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不斷的演唱會,到底有什麼非去不可的魔力?丨九派時評

八卦 2704℃

九派新聞評論員  木姍

「五月天假唱風波」給今年爆火的演唱會熱潮更添了一把「火」,只不過這把「火」點燃的是什麼,目前還不好說。

毋庸置疑,2023年是演出經濟爆火的一年。演唱會、音樂節、Livehouse遍地開花,一二線城市自不必說,就連很多「十八線」小縣城也接待了不少知名歌星,「高大上」的演唱會直接「沉」到了老家門口。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19.33萬場,與去年同比增長超4倍;演出票房收入167.93億元,與去年同比增長近7倍;觀眾人數6223.66萬人次,與去年同比增長超10倍。這其中,506場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共計吸引了550多萬人次的觀眾參與。

爆火與熱潮之中,亂象與爭端也層出不窮:演出臨時取消、場地差、水時長、難聽……但這些似乎也沒有擋住人們的熱情——演唱會門票不分咖位總是秒光、演出場地不論大小總是爆滿。

當搶票像中獎一樣,最後,大家想的甚至都不是去聽特定的誰的演唱會,而是能去上一場就不錯了:演唱會是肯定要去的,至於台上是誰在唱,也沒那麼重要。

「五月天」上海演唱會連開8場的安排是怎麼來的?因為只要你敢開,根本不愁沒人來。

演唱會,到底有什麼非去不可的魔力?是什麼讓年輕人樂此不疲地搶着各種線下演出的門票?

風波不斷的演唱會,到底有什麼非去不可的魔力?丨九派時評 - 陸劇吧

釋放壓抑的需求、追逐新鮮的體驗,最本質的,是年輕人需要在人群當中尋找共鳴和認同。

而共鳴和認同,在生活的日常里恰恰是很難找到的。近在眼前的同事,戴着耳機,和你聽着不同的歌,偶爾目光交匯,大家也心照不宣地移開視線;遠在天邊的朋友,和你過着不同的社會時鐘,你們的時間和興趣往往很難匹配……

於是,大家找了各種搭子精準陪伴、加了各種線上小組討論垂直話題,那更加廣泛、更加真實的共鳴感和認同感去哪找呢?到因為同一個理由聚集起來的人群中找。演唱會、音樂節、小眾的大眾的各種演出,就成了一個很好的理由。

在同一場演出里,「我們」得到了確認:無論是「我們都聽周杰倫」還是「我們都聽五月天」。當「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可以一起「發瘋」、一起吶喊、一起「嗨到天亮」;當「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沒有誰是異類。

在不同的旋律中,「我們」展現出了平日里鮮少示人的一面:聽到深情款款的,不再強忍淚水;聽到洶湧澎湃的,收起矜持和羞澀;聽到節奏分明的,就跟着盡情搖擺。和光影璀璨的中心舞台相比,隱藏在黑暗中的觀眾席就像「樹洞」,而「我們」在這裡得到了釋放。

MP3殺不死演唱會,DVD也殺不死電影院。對人群和煙火氣的追逐,對共鳴和認同的需要,或許就是生而為人的一種本能。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標籤: 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