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咖強佔內娛?金雞影后被嘲「硬捧上位」,馬麗周迅都只能陪跑

這屆網友在遣詞造句方面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前些天金雞獎頒獎。

00後演員李庚希憑藉《我們一起搖太陽》打敗了馬麗、張子楓等人,獲得了影后。

非但現場有人大喊「黑幕」,事後,網友還賜名:

預製菜影后。

可以說,這大概是金雞獎這麼多年來,在影后這個獎項上被質疑得最兇猛的一次。

是李庚希才不配位嗎?

或許眾人質疑李庚希的背後,更多的,是對當下內娛的不滿。而李庚希的獲獎,讓這份不滿,徹底決了堤。

01

先說結論:

李庚希是新一代的年輕演員中相對好的一位。但離影后,還差很遠。

怎麼說?

其實在這部《我們一起搖太陽》中,李庚希的表演並不算差。

一個片段:

尿毒症患者等待腎源,換來的卻是希望落空,她是怎麼表現的?

只是幾秒鐘,從緊張到失望,再到放下心理負擔似的長出一口氣,並裝作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她的表情和肢體很快地傳達了角色的所有情緒。即使算不上驚艷,但依然很動人了。

而在這部影片中,因為創作者主打的就是催淚、共情、打動人,所以往往會放大演員的表演,使得這樣的場景也就比比皆是。

李庚希不但滿足了觀眾對凌敏這個角色的期待,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外化的痛苦。

但這樣的表演就能拿影后了嗎?

當然不。

眾所周知,在絕大部分(沒有水分)的評選中,一個人能不能獲得表演獎,大致有兩個因素。

要麼是有資歷:在以往的作品中有大量成功的表演背書,使得這次的獲獎水到渠成。就像劉嘉玲獲金像影后(《狄仁傑》)。

或者梁朝偉獲金像影帝(《金手指》)。

哪怕是同樣有質疑。

可在演員那驚人的履歷面前,大家也只能調侃兩句。

而第二個因素呢?

則是足夠驚艷:就像當年文淇。2017年,她出演的《嘉年華》和《血觀音》,一部提名金馬最佳女主角,一部拿下金馬最佳女配角。

憑什麼?

就拿《血觀音》中的一個細節來說,她被人取笑,給出的反應是臉上的肌肉輕微抽動,眼神的左閃右躲。

幾秒鐘的畫面里,幾個表情極難控制,實在精彩。

所以那一年,哪怕她才14歲,哪怕她沒演過幾部電影,可因為在影片中所展現出來的氣質要高出她的年齡層次許多,給她這個獎,也幾乎沒有什麼質疑。

可李庚希,兩者全不具備。

沒錯。她的確有可塑的特質。比如自然。

就像《兔子暴力》中,面對從小缺失的母親,她是怎樣面對與母親相處的時光的?

像朋友一樣玩耍。坐媽媽的車,頑皮地把頭探出車窗,不需要苦情的「重聚」戲碼,情感完全自然輕鬆地流露出來。(並且這個動作是李庚希的即興發揮)

或者倔強。就像《漫長的季節》等大量作品中呈現出來的,李庚希的臉上總是單純中透露出倔強,而這也是目前國內許多年輕演員身上缺少的。

但顯然,一方面她的長相還未完全邁入成熟的範疇,另一方面,她拿到的劇本,常常對人物情緒表現的要求是外顯的。

這導致李庚希的這些特質還只是停留在表層。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因為一部還不錯的作品,一次還可以的表演,便貿貿然地給了她一個「年度最佳」的桂冠。

要讓網友服氣,那才見了鬼了。

02

但問題是,網友的質疑真的只是針對李庚希本人嗎?

也未必。

sir倒是覺得,鋪天蓋地嘲諷的背後,其實是對「某種成功路徑」的不滿。

你想啊,演員這個詞早已被妖魔化了。如果這個演員再通過一個非正常渠道,比如資本力捧的方式,擠占其他人的資源,以火箭般的速度躥升,是不是更會讓人意難平?

網友的質疑其實不無道理。

就拿那個「預製菜影后」的詞條來說,為什麼叫「預製菜」?

其實是工業化的複製。

比如《小別離》火了她就拍部類似的《小歡喜》。

比如《隱秘的角落》火了她就拍了辛爽的下一部《漫長的季節》。

比如《送你一朵小紅花》火了她就拍了韓延的《我們一起搖太陽》。

完全有規律可依。

很難不讓人想到她在圈中,比如徐靜蕾、倪萍等人的人脈資源。

而更離譜的是。這些年的各大頒獎也似乎在迎合著這一風氣。

它們從入圍階段就讓人狐疑,讓觀眾覺得這是在給人「創造得獎的條件」。

比如今年的百花獎最佳男主角朱一龍。

在這份提名名單里(其他幾位入圍者分別為劉德華、易烊千璽、王俊凱、張藝興),朱一龍得獎似乎是沒太大的問題。可是張譯、沈騰、黃渤等人為什麼連入圍的資格都沒有,這就很難讓人理解了。

或者這次金雞獎。

是的,單論這個影后入圍名單,李庚希拿獎也似乎沒有太大問題。可去年好的女演員,比如《涉過憤怒的海》里的周迅,或者《草木人間》里的蔣勤勤,又為什麼連入圍的資格都沒有了?

