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娛樂頭條 8267℃

文|令狐伯光

《歌手2024》外國歌手降維打擊,網友去搖人為啥叫的都是前輩,還有少壯派?

因為現在純歌手發展越來越難了(沒有創作能力,或者有但一般),唱片工業崩了過後,從網絡音樂產業過渡到短視頻音樂時代,這種純粹歌手主要發展沒什麼專輯了,也就沒有什麼作品。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以前的優秀歌手為啥層出不窮,因為唱片工業時代人民消費音樂主要靠唱片,然後影視ost,電台,商演,廣告那些都是額外的渠道了,唱片工業體系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投資,生產,宣傳,渠道,消費產業鏈,整個產業人才體系也是一樣的,製作人(華語樂壇製作人和編曲往往合併),作詞人,作曲人,企劃等等。

其實就是很多唱作人你看也有製作人,畢竟人不是全能的,這個暫且不提,以前音樂產業主要靠唱片,歌手主要收入渠道是唱片,也就是專輯。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成熟的唱片專輯有製作人把控,按照市場習慣有詳細規劃,比如華語樂壇港台唱片為典型,一張專輯有幾首主打歌,概念歌曲,非主打歌,前者為了流行宣傳(就是面向市場),後者可以嘗試音樂風格,演唱技巧等的突破,因為唱片工業成熟體系,所以很大程度保障了一張專輯的下限,優秀的專輯是不是有大爆金曲,然後每每會有歌迷出來說我更喜歡某某專輯某某歌曲,那種爛大街不喜歡如何如何。

說到底就是滿足了大眾與小眾,工業成熟體系保證審美與製作與專業下限。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全世界流行音樂大爆發都是依託於唱片工業這套,歐美古典奠定音樂理論體系,一二戰後依託移民從古典,爵士,布魯斯等等爆發無數現代流行音樂,資本主義流轉後日本經濟崛起,和其他娛樂行業崛起一樣,日本在60年代開始音樂產業迅速崛起,成為亞洲第一,一度世界第二(日本古典樂貢獻不大,全世界只有歐美和俄羅斯,但日本現代音樂和商業音樂數一數二)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來跟着是亞洲四小龍(韓國因為政治原因掉隊,新加坡又太小),70年代港台在經濟發展起來,先後走出政治對峙,經濟崛起後城市市民社會文娛需求大增,香港許冠傑革新粵語流行歌曲,台灣有民歌運動,到80年代達到巔峰,雖然依託日本樂壇和歐美樂壇,但也成為華語商業音樂巔峰。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78年內地開放,這波風潮也來到內地,內地抓住唱片工業尾巴就是搖滾,時間來到86年崔健那張專輯成為代表,到90年代崔健,唐朝,魔岩三傑爆發了一把,校園民謠爆發了一波。

2000年前後開放,港台商業流行音樂進入內地,內地體制音樂衰落,搖滾民謠進入地下發展。這個時代內地那英那一波,後來超女快男內地選秀,都是依託於台灣唱片行業爆發,有興趣可以查查,他們專輯基本台灣樂壇製作的。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不過,因為市場開放,內地還沒有建立成熟唱片工業,盜版嚴重,民眾消費能力低下,市場下沉讓民間商業音樂崛起,就是刀郎,鳳凰傳奇,龐龍那一波,他們的實力和音樂風格沒問題,比較大問題就是製作明顯粗糙得多,沒有港台唱片工業包裝的成熟和精緻。

同樣道理還有受到周杰倫一代影響,2007年後崛起的網絡音樂許嵩,汪蘇瀧,徐良一大批。

早期直到現在,很多華語聽眾還吹噓一個音樂人作詞、作曲、編曲、混音、母帶、和聲、器樂、反正啥都是自己干好像很牛,實際上這是互聯網時代新玩法,網絡降低門檻,一個人單打獨鬥也能出位。人人都是網紅歌手,人人都是唱作人(後者門檻高點)。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當時全世界還是唱片行業末尾,唱作人也好,歌手也罷,主要還是發專輯為主。

華語樂壇這個模式一直到《好聲音》系選秀都是一樣的,它背後都是台灣唱片工業那幫人寫歌,發音樂專輯(內地有製作專輯但不是主流),那個時候台灣樂壇已經快不行了。

個個都是唱作人,歌手卻越來越少?為什麼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2005年後抓住互聯網影音時代,音樂變成視覺的輔助,並且結合偶像文化的是韓國流行樂,這裡不展開講了。

2015年前後,隨着韓國流行樂進入中國市場,偶像選秀崛起,內地傳統音樂選秀都衰落了,緊接着短視頻時代又來了,一首歌曲傳播主要靠15秒洗腦循環。不止摧毀原本音樂專輯模式,連原本流行音樂5分鐘左右收聽模式都摧毀了。

總而言之,2012年後時代就不同了,哪怕選秀純粹歌手,像《好聲音》系出來的吳莫愁,吉克雋逸等等歌手,她們前期是不是還是頻繁發專輯的。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同時代的唱作人李榮浩、鄧紫棋、華晨宇、袁婭維等等更不用說了。

