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通過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的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9項世界遺產。北京中軸線這一建築群由正陽門等15處遺產構成要素串起眾多地標性人文景觀,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北京舞蹈學院建校70周年舞劇新作《巍巍正陽》,即以正陽門下五代人的家國故事為主題,展現了跨越百年的時代變遷和京城中軸線的歷史記憶。
舞劇《巍巍正陽》劇照
家族五代舞繪歷史
根據中國傳統的青、黃、赤、白、黑五色體系,全劇分為五幕,舞繪正陽門下的五代人,時間跨度從晚清到新時代,展現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第一幕《烏墨》,黑雲壓城城欲摧。炮火聲響,戲曲聲弱,「太爺爺」經歷了清朝晚期外敵入侵的衰頹,他的獨舞和紅色旗裝宮女、侍衛們的群舞,表現山河凋零、大廈將傾之悲壯。
第二幕《即白》,暗夜追隨大先生的「小北」,展現「五四」青年的力量,但遺憾倒在東方欲曉的雨夜。從新婚、孕育的甜蜜到夫妻陰陽兩隔、近在咫尺卻遠在天邊,雨滴淅瀝,催人落淚。腰姿下墜、黃包車舞,前兩幕讓觀眾聯想到《只此青綠》《永不消逝的電波》等精彩舞劇。
第三幕《砌紅》,紅日高懸,熱火朝天,第三代「大志」親歷北平和平解放,並在修繕正陽門的過程中收穫甜蜜的愛情。在青灰色的正陽門下,舞者在鋼筋木板間、腳手架上翻飛,動作大開大合、如履平地,在重心失控時跳出律動而有技術難度的群舞、雙人舞。二人托舉、雙飛燕、盤旋的愛情雙人舞,鯉魚打挺、一躍起身的父子對舞,如冥冥中的心電感應。文物修繕完畢時,鑼鼓喧天迎來一段喜慶的民間舞,女子舞着腰間的大紅綢,手中的牡丹圖案團扇和男子手中的滾刷互換,體現男女同工同樂的時代氣象。
第四幕《礪金》,歲月如金。高跟鞋敲擊驛動的心。祖母、父母與兒子在八仙桌旁的雙人舞、三人舞、四人舞,難分難捨、依依惜別。第四代「遠行」毅然南下追尋改革開放的春風。來到「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城市,跳起絲滑的太空步、動感的迪斯科舞。男生椅子群舞以人體波浪架起電話線。《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樂音響起,西服套裙、高腰牛仔褲、大頭皮鞋的「時髦舞」跳出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復古魅力。在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的歡呼聲中,璀璨煙花綻放,遊子歸家團圓,軍禮和少先隊禮鄭重其事,觀眾熱淚盈眶。
第五幕《繪青》,青雲之志,繪製藍圖。第五代「宏遠」身着戎裝,在新時代的陽光下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建黨百年的禮炮聲中堅定前行。
《巍巍正陽》人物紮實、故事性強。守城將軍「太爺爺」寧死不屈,「小北」緊隨大先生探尋光明,「大志」繼承家族忠魂、建設新中國,「遠行」遠去改革開放前沿,綠軍裝的「宏遠」守護和平。一家五代人守望親情、愛情和家國情,體現世世代代為國奉獻的血脈傳承。第三幕的「修繕舞」、第四幕的「時代舞」和「創業舞」,展現各具特色的時代風貌。北京雨燕紙鳶的意象,與幾代人的姓名「北」「志」「宏」「遠」呼應:心繫北京,志存高遠。小人物故事彰顯大時代精神。「大歷史」的宏觀建構離不開「小歷史」的細節填充,「小歷史」的畢現纖毫脫不去「大歷史」的背景營造,家國天下,宏微相濟,譜寫了中華民族復興與崛起的時代凱歌。
城門建築守望家園
「巍巍正陽,雄峙京師,奪五城之佳氣,聳九門之高標。」在京師諸門中,正陽門規制最為隆崇,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年),根植於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文脈之中,昂然於古京城的「九門之首」,素有「國門」之稱。李健吾先生上世紀30年代寫老北京的文章說:「繁華平廣的前門大街就從正陽門開始,筆直向南,好像通到中國的心臟。」正陽門是北京城內唯一一座城樓與箭樓都完好無損的古老城門,是中國古代社會城市布局、軍事防禦、禮儀制度和建築藝術的形象體現,參與塑造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一扇門,一座城,賡續中華文脈,講述百年歷史。繼《四世同堂》的小說、戲劇、電視劇後,2001年熱播的國產年代劇《大宅門》展現了時代洪流中家族命運的變遷。此後還有《闖關東》《正陽門下小女人》等劇,承傳家國敘事的現實主義傳統。《巍巍正陽》中,古老的正陽門歷經八國聯軍的連天炮火,歡唱解放軍入城的勝利凱歌,迎接北京奧運的「大腳印」飛越城樓,奏響建黨百年的禮炮。正陽門,凝聚着中華民族的百折不屈,見證着華夏兒女的英勇果敢,銘刻着歷史歲月的滄桑巨變,眺矚着東方大國的崛起輝煌。
