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為媒,因愛而聚 | 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盛典側記

娛樂頭條 3366℃

光影為媒,因愛而聚 | 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盛典側記 - 陸劇吧

「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成員代表等登上紅毯。 

吳彥祖和劉昊然化身電影「檢票員」,穿行於上海不同年代各具特色的影院;鄧超、張家輝、黃渤、大鵬四位金爵獎最佳男演員接力,用「電影票」為好故事代言。

昨夜,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盛典用別具一格的開場表演將人們帶到電影之城,邀中外影人「回家」。26屆、31年時光,邁過而立之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持續以電影之名推進共建共享,以文化交流推動互學互鑒。用電影這門世界共通的語言架起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橋樑。

當嶄新的更為靈動流暢又兼具殿堂感的金爵盛典舞台亮起,又一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以光影為媒,因愛而聚。

熱愛之源

每一屆金爵盛典,舞台都會以典雅又隆重的儀式感將金爵獎各單元評委請到聚光燈下。來自世界各地評委的亮相,既是每屆上影節確證國際影響力、豐富世界電影版圖的註腳,又何嘗不是台上台下愛電影的人找到知己的時刻。

這些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何能跨越語言的藩籬相聚在此?

熱愛總能找到最大公約數。

光影為媒,因愛而聚 | 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盛典側記 - 陸劇吧

昨夜,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越南裔法國導演陳英雄,亞洲新人單元評委會主席曹保平,以及洛夫·德·希爾、馬蒂亞斯·格拉斯納、梁家輝、聖地亞哥·米特雷、松太加、周迅等評委接連登場。陳英雄帶來上海的問候,便是他對電影的深情。「花幾天時間,遠離生活煩惱,觀看幾場電影,和熱情的評委會成員一起討論,從始至終都是一次愉快的體驗。」他說,作為評委,與其說他是在「評判」電影,不如看成是「電影在考驗我們如何準確表達其中蘊含的美好」。

日本演員役所廣司也用一首在日本家喻戶曉的詩歌述說世界影人共同的情感去向。詩的名字叫《不畏風雨》,詩文翻譯過來,「不懼風雨,不畏疾風」,是熱愛世界、熱愛生活的人一起抒發對美好生活的感悟與嚮往。

信仰之力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75年前,上海宣告解放,這座中國第一大城市回到人民懷抱。1958年,王蘋導演,孫道臨、袁霞、王心剛主演的黑白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映。影片中,李俠的經典台詞「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觀眾,信仰永不褪色。半個多世紀過去,從電影到舞劇又到舞劇電影,象徵文藝界接力傳承的《永不消逝的電波》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

光影為媒,因愛而聚 | 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盛典側記 - 陸劇吧

金爵盛典上,電影主演同時也是舞劇主演朱潔靜、王佳俊再現了片中的經典橋段,以舞蹈和影像致敬先烈,述說「這盛世如你所願」。導演鄭大聖則從家學淵源講起,表白上海這座光榮之城。「《永不消逝的電波》從小就感動着我。它是一群革命者為了光榮與夢想無懼犧牲的故事。」英雄的傳奇值得一代代人傳頌,當導演與團隊再次復刻這個故事,他想到的是將鏡頭之美與舞蹈之美創新性結合,在戲劇與電影之間找尋新的可能,讓英雄故事常說常新。

不過,相比文藝創作,沒什麼比真實的歷史更撼動人心。盛典特別邀請了一位特殊嘉賓——今年97歲高齡的李康將老人。當年,20歲出頭的她,和李白等人一同堅守在黨的隱蔽戰線。也正是她,在凌晨兩點多接收到了李白髮出的最後一封電報。短片將李康將老人的影像傳送到金爵盛典現場,也傳來了超越時空的聲音——老人用發電報的方式隔空告慰烈士:「敬愛的李白同志,我們很想念你,很想念你。」這封深情款款的紅色情書鏈接不同時空,致了不起的英雄、致敬信仰之力。

時代之光

盤點2023年、2024年的全球電影熱詞,「ai」想必榜上有名。aigc的迅猛發展影響着電影產業,也激發著電影人的深度思考和未來暢想。

在《因ai而聚》的環節中,多位影人分享ai和電影雙向賦能的情緣。導演唐季禮的新片《傳說》即將與觀眾見面,片中,他用ai技術成就了72歲的成龍與27歲的自己同框的有趣瞬間。在青年導演張末看來,ai不會取代電影人的創造價值,她以經典ip「哪吒」為例,「ai不是象牙塔,而應該是煥發新生的活力」。世界電影的變遷雖總以技術革新為驅動,但一個好故事永遠是「電影人之本」。

金爵盛典上的熱烈分享或許只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拋磚引玉。今天起,上影節金爵論壇正式開講。上海這座電影之城,也是科技之城、創新之城。人們期待,匯聚了中外電影界「最強大腦」的金爵論壇能激蕩出更多創意火花。在人工智能早已突破概念圈層、在多個行業領域落地的當下,我們樂見,科技賦能的電影產業迭代新技術、新消費、新業態,時代之光綻放電影之城。

  作者:王彥

文:本報記者 王彥圖:葉辰亮編輯:施薇責任編輯:邢曉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