2015年過後,音樂市場是網絡和短視頻為主了,舞台流量愛豆為主。純粹歌手就越來越難混了,從以前靠專輯為主擴散,現在變成靠音樂綜藝翻唱,影視ost,廣告商演等等。

當然,現在全世界還有一條道路,那就是依託於互聯網打出名頭,收割一票粉絲,線下音樂節和kive有垂直受眾,搞得差的倒貼錢,搞得好的還是過得不錯的,問題在於音樂節和live小本生意真不賺錢,即使有簽約音樂公司也基本負責運營,商業和宣傳啥的,反正創作層面基本單打獨鬥,你沒看到幾個跑音樂節的請專門製作人,作詞作曲打造吧。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所以,現在是個音樂人都會創作,唱功稀爛,裁縫歌曲,粗製濫造這些都不說了。像一大波嘻哈歌手曲子就是去下個beat,隨便做做混音(有的甚至不做混音),寫點走心表達自己的歌詞,拿個話筒上去就是嘻哈歌手。

說回到純粹的歌手,純歌手就只能靠綜藝翻唱,影視ost和商演等方法了,和音樂專輯相比,它最大問題是翻唱要照顧大眾,現在嘛以經典歌曲、網紅歌曲為主,即使大熱的有水平小眾冷門歌曲。

問題來了都小眾冷門歌曲了,顯然它是符合創作者風格和態度的。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你也不能說翻唱一定沒有成為自己風格和代表,但絕大多數翻唱歌曲風格不統一,概念不統一,各個方面都不統一。唯一統一的是中國音樂綜藝慣用的弦樂打底,歌手對飆高音,炫技展露技巧,最後打鼓結尾或者大合唱那種公式化。

你不能說綜藝翻唱沒有優秀作品,但和音樂專輯時代相比概率就太低(以前一張音樂專輯慣例10首歌曲,正常專輯能火兩三首歌曲,優秀專輯能火七八首),但機械式綜藝翻唱十首能火一首,二十首能有一首成金曲就難得了。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同樣道理還有影視ost,影視劇ost首先服務的是影視劇,內容自然和影視內容掛鈎。中國影視劇除了少數,多數又不重視配樂和歌曲,現在觀眾懶到片頭片尾都直接跳,很多歌曲也是千篇一律的公式影視歌曲。

它倒不是沒有優秀作品和經典,還是那句話和以前專輯比概率低得多。

2015年後,國內出道的純歌手,你去查查就會發現音樂專輯數量大幅度降低,我們傾盡熱門影視資源捧出的頂尖純歌手就男周深,女張碧晨,而他們爆紅歌曲好像多數是綜藝翻唱和影視ost。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這也沒有什麼不行,問題是這種體系你會發現他們以下。包括新生代歌手黃霄雲,希林娜依高、單依純、尤長靖等,這些其實還算好的了,因為粉絲和觀眾還是知道一些熱門歌曲(雖然也以翻唱和影視ost居多),只是大眾熱門歌曲就更少了。

他們再以下中國新生代純粹歌手,你又知道幾個呢?以前是一大堆十來個頂尖帶着幾十個優秀。現在是兩三個頂尖戴着不到十個,純歌手發展越來越難可以預見的。

人人都是唱作人,人人都是網紅歌手?《歌手2024》抓瞎了吧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中國聽眾幾十年以來特別青睞「走心」「感動」朗朗上口那類音樂人,對於純粹歌手一向不待見,覺得他們是無情的唱歌機器,然而這次《歌手2024》外國歌手上場降維打擊,一堆網友這下開始傻眼了。

嚴格說來,中外歌唱的差異根本在發聲部位、方式的不同,而這個不同又源於語言發音。根本出路要超越語言發音的習慣,純粹為歌唱而探索、訓練發聲。當然這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而且最終必定某種程度地犧牲語言的清晰與準確度。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以前中國歌手最強體系其實是內地體制內民族,民歌,美聲和流行,港台頂尖也還成。

現在崩得不能再崩了,觀眾樂於走心,資本就更不着急了。這十年的華語歌手、團體只要帥的俊的,反正能修音,製作人厲害就行,不一定有什麼實力,資本掙錢很輕鬆,大家都在舒適區。

現在有外國實力歌手來參賽也算是引來鯰魚,搞活局面。不過這種安排也算是反其道而行之,吸引眼球流量,依然是資本在操作,不一定真的為了娛樂圈健康發展~

《歌手2024》撕開了遮羞布?但事實證明,「華語樂壇」成了臭抹布 - 陸劇吧

我個人倒是樂見這個情況,希望資本改變簽人,捧人的態度,讓真正的歌手能回到他們的位置,提高大家的審美。

但想來結果應該是很難的,畢竟現在網友都是樂子人。

今天《歌手》外國歌手吊打華語樂壇歌手他們嘲諷一波,着急到處搬人一波,再大討論一波,事後還是會聽「走心歌曲」,短視頻洗腦神曲,那些無情的唱歌機器歌手的歌曲,炫技,沒感情,不好聽。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