在該劇中,正陽門是敘事的場景符號、空間舞台,決定了場面調度的特性,是興衰盛亡榮枯或日用之道的隱喻。舞劇在建築空間、雕塑空間等具象空間里寄寓了政治空間、文化空間以及心理空間、情感空間等抽象空間。古老建築空間與歷史文化主體互相形塑。家國同構的民族文化認同,以古典空間產生營造法般的紐帶,通過建築、慶典、音樂、服飾等繪製同心圓,生成歷史文明共同體的連續敘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中國人建構認同和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
青春綻放時代風采
舞劇《巍巍正陽》劇照
該劇陣容強大,集結了彭義博、曾明、朱王博、郭歌和蘇海陸、王思龍等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教育學院、中國古典舞系的演員。作品「含舞量」高,大量舞段融合了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和現代舞等多樣舞蹈元素。舞者跳出了不同時代的節奏和風格,激發了觀眾的熱情與熱淚。
該劇在此前三場校內預演的基礎上,不斷吸納專家、學者及觀眾的建議,認真打磨劇本、舞美、音樂等。學院音樂劇專業畢業生阿雲嘎獻唱的主題曲《守望》動聽感人,劇中建築、風俗、禮儀、服飾考證過硬,紙鳶、鴿哨、鳥巢等獨具北京特色的舞台布景、道具,瞬間將觀眾帶入一個歷史韻味與現代氣息交織的北京城。大紅宮廷服裝、民國裝束、大波浪和復古迪斯科的春潮,學士服和軍裝,民族特色鮮明;同時音樂創作有效喚起觀眾記憶,引起共鳴,將觀眾迅速拉回「那時」「那刻」。每個時代可以獨立成劇,又構成連貫的歷史敘事,觀眾還可以從承啟各幕的系列背景介紹中感悟歷史。
該劇體現了北舞編導、表演、舞美、服裝等多個學科的研究、創作和實踐的成果。2023級新生以打工創業群舞等彰顯其紮實功力和蓬勃青春。這一學院重點舞劇項目的創排,是學演結合、以演促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成果,受到國家藝術基金、北京市文聯文學藝術創作扶持專項資金等多方扶持。
賡續紅色血脈,共築美好未來。目前,該劇還在進一步打磨提升中。在筆者看來,從「太爺爺」到「兒子」,五代單傳之家的敘事脈絡或可豐富。如《正陽門下小女人》中,蔣雯麗飾演的酒館老闆徐慧真從女性視角講述創業故事,展現新中國幾十年的變遷,就十分精彩好看。還有該劇各幕間的承啟,全靠文字描述不免會有些機械單調之感,等等,這些都有待編導演進一步的探索與嘗試。
(作者系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研究處處長)
溫馨提示
由於微信公眾號修改了推送規則,所以部分關注本號的朋友無法在第一時間收到「文藝報1949」公眾號推送的消息。
歡迎各位朋友按下面的方法簡單設置,讓本號繼續為您在第一時間及時進行推送:
▶關注並進入公眾號
▶點擊手機右上角「. . .」
▶點擊「設為星標」
▶這樣您就可以及時收到本公眾號的推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聯繫郵箱
「文學評論」版:[email protected]
「理論與爭鳴」 版:[email protected]
「世界文壇」版:[email protected]
「少數民族文藝」專刊:[email protected]
「網絡文藝」專刊:[email protected]
「科幻」專刊:[email protected]
《作家通訊》:[email protected]
會員地址信息變更 : [email protected]
內容來源:《文藝報》2024年11月25日4版
微信編輯:王泓燁
二審:許婉霓
三審:李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