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何分飾15角?重要的是,這15個角色還都出自於莎士比亞的筆下。《羅密歐與朱麗葉》,莎士比亞最經典的愛情悲喜劇,一部素體韻文的詩劇,深藏着像迷宮一樣的十四行詩,說它的對白是詩文,又比普通的詩歌更接近口語。如何把大段或富有哲理韻味、或深情款款的詩歌,「說」成普通卻不落俗套的講話?非常考驗表演者的台詞功底。
「舅舅」王耀慶做到了,用聲音的藝術,同時征服了戲劇和交響樂兩個舞台。6月15日,交響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廣州大劇院首演。在劇中,王耀慶一人分飾旁白、羅密歐、朱麗葉、提巴特、馬庫修、卡普萊夫人等15個角色,包攬了所有角色演出,無論舞台表演能力、台詞功底,還是對音樂的精準把握,王耀慶都恰到好處。
當影視劇中的「雅痞大叔」變身話劇舞台上的「千面型男」,為甜虐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帶來一股全新的張力。「雅痞大叔」身上有一種庄諧之間的斯文感。當這樣的人出現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劇情里,他將會如何演繹簡單純粹又熱烈赤誠的愛情呢?
演出開始前,南都記者特別專訪了王耀慶。他說:「我一直都很喜歡話劇、舞台劇的舞台,是因為這個舞台的地板有一種魔力。在劇場裏面,你就是通過這個地板把你所有所思所想所學所積累的,不是透過你的表演,而是透過這個舞台的地板,讓所有的觀眾跟你在同一個場域裏面一起呼吸。」
1
舞台上的「主演」與交響樂的「配角」
如何透過交響樂劇的舞台,讓台下的觀眾跟隨台上的表演者一起呼吸,王耀慶做了不少功課,讀劇本、扣台詞、勤排練……為了演好這部舞台劇,他把投入綜藝和影視劇的很多精力都收了回來,用在了潛心打磨這部交響樂劇上。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他第二次嘗試在舞台上表演交響樂劇。第一次是2018年的時候,最原始的動力來自於朋友們的感染力。
當時,樂評人焦元溥為張艾嘉女士製作了國內首部交響樂劇《仲夏夜之夢》風頭正盛。焦元溥重新編譯了《仲夏夜之夢》,濃縮了戲劇台詞與橋段,採用單人敘述模式,由讀劇人張艾嘉一人分飾14個角色。參照這樣的方式,他又改編了作曲家格里格的作品《培爾·金特》,找到了指揮家張潔敏和演員王耀慶加入。張潔敏擔任指揮,王耀慶則負責在舞台上說書,一個人演22個角色,他需要巧妙地藉助角色的台詞,為音樂附載上戲劇表演的「畫面」。
本着和有意思的朋友一起做件趣事的初心,王耀慶接下了《培爾·金特》的合作。但其實他並沒有看過《仲夏夜之夢》,也並不了解交響樂劇,只是被焦元溥和張潔敏兩位專業老師對古典樂的熱情所打動。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第一次排練《培爾·金特》的時候,我對交響樂劇完全沒有概念。直到排練和演出結束後,我才真正意識到它的魅力。」王耀慶分享道,「《培爾·金特》的音樂相對知名,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它出自哪裡。做交響樂劇就是為了推廣音樂。我作為旁白,同時也是樂團的一部分,需要在指揮的引導下完成表演。」
不僅樂器需要服從樂團指揮的調度,念台詞的王耀慶同樣需要,這讓他覺得很有趣。他笑言,交響樂劇不是他的個人演出。他是舞台上重要且唯一的主演,但也是整場交響樂劇的配角。
為什麼交響樂劇需要這樣一位說書人?他說,古典音樂經歷了時間的沉澱,必然有一種無法言喻的美,能夠給人帶來感動。作為戲劇配樂,沒有戲劇總是不完整的,那麼就需要有人來將故事串聯起來,旁白的存在會讓音樂更有畫面感。儘管如此,還是需要讓音樂先行,其他一切的努力跟安排,都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音樂。
至於交響樂與說書人,到底誰是主角,誰是配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音樂里有劇,劇中有音樂,聽完演出後,也許很多人會因為喜歡戲劇而更愛交響樂,也會因為交響樂重新愛上戲劇里的故事。
2
好的台詞,也是好的「樂章」
如果沒有身臨其境的表演,卻想要更多的人通過交響樂「讀」懂戲劇的魅力,劇本的台詞尤為重要。好的台詞,也是好的「樂章」,能夠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
由王耀慶擔任說書人的這版《羅密歐與朱麗葉》選擇將俄羅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為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作的交響樂版本作為主軸,邀請澳門樂團加入演奏,通過樂音代替無聲的舞蹈描繪畫面,結合台詞將原來芭蕾舞劇的劇情順序進行重新剪輯,用全新的邏輯對音樂場景進行重新編排。
樂評人焦元溥對劇本進行了不小的改編,他首先要把情人之間的呢喃細語,改編成適合王耀慶一個人表演的台詞,然後還要把很多旁白改得更淺顯凝練,因為時間有限,音樂與故事約五五開,故事需要講,但又不能搶了音樂的風頭,尺度並不好把握。
