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戲劇節六年仍在養成階段 濮存昕:戲劇改變涼山的道路,還很長

娛樂頭條 8723℃

涼山不涼,這是濮存昕對大涼山的第一印象,冬日暖陽、彝寨篝火,從6年前第一次來到西昌邛海邊,這些年,濮存昕從未缺席。作為大涼山戲劇節的第一發起人、藝術總監,他見證了戲劇節的從無到有。今年因為跟隨北京人藝《正紅旗下》在上海、南京等地演出,濮存昕第一次缺席了戲劇節開幕式,兩天的行程也極其緊湊,「戲劇節不僅每年不同,甚至每天都有不同,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在立冬之日開幕,這是戲劇節每年向世界傳遞的最清晰的信息,之後就是敞開大門期待與觀眾的不期而遇。」

大涼山戲劇節六年仍在養成階段 濮存昕:戲劇改變涼山的道路,還很長 - 陸劇吧

「小小」的戲劇節 有着大大的願望

這個在濮存昕眼中中國西部的「小小」的戲劇節,卻有着一個大大的願望:平視世界,「這次的開幕演出《星回》我們就嘗試邀請國外導演來做了一台不同於通常歌舞晚會的演出,有國際劇協和中國劇協的支持,以及本地資金的助力,給了導演自由的創作空間和大涼山本地演員合作,從他的視角表達了對這裡的印象,實現了一次跨文化的交流。」

對於這部由來自薩摩亞的當代藝術家創作的舞台劇,濮存昕也聽到有觀眾說看不懂,在他看來,「那不是一個常規的話劇,我們不能只是以自己的認知去面對這個世界,你還要適應這個世界。文化也需要有一種適應的心態,要寬容,允許別人去表達。這片土地以及山水氣候就是我們辦戲劇節的態度,戲劇發生在涼山就夠了,沒有好壞。」

走出涼山,帶着自信

11月23日,這部大涼山戲劇節的定製劇目就將走出涼山,帶着獨屬於彝族文化的自信表情受邀參加迦太基國際戲劇節,濮存昕說,「在大涼山的日子,我們每天往嘴裏放紅燒肉,每天走向陽光,這種神情、這種生活方式就是自信,就如同我們在西班牙的一座小城看人家那種閑適的生活一樣。這兩天我聽到國際來賓說覺得這裡比地中海還好,這裡是一個非常放鬆的地方,就如同一提瑞士就想到滑雪,這個印象就是標識,成為打卡的名片。未來如果一提到中國西部,就可以想到大涼山,或許說中國是一個有大涼山的地方,如果大家都能有這個印象,也是我們的一種傳播。」

大涼山戲劇節六年仍在養成階段 濮存昕:戲劇改變涼山的道路,還很長 - 陸劇吧

「重要的是把戲劇節做下去」

短短兩天,濮存昕聆聽了「戲劇對話」,參與了「圍爐夜話」,看了戲,接受了採訪,近期的忙碌也讓身體不在最佳狀態,但他卻自稱是戲劇節發起人、執行總監李亭的幫手,「是她在做執行,我們會電話溝通,或者在北京開預備會,我可能不會去做具體的事,但我願意參與。我們這些發起人沒有合同收入,沒有紙面契約,只有委任狀,但我們願意聚在一起做事。」

六年,戲劇節依然在養成階段,「戲劇節對當地的改變當然是需要的,但是讓居住在山裡的山民都下來買票看戲,還沒有到這一步。讓各地的觀眾特別是年輕人願意到這兒來,也是一種改變,相信通過幾年的培養,網絡上的公共信息是可以搜索到大涼山戲劇節的,年輕人有自己的選擇和興趣,慢慢來。這裡的蘋果和馬鈴薯都讓我們很想用拉杆箱帶回去一些,哪怕是美食,也可以成為來大涼山的理由。大家因為什麼來這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把戲劇節這件事做下去。」濮存昕表示。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曉溪

編輯/喬穎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