度是因为她是作为观众认知中的白纸去承载角色的色彩,而杨幂过于五彩斑斓,纸上满满当当,根本无从作画。

王一博的《追风者》掰回不少演技口碑,既因为他是在不格外复杂的角色和人物关系上有所进步,也因为他此前的演技表现并未如杨幂般获得足够广泛与顽固的大众认知。

2  / 演技以外,问题在哪里?

真实演技水平之上,宣传策略与明星人设也严重影响着大众对演员演技的评价。

杨幂在这两道题上,也没能拿到分数。

大约是去年下半年开始,关于杨幂在演技上到底下了多少功夫、对转型又是多么重视的说法逐渐甚嚣尘上,这个态势里虽然不乏社交平台各路营销号的解读、传播与放大,但主要来源与口径,毕竟出于她自己的表态与访谈。

说是本人喊话,并不为过。

这宣传策略就让人很想不明白,在扭转杨幂演技口碑这样一件超高难度的事情上,为什么要人为地给自己架设出如此之高的群众期待?

吹死婊活,观众期待越高就越难满足,何况这种敲锣打鼓求审判的架势,还会吸引更多原本对此兴趣不大的观众入场,等于你这一整套宣传操作,是吸引了更多的人统一抱着“我倒要看看”的心态,来审判一场天大的热闹。

得多完美多有说服力的表现,才能在这样全民下场的强审判欲氛围里逃出生天?

我能理解的是,她和她的团队想为自己演技进步与戏路转型这件事【造势】。但杨幂及团队所不理解的是:这种造势最好用于为名气不足的艺人带先入为主的节奏,或者用于对已成立的大众印象顺势而为,绝不适用于这种想要扭转大众印象的逆风翻盘。

如果真想要靠造势去扭转大众负面印象,要么你在事前自毁自婊,让大家生出几分“倒也不至于”的逆反心;要么你低调到事后,在大家因毫无预期而更容易肯定进步的声音出来后,再去放大它。

无论哪一种的效果,都绝对好于事前侃侃而谈的自我标榜。

如今这一整套操作,真不知道是策略上的大失误,还是对自己演技表现上的大误判。

杨幂本人十余年来的过度曝光,也是她演技口碑难以扭转的重要因素。

是的,85花都红足了十年以上,也都是在观众眼皮子底下恋爱结婚生育离婚的,要说神秘感,那肯定都所剩无几。

但杨幂要在所有人之上,加一个更字,甚至是最字。

也许是性格原因,表达能力很出众又善于自嘲的她在破解了爆火后的第一轮口碑负面危机后(天涯访谈),她在充分自我表达这条路上快马加鞭,一骑绝尘。

做导师,在各种访谈上爆金句,各种真人秀常驻,社交平台活跃发言,与圈内朋友积极互动……

这些活跃感与活人感,恰好应和上了时代脉搏,让她在内娱大步迈入流量经济的过程里一路屹立潮头。

但一体两面的是,当你连一根头发丝变化都能上热搜时,当你把自己当成一个纯粹的产品在所有场合事无巨细地展现给娱乐受众时,当你已经表达到无法掏出任何新花样给观众看时,你还能做好一个演员吗?

我们以前探讨过演员上综艺的问题,在杨幂这里,又岂止是综艺?她本人走红以来的几乎每日每月,都像一部名为《与杨幂同行》的超长篇真人秀不间断为观众放送十余年,连这真人秀本身大家都快看腻了,更何况演戏。

这才是杨幂目前最大的危机:观众对于她,无论是本人还是她的角色,探究欲都已经所剩无几了。

说直白点,对她本人今天如何明天又如何,对她今天什么角色明天又什么角色,大家已经疲了乏了,没什么兴趣一探究竟了,因为已经看过太多太多了。

这种探究欲的丧失,又在这一轮的转型折戟里加速了。

作为演员,一次又一次地“狼来了”转型;作为明星,身上已很难找到没被消费过的话题点,连转型进步的话题也已经快被消费殆尽了。

这并不是说,杨幂的剧以后就没人看,热搜也没人点开——国民度基础摆在那里,衰落也会经历一个过程。我是想说,接下来她无论是想扭转受众的审美疲劳,还是想吸引更多受众入场,都已经是地狱难度了。

回想十三年前,杨幂主演的粗制滥造国产恐怖片《孤岛惊魂》主要靠她一人就收获了8800万票房。

彼时好莱坞电影尚在内地电影市场一骑绝尘,那一年的国产片最高票房不过4.5亿,出自国师请来好莱坞巨星炮制的鸿篇巨制《金陵十三钗》。《孤岛惊魂》的票房小奇迹让媒体和业界开始正视粉丝在娱乐消费中的重要性,并开始使用“粉丝经济”这个词汇。

十三年后的今天,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票房规模已经是当年的四倍有余,又主要靠杨幂一人撬动市场的电影《火锅》,票房却只落在5400万,多少令人唏嘘。

杨幂不是第一次面临事业危机,亦不是第一次努力转型,更不是第一次转型失败。

但她还有多少次这样的机会,谁也不敢断言。剧这边《狐妖》好赖都与转型无关,顶多能检验她在古偶尚能饭否,而低调开机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万物生》,最快也要明年才能见分晓。

而几天后,她就要与《酱园弄》剧组去戛纳做展映了。这应该是她第一次因作品去戛纳走红毯,同组演员里既有上一辈大花章子怡,也有同辈最大敌手赵丽颖,很快就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她们真刀真枪的拼杀演技了。

选择陈可辛,愿意演戏份很可能很少的配角,这当然也是杨幂剑指转型的举措,祝她能收获比《哈尔滨》与《火锅》更好的转型成绩。

对我这样的内娱观察者来说,杨幂也好,85花也好,都是相当难得的观察对象,既是时代之女,又是内娱活化石,愿她们事业长虹,绝处有生机,这祝愿绝对出自真心。

但年近40了,能靠青春与话题撬动的一切都差不多到底了,接下来要拼的硬功夫,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