「這次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培爾·金特》的情況還不太一樣。出演《培爾·金特》時,我是樂團的一部分。而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則要求將所有台詞像歌詞一樣融入樂章中,我的聲音變成了一把樂器。」王耀慶介紹說,「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本身廣為人知,但音樂可能不那麼熟悉,我們選擇了普羅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劇版本,這版音樂可能只有古典樂迷才知道。」
也是為了普及古典樂,這次的旁白被設計成和樂章緊密結合在一起。這對於說詞人來說,難度大大增加。這就要求王耀慶不僅需要懂戲劇表演,還要懂音樂。幸好小時候學過鋼琴,又演過很多年的話劇,這些難度和強度,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在舞台上的自如發揮。
當晚,王耀慶從容地在舞台上一人分飾15角,通過大段的台詞,將普羅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劇交響樂作品,用戲劇脈絡呈現了出來,同時還再現了莎士比亞的經典愛情故事。每每動情處,總有人忍不住想鼓掌。借引王耀慶《安可王》里的一句歌詞:「掌聲起在音樂里」。在這裡,掌聲既起在音樂里,也起在了「台詞」里。台詞在他的演繹下,像歌詞一樣鑲在了樂章之間。
對話
用「黎明的愛」喚醒久違的音樂
南都娛樂:一人分飾全劇15個角色,將普羅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劇交響樂作品以戲劇脈絡呈現,再現莎士比亞的經典愛情故事,為什麼會願意接受這樣的挑戰?
王耀慶:打動我的從來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提出項目的人。吸引我的不是故事,而是與這些有趣的靈魂、有趣的人一起合作的機會。無論是《培爾·金特》還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我參與的原因是人。焦元溥老師是資深的古典音樂推廣者,張潔敏是能力非常強的指揮,他們都想普及和推廣古典音樂,我自己也是古典音樂的愛好者,但我選擇參與這些項目,是因為想要與這些有才華、有熱情的人一起工作。
南都娛樂:在接受這項挑戰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王耀慶:《培爾·金特》中有22個角色,而《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有15個角色,但難度並不在於數量。這次的15個角色大多是年齡相仿的青少年,這使得讓觀眾區分他們變得更加困難。表演上確實存在難度,像有一場戲是有一群血氣方剛的年輕男孩在街頭械鬥,因為角色年齡和性別相近,需要在表現上做出區分,這是現場表現的一個挑戰。但更大的挑戰是,如何讓觀眾很好地體會到,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愛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內容在裏面。為了使故事更加豐富,為了使故事更加豐富,莎士比亞在作品中使用了很多對比和隱喻,描寫了時間和戲劇之間的平衡,喜劇和悲劇的對比,以及短暫與永恆愛情的對比等等,需要在表演中找到這些平衡。
劇中還有一個特別為我打造的角色——奶媽,雖然這個角色本來就存在,但我們希望在這個角色上呈現出更多的喜感,以沖淡整個愛情悲劇的元素。但老實說,我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想好奶媽應該是什麼樣的形象。
南都娛樂:法國作家雨果說《羅密歐與朱麗葉》寫的是「黎明的愛」。但焦元溥一直說愛情部分是他不太擅長的,需要你來負責。你覺得交響樂劇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能帶給觀眾怎樣的感動?
王耀慶:愛情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是存在的。現代人可能不相信愛情,但一見鍾情的感覺是存在的,我們不能抗拒生理上的反應。只是我們現在的環境和時代可能讓人們不那麼願意去相信或遵從內心的感受。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演出,首先讓觀眾更好地體驗音樂,讓音樂在故事背景下更有畫面感。其次是讓大家重新審視這個故事,理解其中的細節。我們盡量讓觀眾體會這種浪漫,但每個觀眾能獲得什麼,其實看個人。但我們的目標不是讓觀眾重拾400年前的浪漫,而是推廣音樂。一個作品在呈現給公眾後,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好地呈現,至於觀眾能收穫什麼,不是創作者能決定的。
采寫:南都記者 吳鳳思 實習生 周琳麟
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