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默契
陳衛 李景權:
8月10日,既是周末,又是傳統「七夕節」,陳衛一大早又奔赴受災一線,到州門司鎮波水村、大灣村等地採訪災後重建工作。受災群眾生活如何保障?被困群眾如何脫險?聚焦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陳衛一路走、一路采、一路拍。為了追求時效性,她用手機、筆記本電腦在救災現場、在車上撰寫稿件、篩選圖片,爭分奪秒為群眾送去搶險救災的最新消息。她的丈夫李景權是郴州市廣播電視台的記者,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他既是記者,又是一名志願者,作為帶隊組長,參加大型賑災義賣活動,幫助受災嚴重的州門司鎮果農義賣滯銷的黃金梨。此前,他發揮應急廣播職能,策劃、啟動特別報道,與同事一起分赴應急、氣象、交警等部門,通過廣播、微信、短視頻,全天候即時推送相關信息。
兩人既是夫妻,也是戰友,彼此非常理解,每當對方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家時,總是拍拍肩膀、相視一笑,第二天又繼續投入各自的任務中去。「不用擔心,自己注意安全。」8月7日,陳衛在州門司鎮煙坪村採訪完返回的路上,得知兒子發高燒的消息,心裏不免着急和愧疚,丈夫在電話那頭安慰道。挺進,只為採集更好的素材。8月8日清早,陳衛用手摸了摸兒子的額頭,感覺沒有燒得那麼嚴重了,便立即起身趕赴下一個現場。
何雄 黃信艷:
「26日晚,我正在州門司鎮黃旗洞村的家中準備過周末,27日凌晨三點,接到鄉里緊急集合的通知時,村裡通往外界的拱橋已經被洪水淹沒,沒有辦法走出去,到凌晨四點的時候,手機信號也中斷了。」看着窗外的暴雨,何雄一夜未眠。
陳樹彬 曹忠蘭:
他們,是夫妻,又是共同奮鬥在搶險救災一線的「戰友」。
一天的24個小時,有近16個小時,他們都是奔波於救災物資裝卸點與受災鄉鎮間。
在堆積如山的救災物資旁,他們夫妻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王中標 陳懂康:
每天背着沉重的消殺設備,穿梭於受災地區的各個角落;耐心地向受災群眾宣傳防疫知識,解答他們的疑問;仔細做好水源檢測,確保災區群眾飲用安全健康的水。
今天是「七夕」,一個充滿浪漫與溫馨的日子。對於他們來說,卻只能在忙碌中度過。
歐曉龍 蔡蘭香:
來源:愛郴州 郴州發佈 資興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