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赫那拉守國門?別讓對抗意識遮蔽音樂之美

娛樂頭條 4130℃

葉赫那拉守國門?別讓對抗意識遮蔽音樂之美 - 陸劇吧

□李皓雲(長沙理工大學)

近日,《歌手2024》的播出配置和陣容,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頂級的聲樂配置、一眾中外實力歌手陣容,並且區別於以往的錄播,本季《歌手》採用的全程直播的形式,極其考驗嘉賓的現場發揮。而當兩位外國歌手展現了尤為出色的實力時,網友們紛紛為中國歌手中最受認可的那英捏了一把汗。那英與慈禧太后有着同樣的姓氏「葉赫那拉」,網友們戲稱這一季《歌手》為「葉赫那拉守國門」。

但隨着輿論的不斷發酵,網友們愈發緊張,開始在互聯網上奔走「搖人」,希望找到更多能「與之一戰」的歌手來「援助」那英。「葉赫那拉守國門」的梗,也逐漸演變成了國內與國外「勝負之戰」的表現,對抗意識也逐漸蓋過了這場音樂盛典之美。

當然,這種情緒並不是網友們的「無理取鬧」。節目每一期的結果以排名的形式來展示,有排名就自然而然地會產生一種競爭意識。再加上,本次請來的外國歌手貢獻出了優秀的舞台表現,這讓廣大觀眾對國內歌手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更好地展現出我們國家的音樂文化。而當國內歌手在重重壓力下有一丁點失誤時,就會使得處於高期待中的觀眾產生許多不滿,這樣的情緒又在互聯網上不斷傳播積累、相互感染,逐漸將這一場本應「美美與共」的音樂盛典割裂成了兩個「陣營」——「中國」與「外國」,無形之中給音樂築起了一道「國界」壁壘,讓對抗意識掩蓋住了音樂之美的輝光。

雖然我們能夠理解人們的對抗意識從何而來,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對抗意識是正確的。法國作曲家德彪西曾說:「音樂是熱情洋溢的自由藝術,是室外的藝術,像自然那樣無邊無際,像風,像天空,像海洋。」音樂是一門世界共通的藝術,是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們精神世界裏流通的「語言」,是在現實世界不同語種之上的統一的交流媒介。請來如此優秀的外國歌手,應該是讓我們看到更加廣闊的世界,看到更加多元美好的音樂藝術,而不是將目光狹隘地局限在外國歌手與中國歌手的輸贏、高低之間。

或許有人會因為外國歌手的高超水準、花樣「炫技」,而對國內歌手產生不滿、憤怒,甚至是上升到人身攻擊。但我們也應該看到,身處舞台的他們,比我們更加切身地體會到了外國歌手的實力,願意參與現場直播的他們,比我們任何人都想要發揮得更好,這也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身為老前輩的那英在演唱完畢之後,手撫着胸口,深深地呼出一口氣。在這樣的壓力下,幾位國內的歌手,仍然穩定地完成了他們的舞台,儘力將觀眾帶入音樂的國度。或許其中的一些失誤會引起我們不滿,但我們也應該理性地討論,而不是憤憤不平地「搖人」要求替換歌手,將歌手上升為「為國出征」的「戰士」,把一場音樂盛宴異化為不同國家之間的音樂「對抗戰」。過於極端的思維對我們的樂壇毫無助益,這樣的對抗意識,也只會蒙蔽住我們欣賞音樂的心靈之窗,讓音樂之美變得黯淡。

正如湖南衛視《歌手》官方微博所說:「贏,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樂的目的地。」將優秀的歌聲「迎」進來,讓我們的歌聲唱出去,拋卻輸贏、放下對抗,共享音樂之美、擁抱多彩世界,這才是《歌手》的真正意義所在。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