在這種瘋狂的「造星」方式,和漏洞百出的評選方式下。

人們於是就想了:咱打工牛馬在這苦哈哈的給你們增添熱度,但你們這些二代們卻享盡一切便利,甚至急功近利地裝也不裝了,怎麼忍得了?

而就恰在此時,還有一個正面案例可以作為對比。

本屆金雞獎的最佳男配角,王驍。

一個近幾年的影視作品中常常出現的熟悉面孔。

他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二代」。但因為他的路走得很「踏實」,大家從一個個紮實的小角色里熟悉了他,認可他演的每一個角色,都十分精準,等到他拿獎,就是水到渠成。

這也就更襯出李庚希的「不配位」了。

所以說到底。人們不滿的或許並不是李庚希本人,人們不滿的,其實是「資源咖」三個字。

是在這個混亂的內娛。

就連成為一道「預製菜」,都需要有強大背景的荒誕。

03

話又說回來:有預製菜當然就得有傳統手工製作的精品菜。

問題是,後者,真的還有嗎?

還記得sir在前面說的那句話吧:李庚希是00後這代女演員中,相對較好的一位。

這不是對李庚希的讚美。

而是對當下的失望。

怎麼說?

就拿李庚希這代人來說,每年出道的女演員也不少,可真正能走出來的,又有幾個呢?sir能想到的只有張子楓、劉浩存和文淇。其中張子楓童星出身,《唐人街探案》一個微笑驚艷眾人,可如今,也常常被質疑演技套路化。

劉浩存更不必說,她所面臨的質疑相比李庚希只會多不會少。

而文淇呢?

看起來演技上是代表了吧?可在今年的微博電影之夜晚會上,她也「打趣」自己現在非常有空。(無戲可拍)

為什麼會這樣?

sir覺得,與內娛這個大環境有關。比如說,在當下的娛樂圈,一個新演員想要成名,能靠什麼?

並不是電影,而是古偶。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在娛樂圈佔據一定話語權的年輕演員,比如虞書欣、趙露思,等等等等,都是靠着古偶成名的。

而這樣的成名方式,顯然要比出演張藝謀的電影要簡單得多。

可正如某古偶男演員所說:古偶是不需要演技的。

於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進入娛樂圈的新演員們,到底還有多少機會能鍛煉自己的演技,有多少機會能正視自己的不足,便是個大問題。

那麼成名演員呢?一部分人,更願意「原地踏步」: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可她們過早地進入了主流明星的模式,參演流量劇、爆款劇、參加綜藝,在這些場合,她們只需要把自己特點凝練成一套固定的表演方法,構建了自己的「舒適圈」。

也就失去了更進一步的動力。

而另一部分不想待在舒適圈的,則是步履維艱:

sir就不再重複文淇的例子了。

從另一個影后身上,我們更能看出這裡的荒誕來。那就是周冬雨。

在sir看來,周冬雨是內娛難得的,在已成名的情況下沒有跟隨內娛的主流趨勢,而選擇挑戰高難度角色的一個演員。

近年她演出的幾部作品中,《鸚鵡殺》、《朝雲暮雨》、《燃冬》等等,口碑雖然都不好。

但你看她的表演。很明顯可以看出來,她所在做的,是嘗試拋開以前。

可結果呢?無論是在熱度上還是口碑上,她都在被大眾質疑。

甚至更有甚者,不少人根據其熱度的低迷,直接下了結論:周冬雨不會演戲了。

emm……

在這樣的環境,試問,我們還能出幾個真正好的年輕演員?

sir當然不是在否定李庚希。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

如果每個人都遵循着這種遊戲規則,希望在這場「預製菜」的爭鬥中脫穎而出。

那麼我們最終看到的。

恐怕,也只有源源不斷的「李庚希」了。

說到這裡,sir想起了《喜劇之王》的一句著名的台詞。

尹天仇是一個龍套。由於想認真揣摩角色的性格與心態,於是一直都「死不了」。

這時大明星發難了:

你知不知道因為你不想死

浪費了多少秒、多少格底片、多少錢

還有多少工作人員的時間和心血

說的有錯嗎?沒有。

尹天仇的認真,無意中消耗了其他人的成本。

可問題是正因這些金錢與人際的考量,使得當下的娛樂圈裡,每個人都不得不遵循着同一套工業化規則,他們不斷迎合著粉絲期許,在相似的模子里長成了同一副模樣。

幾乎抹殺了意外的可能。

所以啊,這個圈子本就是一個巨大的「預製菜」。

於是那些想認真做事的人到了最後,恐怕,也就只能成為眾人口中,那個失敗的,「死跑龍套的」。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毛臉雷公嘴榔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