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海文藝戲劇「74級」的代表人物——滬劇名家茅善玉,越劇名家趙志剛、許傑,淮劇名家施燕萍,評彈名家秦建國、倪迎春,影視演員吳玉芳,主持人陳燕華、張民權等亮相蘭心大劇院,在解放日報第81屆文化講壇上回憶50年藝術生涯的酸甜苦辣,探討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講壇上,藝術家們深情回憶了當年的學藝生涯。上海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張民權說:「學館是我的藝術夢開始的地方,五十年不曾忘記。當時的歌劇班要先學京劇,我們就跟京劇院的老師練毯子功、翻跟斗,大家都非常認真。這種對藝術的執着,讓我們在之後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一直受益匪淺。」
五十年前的1974年,上海滬劇、越劇、淮劇、歌(舞)劇、兒藝、評彈、木偶等7個文藝院團陸續招生,共開辦了8個學館。這些劇團的前輩大家、業務骨幹深入上海各區及遠郊鄉村,層層選拔,從成千上萬名中小學生中遴選出300餘人,錄取為學館學員。
從學館畢業的「74級」學員,經歷了幾十年來文藝發展的風風雨雨。茅善玉回憶:「20世紀90年代,隨着經濟大潮的興起和改革大潮的襲來,戲劇界進入了一個艱難的時期,演出逐漸減少,收入也隨之減少。我們就組織大家到蘇州、吳江等地巡演。」好在「每個行當總有幾個『死心眼』」,秦建國接着介紹,「堅守下來的人,就是可貴的種子。『74級』評彈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同學堅持了下來,他們還培養了許多學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至今,「74級」仍然在藝術的道路上發揮着「承上啟下」的傳承作用。許傑退休之後便投身戲劇進校園項目,常常到小學、幼兒園教學。他說:「11歲進學館,我也是這樣跟着老師,慢慢成為越劇演員。越劇需要接班人,我退休了,正好還有時間做這份工作。」趙志剛也策划了「黃金50——當代越劇表演藝術家趙志剛從藝50周年系列活動」,計劃將自己演過的戲傳承給年輕演員,其中還包括新創作的全明星版「星·雜劇」《偽裝者》,該劇將於下個月在東方藝術中心首演,融合10個傳統戲曲劇種,7位「梅花獎」獲得者參與演出。他表示:「前輩一直在創新,我們也沒有理由保守。當年越劇就是流行文化,現在我們也應該讓戲曲創新突破,再流行起來。」
談到藝術傳承,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校長張軍也透露了一個好消息:時隔十年後,今年上海市戲曲學校的淮劇專業開始招生,明年滬劇專業與越劇專業也有望開始招生。
活動末尾,上海文藝戲劇「74級」代表一起上台,用詩朗誦表達心聲:「人民需要文藝,文藝為了人民。五十年初心不改,我們仍在路上。祝願未來,一路繁花,奼紫嫣紅開遍!」
(來源:新民晚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