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兆中 上海報道
當下,中國科幻影視正迎來一波新的發展機遇。隨着《三體》系列、《流浪地球》等作品的成功,國產科幻電影逐漸嶄露頭角,不僅在國內市場佔據一席之地,更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關注與討論。
然而,面對ai技術的迅猛發展,如何有效融合這一新興力量,推動國產科幻電影邁向更高的藝術與技術巔峰,成為了行業內外共同關注的話題。ai技術以其高效、創新的特性,正逐步滲透至影視製作的各個環節,從特效生成到前期設計,乃至劇本創作,其影響力不容小覷。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ai在國產科幻影視實踐中的利與弊」專題論壇上,多名電影人從自身實踐出發,闡明了ai目前能夠在影視製作中發揮的作用,同時也指出其存在的短板,以及從業者該以什麼樣的心態應對。
重視ai對產業的影響
目前,電影《流浪地球3》已定檔2027年,此外,《球狀閃電》《三體2:黑暗森林》《贍養人類》等作品的改編拍攝也都被提上日程。
作為科幻片,最重要的就是科幻場面,需要大量的高級特效完成視覺效果。現場一位從事影視特效的人員告訴記者,特效是科幻電影的重中之重,這幾年國產科幻電影能夠取得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特效優秀,如果一部科幻電影的特效做好了,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在ai風潮高漲的當下,ai對特效到底能有多大幫助?尤其國產科幻電影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
浙江傳媒學院電影學院副教授陳奕說,他的學生都是藝術類,在專業上下了十多年的功夫。有學生問:「ai出來之後,大幅降低了繪畫的門檻,自己何必還要學畫畫?」陳奕給出的答案是,人要作為一個好的提問者和一個好的決策者,就是給ai發出指令,也要具有相應的知識儲備,「你要讓ai畫一幅名家的畫,你自己也得知道名家畫的特點」。
對於目前ai在影視方面的應用,他覺得,從文學化到影像化的過程中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且還可以在前期創作過程中提供多種選擇,最後再經過人工篩選出符合要求的設計。
ai能夠提供更多可能性
科幻編劇、故事接龍storystorm ai社區發起人宋東桓,對於ai運用十分看好。他說,很多技術革命到來時,人們常常預測不準,低估它進步的速度,因此一定要重視ai對影視行業產生的現實影響。
他說,目前在影視行業,ai不僅用於前端,其實也能用於製作,相關的技術和產業都在逐步完善。比如現在用於虛擬拍攝的led棚,每天的成本非常高昂,但在畫面上的提升也不是特別大,主要就是方便合成,如果採用ai,成本就能大幅下降。
除了從事科研之外,陳奕也活躍在產業一線,還有自己的企業。他做了20多年的視覺指導,在他看來,電影是高度工作化的產業,內部有非常嚴密的分工,特別細化的流程。當ai風靡之後,陳奕發現,在一些場景下,ai明顯優於人工,甚至是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幫助。他在今年上半年參與某個視頻平台的科幻劇,劇中光宇宙星球就設計頗多,而且還不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
最終,陳奕等人藉助ai,用了大約3周時間,在100多張圖中選出了17張,構建了劇中世界的基礎,「這件事情在過去是完全無法想像的,這就讓人看到了它的效率價值」。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情讓陳奕感受到ai的效率。他需要製作關於公司的一個先導概念片,團隊3個人用了3天就完成工作。原本停留在文字層面的創意,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用視覺表達出來之後,就有了統一的畫面和情緒調性。
青年科幻導演徐竹也在電影製作中運用ai,在她看來,對於一些影片上的高要求,ai確實還無法完成,但是它能夠帶來更多可能性,讓一些小團隊也能完成高質量的製作。
比如他們今年做的一個小成本科幻電影,有些場景是實拍,有些則是科幻場面,這些科幻場面需要實現視覺上的衝擊,如果要依靠特效則需要不小的花費,但他們成本有限,就用ai來完成。
還有諸多項目要求無法滿足
儘管ai確實能帶來諸多幫助,但還是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陳奕覺得,在目前的科幻電影中,ai還是不能滿足真正需要。他舉例說,當初參與制作《流浪地球2》時,導演要求其中一個畫面要有非常清晰的車轍印,這樣的工作ai無法完成。
陳奕還說,ai的自主性還不夠高,尤其是沒有那種類似於藝術家創意的自主性。而且用ai製作的片子效率雖然高,但是ai的痕迹十分明顯,同質化現象嚴重,遠不能滿足審美需要,很難修改提高。
對此,科普作家、導演汪詰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說,自己是個對新技術特別感興趣的人,新東西出來就要趕緊體驗。他就嘗試利用ai做一個片子的開頭,大約30秒6個鏡頭,結果ai沒能順利完成。
在另外一個嘗試中,汪詰成功了。他需要在一個片子做些科幻設定,其中一項是做一個一萬米的高塔,應當如何設計、重心在什麼位置,結果發現這些工作ai都比人工完成的好,但也還是人工修改。
汪詰說,ai製作的作品,雖然能滿足大概需求,但總是覺得還差「一口氣」,而這差的一部分,則需要花高價才能解決。他承認ai確實能夠相對降低製作視頻的成本,不過離院線級水平的電影還差得很遠。
對於電影製作的成本,汪詰並不認為ai能夠大幅度降低高質量電影的成本,「將來即便ai發展成熟,用它來製作電影,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對於ai未來的發展,汪詰覺得可能跟cg動畫的路徑有些類似。他說,20年前cg動畫生產出產品時,人們十分驚艷,當時曾有觀點認為「未來的電影不需要真人,將全部是動畫」,可是20年過去了,cg動畫並沒有取代真人。
徐竹也說,目前在具體運用中,主要還是集中在一些前期工作,比如美術指導製作相關圖形,現在一兩天就能完成,確實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但她認為,ai終究只是工具,無法取代人類,因為ai沒有發展出自己的智能,所表達的都是人們賦予的內容。生成內容沒辦法完美地實現人們想要的東西,永遠都有超出人們預料的地方,「ai確實能夠給到一些更新的靈感,希望在以後的發展中更加進步」。
(編輯:張靖超 審核:李正豪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