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做善良的人,是一種「渡我」

娛樂頭條 1221℃

  中新網北京1月16日電(劉越)記者與黃磊的第一次見面,發生在某檔晚會的後台。

  那是2024年的第二個星期一。臨時安排的採訪間里人聲鼎沸,調燈光的攝影師、改流程的編導、更換背景幕布的場務交錯而行。這個時候,黃磊安靜地走了進來——

  他有些瘦削,理着精神的寸頭,西裝挺括,一雙透亮的眼睛平和地掃視熱火朝天的人群。來得突然,前頭的一組拍攝剛剛結束,工作人員還沒來得及整理好器材,讓他立即坐下接受採訪。記者抓狂之際,黃磊卻眨眨眼,笑着指向地上的木箱子,「我坐這個也行。」

  斯文、儒雅、有書卷氣,記者對黃磊的第一印象,與二十年前他在熒幕上塑造的「徐志摩」不謀而合。自2021年《小敏家》之後,近年來,黃磊在熒屏之外愈發低調。不過,低調並非意味着悠閑。深耕演員事業之餘,黃磊依舊格外忙碌。

  忙什麼?黃磊回答,他在忙一些在自己看來「挺有意義」的事兒。

黃磊:做善良的人,是一種「渡我」 - 陸劇吧

  第十屆烏鎮戲劇節開幕敲鑼。烏鎮戲劇節 供圖

與烏鎮結緣的遠行和歸途

  生長於贛鄱大地的黃磊,和一座詩意漫遊的江南小鎮緣分深厚。

  1999年,《人間四月天》在浙江烏鎮開機,黃磊飾演才子「徐志摩」。古街石橋,流水人家,清幽安詳宛如世外桃源。初見烏鎮,黃磊便沉醉在這方天地的寧靜中。面容清俊的青年着長衫捧古書,低頭走過小巷,雨下一整晚,風捲起落花的冷香——這或許是上一代人心中,黃磊最深刻的熒屏剪影。

  而對於黃磊來說,2001年,烏鎮才與他正式結緣。那一年,他初入而立,躊躇滿志,來到浙江烏鎮採風。次年,他自編自導自演的電視劇《似水年華》開機。演員黃磊在這裡踏出舒適區,走向更廣袤的新世界。

  2022年,黃磊故地重遊,寫下追憶似水流年的感慨:「剛好在20年前,也就是2002年的2月22日,我編導的第一部戲《似水年華》剛好開機,從那天起我與烏鎮結緣,與青春告別。」

  「今天,又來到我的小鎮,恍惚間,竟不知這些年是勇敢的遠行,還是溫柔的歸途。」

黃磊:做善良的人,是一種「渡我」 - 陸劇吧

  黃磊眼中的烏鎮。圖源黃磊微博

  無論遠行或歸途,黃磊都未曾離開過這方精神故土。2013年,他與兩位好友賴聲川、孟京輝一拍即合,聯合投資人陳向宏,四人共同發起「烏鎮戲劇節」,旨在創建青年戲劇人的夢想之鄉。

  「預計整個戲劇節期間,觀眾可以觀看到約20部戲劇。」那一年的黃磊如此暢想,「白天睡個懶覺,起來去聽講座,晚上看演出,而後在河邊喝個小酒,會有一種烏托邦的感覺。」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此去經年,黃磊構想中的良辰美景未曾虛設。三位彼時在話劇界已聲名鵲起的「發起人」或許沒想到,這顆憑藉一腔熱血播撒的種子,會在日後結出那麼繁盛的碩果來。

  十年一瞬倏忽而過,戲劇節在這座江南古鎮生根發芽,不僅培育了戲劇力量和藝術氛圍,還融入了當地的生活方式,帶動文旅、經濟等方面的發展。十年間,其青年競演單元托起9000餘名年輕人的戲劇夢想,扶持143部青年原創作品登上蚌灣劇場的舞台。

黃磊:做善良的人,是一種「渡我」 - 陸劇吧

  青年競演吸引觀眾排隊。烏鎮戲劇節 供圖

  對此,黃磊卻直言「還不夠」:「烏鎮戲劇節做了10屆,去年我提出了一個新想法。我們聯合桐鄉市慈善總會,在烏鎮發起了一個很新的直播帶貨活動,可以幫扶到一些邊遠山區和小微企業。他們連店面都沒有,可以用這種直播方式幫他們帶帶貨。」

  在這場直播中,地方特色農產品、國貨精品、文旅產品、文創產品、非遺產品等好物紛紛亮相,而直播的全部銷售收入則捐贈給桐鄉市慈善總會,用作於偏遠地區孩子的公益教育基金。

  「我覺得一個如此大規模的、有影響力的國際化文化活動,應該具有公益的行為和心態,應該要為社會做更多貢獻。」黃磊自述,他曾去過一些貧窮落後的山區工作,發現山區里小朋友的主要娛樂方式是使用智能手機,「他們天天玩手機、刷視頻,我覺得這些孩子其實有着迫切的美育需求,他們需要更多的文化活動。」

  在黃磊的助推下,一些年輕的戲劇人輕裝簡行,帶着木偶劇的傢伙事兒和一把吉他,到浙江麗水的山區里給孩子們表演節目。他規劃,春節後還會有第二、第三批年輕藝術家們到鄉村去,讓藝術在田野間匯聚成浪潮。

  「我希望每年舉行烏鎮戲劇節時,可以把這些孩子接過來。看看來自世界各地的戲,看看這個世界在發生什麼,也許能打開他們觀察美的心靈和眼睛,他們的未來也可能因此有所改變。」

「做好事就不要怕被指摘」

  黃磊總是喜歡提到「孩子」。

  這也許和他的「老師」身份有關。黃磊曾在北京電影學院執教22年,初次提起教鞭站上講台時,他才25歲——當時班上年紀最大的學生24歲。雖然年輕,但他已是不少學生眼中的嚴師。海清曾透露,黃磊彼時不讓大一學生談戀愛,同學們都有點「怕」他。

  不過,黃磊偶爾也會「皮」一下。有一年,他計劃在學生表演畢業大戲的劇場里鋪滿紅磚,為了省下一兩萬的高昂成本,黃磊帶着學生把小劇場旁實驗話劇院的廢棄廁所給拆了。

  那是一個雨天,眉眼青澀的班主任和他活潑跳脫的學生們一起站在雨中排成長龍,接力把磚運回來,敲掉水泥鋪到劇場里。這段濕漉漉的夢想夾雜在回憶里,多年後,黃磊笑着評價當年的中二少年,「多麼青春熱血。」

  欲買桂花同載酒,二十餘載春秋過去,稜角分明的紅磚被歲月磨平,桀驁又憂鬱的青年踏入時間的洪流,那位曾被他「勒令」不準談戀愛的小姑娘成了角兒,拿了獎,還和他數度合作,兩人晉陞為新一代的「中年熒幕黃金搭檔」。

  2015年,由黃磊、海清主演的《小別離》熱播。此後,《小歡喜》《小敏家》等同類型題材亦叫好又叫座。從《人間四月天》中不食人間煙火的風流才子,到伴着柴米油鹽樂呵生活的中年大叔,在綜藝的加持下,大眾印象中的黃磊成了「黃小廚」和「好爸爸」。

黃磊:做善良的人,是一種「渡我」 - 陸劇吧

  黃磊曬美食。微博截圖

  黃磊並不認為這樣接地氣的形象「掉時髦值」。他喜歡在微博曬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顧評論區的嗷嗷待哺。提起孩子時,黃磊也總是眼含笑意,無盡溫柔。他談起自己的教育經:「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從生活中的點滴開始。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開心接納友善的東西,有時候面對不友善,還是用善意去回應。」

  老師和父親的身份加持下,黃磊相當關注與「兒童」相關的議題。多年前,他與愛人孫莉在網上看到了一些「拐賣兒童」的事件,骨肉分離的殘忍場面深深觸動了這對夫妻,他們決定伸出援手。

  「為人父母,看到那些支離破碎的家庭,從心底覺得難過。我們聯繫到打拐辦和慈善基金,想做一些捐助。」此後的每一年,黃磊和孫莉都持續向「幫被拐孩子回家」公益項目捐贈善款,「很多家庭可以靠這個錢做基因篩查,有機會找到自己的小孩。」

  2023年,黃磊和孫莉被公安部門授予「中國反拐義務宣傳員」稱號。 「我們是社會的一分子,應該組織起來,讓更多的人一起來關心這個事情。」黃磊說,未來會持續做下去,盼望可以幫助更多孩子回到父母身邊。「希望將來拐賣兒童的事件可以消失掉,不需要這樣的宣傳員才是最好的。」

黃磊:做善良的人,是一種「渡我」 - 陸劇吧

  黃磊獲獎圖片。主辦方供圖

  1月8日,在由《中國慈善家》雜誌和微博聯合主辦的2023年度慈善盛典上,黃磊獲得了「年度公益榜樣力量」榮譽。在獲獎感言中,他談到希望偏遠山區的孩子可以感受到美育教育,自己也會繼續身體力行,做一個勇敢的、善良的人。

  和低調捐贈不同,公眾人物一旦在鎂光燈前與「慈善」掛上鉤,就容易引起非議。對於這個話題,黃磊第一次在採訪中露出一點鋒芒來:「做這種事情都要怕爭議,那就什麼也別做。」

  「如果大家想要做一件有善意的事情,一件能夠幫助他人的事情,都要被指摘,或者擔心被指摘,那我們成什麼了?我們還能做什麼?」

  是非在己,毀譽由人。黃磊不在乎那些外界的雜音,他始終認為,「做善良的人」,是一種「渡我」。因此即便他和家人一直遭受着一些困擾和惡意,他也依舊堅持善良占世間的更多百分比,仍然願意以善意去回報他人。

  「『慈』是一種內心世界的信仰,『善』是一種生活最底層的底色。要對他人保有善意,對世界保有善意,能夠包容地去看待周遭的一切。善良是人性當中最美好的一顆種子,我們不要丟失它。」(完)

標籤: 娛樂頭條